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政策性金融研究综述

2013-08-15孔令英

山东纺织经济 2013年1期
关键词:政策性编码金融

李 莉,孔令英,刘 追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一、引言

政策性金融作为市场机制“缺陷”或不足的产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成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为标志,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策性金融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正初步显现。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改革和发展不断推进,政策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近年来政策性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厘清政策性金融研究所遵循的研究脉络,并分析和预测今后政策性研究的走向,以有助于相关学者能更好地把握政策性金融研究问题。

二、数据收集、编码与提炼

本文关注2003年到2012年的研究文献,在获取到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后,对167篇文献进行编码处理,主要关注现有研究内容和学者们提出来的未来研究方向两个部分。本研究在编码过程中借鉴了扎根理论分析中的编码方法,即进行了初级编码和聚焦编码两个基本步骤。

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本文主要关注学者们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或者理论命题以及学者们提出的未来研究方向,根据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填入相应的自变量、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等研究变量,依据每篇文献所提出的若干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提炼,并以词语或者短语对每条研究方向加以概括,进行初级编码。

三、不同主题下的政策性金融研究回顾

在对研究内容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编码和提炼后,本研究再次回到原有文献,将涉及到不同主题的文献进行归类,其中涉及到扶持对象、可持续发展、发展限制、国际交流以及体系框架的文献数量分别为46篇、9篇、14篇、16篇以及41篇。本研究试图针对不同主题下的现有研究文献以及对应的编码来构建相应的综合性研究框架,以厘清现有研究脉络。对于学者们提出的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根据他们所属的主题,同样依据扎根思想进行提炼。

(一)扶持对象相关研究

有关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对象研究在本文提炼的初级编码中占比重最大。通过对相关主题文献的编码与提炼,总结出聚焦编码4条,即企业、农户、教育、自主创新等。

(1)企业。这是当前学者研究最多的部分,其中中小企业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受到的关注最多。研究分析主要是建立支持体系的必要性(马勇,程国江,2005)以及如何构建体系(罗建梅,2009)。(2)农户。农户的政策性金融需求(王伟,2010),以及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必要性分析(高晓燕,尚卫卫,2011)。(3)教育。政策性融资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经费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张万鹏,2003)。(4)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和高风险的特征。政策性金融与自主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转化研究(王仁祥,肖科,2009),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肖科,2009)。

通过对政策性金融扶持对象未来研究方向的提炼,我们可以得到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信贷扶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完善配套措施(田马爽,2010)。农业政策性银行和国有粮食企业的关系,有别于商业银行与企业关系,是一种特殊的银企关系,即“捆绑式”的银企关系。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搞好银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刘宗林、林显萍、刘振秋和刘海洋,2004)。我国在农村金融体制不断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农村政策性金融对农户和小企业的支持,需要不断创新贷款形式,深化金融服务(高晓燕,尚卫卫,2011)。

(二)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

本研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提炼出3条聚焦编码,分别为绿色信贷、政策性金融机构协调发展以及金融生态。

(1)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碳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绿色信贷政策助推低碳农业发展,是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是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可有效提高绿色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使其成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进一步彰显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宫海鹏,2010)。绿色信贷是政策性金融支持低碳农业的新型支持工具(张燕、庞标丹和侯娟,2011)。(2)政策性金融机构协调发展。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在引入市场运作原理下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性金融是开发性金融的基础阶段,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在某种条件下的融合生成了开发性金融,他们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张朝方,2007)。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是一个国家和经济体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中,完整的金融统一体中不可或缺的两翼,二者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替代的,是平等协调合作的伙伴而非对立的或从属的或竞争的对手(白钦先,王伟,2004)。(3)金融生态。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是指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特殊金融业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的总和。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极为脆弱,改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董家庆,2006)。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上有利于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主体的发展,但也存在影响生态主体发展的不利因素(孙兰生,2007)。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方向的提炼,得到聚焦编码3条:绿色信贷配给,开放性金融以及银企合作。(1)绿色信贷配给。发展绿色小额信贷是低碳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路径选择(张燕、庞标丹和侯娟,2011)。(2)开放性金融。它融合了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优点,弥补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改革政策性金融的一个方向(张朝方,2007)。(3)银企合作。银行和企业之间不仅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而且是共同完成扶持农业目标的合作关系(董家庆,2006)。

(三)发展限制相关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提炼研究,我们共得到3条聚焦编码: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区域发展。我国农业实施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迫切要求农业政策性金融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信贷政策支持农业区域产业发展(白永秀和袁云涛,2003)。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用区域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农村金融改革,针对不同发展地区农户对金融需求的差异,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供给(张海燕和凌江怀,2007)。(2)产业结构。在农村金融体制构建过程中,设立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赋予其特殊的融资功能,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动适时注入信贷资金是有效果的(中国人民银行上饶中心支行课题组,2006)。(3)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由奉献变为索取。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却丝毫不能动摇,如果放松对农业基础的保护,农业的萎缩和发展滞后将不可避免。农业的产业相关度较高,如果不继续加以重视,最终将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王华巍,2007)。邮政储蓄转存制度是导致目前农村资金净外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汪洋,2004)。

