APP下载

全球政治经济的价值取向

2013-08-15陈旺俊

社科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利益世界国家

陈旺俊

(中共正宁县委党校 甘肃 正宁 745300)

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是阶级社会最重要的两种关系,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1],这种认识是把经济与政治作为统一体来认识的,然从现在的发展理论来看经济和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两个面。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政治发展掌握平衡和方向。因此研究全球政治和经济的问题,就能基本了解全球发展的动态及变化规律。

一、世界发展的总体态势

两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上世纪60年代后,美国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财政赤字政策,大规模举债消费,导致美国经济危机不断,美元信用下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改变国际市场混乱的现状,牙买加协定形成。牙买加协定确立了实际以美元为主导的多种货币储备体系。美国继续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尤其是利用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推行金融产品,以减轻美国债务,掠夺世界财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首先从追求使用价值发展到追求货币价值、到货币利润最大化、到货币资本化,快速的持有了美元,远离人类社会发展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本质。导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实体经济发展不足,失业率上升。在经济的淋下效应下和极化效应下[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稳定。2007年终于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标志着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经济价值观的失败。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理性回归到以生产使用价值为基础,以成熟的市场做为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托,以生产社会价值最大化,不断满足、尊重追求自己生活目的的人的需求为目标;围绕资源、能源、市场、环境、资本、技术、管理、制度、政治理念、政治权力、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而展开较量。世界经济走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市场、大产业、深分工、全球化的道路。但一些政治集团仍然不放弃剥削思想,切割世界大市场;在世界大市场的各个环节中,利用武力压迫、组织或者支持政治策反,政治许愿、政策诱导,措施限制、小惠拉拢等手段实施其经济目的。国际政治集团把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作为提高政治认同感的主要途径和抓手,在具体操作上国际政治集团一方面把本阶级利益放在核心位置,谋求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最大化,搞“小政治”;另一方面国际政治集团积极寻找发展的突破口把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自然通过民主政治的疏导、调和在一起,增强其在国际社会的认同感。积极向全球范围内渗透其政治理念,搞“大政治”。但国际政治的总趋势是由“小政治”向“大政治”转变。

二、世界发展的问题

1.现在的联合国具有极大的依附性,权力与义务是分离而不统一的,其仅仅是国际社会活动的场所。其拥有国际政治组织、国际社会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三个职能。既向国际社会的最高权威机构发展,也向国际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方向开展工作。按现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的局势,联合国的三个支撑点应当分立设置,让国际政治组织维护世界和平,抑制战争,保障人类的合法权益,引导世界的发展方向,制定世界的价值取向。让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经济秩序,保障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组织实施并产生国际社会价值。国际社会组织维护世界安定、有序、可持续发展,并使用、评价价值。让全人类的利益产生、使用、维护、评价的系统有机结合。

2.在全球范围内的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很不成熟;国际社会的思想性、组织性、自律性也都非常差。国际社会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的利益,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维护世界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维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国际社会亦然是以国家的阶级模式去发展,有南北差异,东西区别,制造了中东石油战争,卡扎菲下台,萨达姆绞刑处死,叙利亚危机,制造南海风云,支持台独,正在积极实施亚太战略;挑衅中国等活动。并没有按照国际社会维护和平、尊重国家主权的基本要求去发展,甚至采取赤裸裸的军事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式的“文明开发”。有部分国家只要权力,规避义务。绕过联合国,采取单边行动。所以国际社会亦然处在发展的低级阶段,围绕国家存亡、国家安全、国家交往、国家归属、国家尊重等问题展开。还没有达到国家奉献阶段。

3.国际社会的价值取向不明显,在国际社会强权政治的影响下,劳动创造财富的源泉被资本所代替,劳动组织生产被资本组织生产所代替,现在发展到了物质生产被意识上的货币代替来组织生产。由于货币与社会财富脱钩,价值功能弱化,国际货币被美元、欧元等实际掌控并不断贬值,所以货币的购买力一直在下降。从而造成货币积累缩水,财富生产减少,世界经济范围缩小,交换减少。比如在金融危机后中国提出:“扩大内需”的战略。这点上中国也不是第一个国家,希特勒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的以物易物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德国的发展。可见以货币组织生产的方式不一定是最优、最佳的方式,而且现在表现出其劣质性。

4.国际社会的权力和义务一直靠政治谈判解决、一直没有合法化,这是国际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国际社会的权力,在国家同意让渡的权力范围内进行有限的活动,且是一种“软法”,不具有强制措施。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以政党为代表的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往往不一致,对人类的发展问题难已达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国际社会的有序性和竞争性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有时出现只讲竞争不讲国家的生存和只讲斗争、不讲团结的倾向,甚至出现无原则的武器批判。

5.个体国家的利益缺乏诉求渠道,利益被漠视。国际社会有时不讲科学,也不讲真理。甚至没有哲学,把存在当成合理,讲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国际社会发展常常带有盲目。强国利益代替了国际利益,而强国不是内涵的强大,而是战争的偶然因素和个体国家利益的主观因素造就的。甚至完全排斥经济基础的合法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所以个体国家的利益追求呈现跳跃式的扩散,国际社会则呈现纷杂、争吵的“繁荣”。这些只不过是此多彼少,此增彼减罢了,世界并没有因此而真正的取得发展。

6.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处于挑战性的地位,既有困难,也有机遇。其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低廉的劳动力和日益旺盛的消费能力,将是各国抢占的战略制高点。然而中华民族几千年沉睡的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和平共处、与邻为友、与邻为善的和平价值观妨碍了国际某些政治集团“武器加掠夺式”、跳跃式发展的利益,中国将是国际某些政治集团要重点防控、打压的对象,某些国际政治集团的这种心态不断支持周边国家制造事端和利用各种机会施加压力,挑衅中国和平建设的国内外环境。中国要把干部抓好管严、带好队伍、强化思想教育、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培养纯粹的共产党员,切实应对国际的挑战。从国内外国家被颠覆的实践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力量,但我们知道力是矢量、有方向的,人民群众的变革力量向那个方向发展,需要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革命家的引导、组织和培养。人民群众在和平年代是英雄,在战争年代和遇到危机时其实被英雄化了,他们常常遇到颠覆者在思想及行为上的绑架。所以,人民群众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意志的坚定性都不是很强,仅仅只是渴望和平。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要素,而生产力是被动的,也是需要被解放的因素。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走群众路线。

[1]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0):279.

[2]李成勋.1996-205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6):844.

[3]王有生.世界经济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4]俞可平.政治学通论[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5]陈晓龙.政治学概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8).

[6]冯特君.当代政治与国际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

[7]2011年国际政治的几个新看点[B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roll.sohu.com/20111223/n330058017.shtml.2011-12-23.

猜你喜欢

利益世界国家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把国家“租”出去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