对政策性金融发展限制研究文献的未来研究方向的提炼,我们共得到3条聚焦编码,即区别对待区域政策性金融,制度设计,发展方向。(1)区别对待区域政策性金融。中部农户可以通过合作性金融支持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享受简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加强相互间联系;西部农户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努力脱贫维持简单再生产,减轻各种系统、非系统风险造成的损失负担,而东部真正具备经营能力的农户在有政策性农业保险降低自然风险条件下,在商业性金融的竞争条件下,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甚至进行非农再投资,拓宽创收渠道(张海燕和凌江怀,2007)。(2)制度设计。当前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困境,必须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综合服务功能。要从强化政策性功能,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融资机制等方面优化相关制度设计(中国人民银行上饶中心支行课题组,2006)。(3)发展方向。从定位、资金、体系、法制等方面建设和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王华巍,2007)。

(四)国际经验交流相关研究

本研究根据国际经验交流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提炼出聚焦编码2条:国际经验借鉴及国际比较。

(1)国际经验借鉴。结合我国当前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状况,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发展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刘君,2006)。(2)国际比较。通过对各国政策性金融监督机制与特殊权力结构的比较,认为对政策性金融的监督是国家以政策性金融专门立法的形式(白钦先和王伟,2005)。对世界各国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功能的基本经验和做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和理论分析,以对我国优化和健全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结构有所启示和借鉴(王伟和李钧,2011)。

对政策性金融的国际经验交流研究文献的未来研究方向的提炼,我们了解到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坚守政策性业务为主的职能定位、控制政策性金融总体规模和加快相关立法进程(王学人,2007)。

(五)政策性金融体系框架构建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根据政策性金融体系框架构建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提炼出聚焦编码4条:金融边界,金融功能,金融立法和金融体制。

(1)金融边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核心在于政策性、金融性和优惠性,其决定的边界是非常模糊的,只能给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内核上界定清楚,即为农业提供基础性和开发性的贷款,而外延则十分模糊,其不断地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政府职能相重合(董青马,向天雁,2006)。(2)金融功能。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如何定位的不明确,严重影响与制约了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完善(白钦先和谭庆华,2006)。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策性金融功能定位不清(巩云华,2010)。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具有自身特有的功能体系,各种功能相辅相成,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其他金融中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王伟和李钧,2011)。(3)金融立法。只有按照政策性银行的自身特点合理立法,才是解决当前问题和实现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白钦先和李军,2005)。我国的政策性金融专门立法受内外因素的制约而严重滞后,并导致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无序竞争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白钦先和王伟,2005)。(4)金融体制。制度性障碍的存在导致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不完善(巩云华,2009)。从制度结构或业务形式上来看,政策性金融制度体系应该是由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和业务体系两部分所构成(白钦先和王伟,2010)。

针对政策性金融的体系框架构建研究文献的未来研究方向的提炼,我们可以得到聚焦编码3条:界定边界,功能定位和立法原则。(1)界定边界。在考虑构建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时,应尽可能合理、清晰地界定政策性目标,划分政策性金融的业务领域和范围,确定“双轨运行”格局中政策性金融与其他商业性金融的边界(贾康和孟艳,2009)。(2)功能定位。从最抽象的角度来说,政策性金融的(特有)功能就是调节功能;从较抽象的角度来说,政策性金融具有引导功能和补充功能;从较具体的角度来说,政策性金融具有直接扶植与强力推进功能、逆市场选择功能、倡导与诱导性功能、虹吸与扩张性功能、补充与辅助性功能、专业性服务与协调功能。从最具体的角度来说,政策性金融具有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的功能、社会稳定功能、地区协调发展功能、引导消费功能等等(白钦先和谭庆华,2006)。(3)立法原则。遵循先立法后实践的原则,一行一法的单独立法原则,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对称、平行与并列的原则,充分贯彻“六大协调均衡”的原则,独立监督的原则(白钦先和李军,2005)。

四、未来展望

在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问题上,我们需要避免误导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不能只片面强调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更不能将此作为确定政策性金融改革路径的主要因素与考量依据。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建议政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从战略与长远的角度看待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改革,积极建设、合理发展,发挥政策性金融之利,遏制政策性金融之弊,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进步。◆

[1]白钦先,王伟.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的“六大协调均衡”[J].金融研究,2004;(07).

[2]孙兰生.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问题研究[J].学术交流,2007;(10).

[3]王伟.农户对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需求调查与思考[J].浙江金融,2010;(05).

[4]王仁祥,肖科.政策性金融与自主创新关系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11).

[5]肖科.政策性金融对我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贡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

[6]宫海鹏.农业政策性金融开展绿色信贷助推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金融论坛,2010;(S1).

[7]王伟,李钧.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结构的国际比较[J].学习与探索,2011;(06).

[8]白钦先,王伟.科学认识政策性金融制度[J].财贸经济,2010;(08).

[9]贾康,孟艳.政策性金融演化的国际潮流及中国面临的抉择[J].当代财经,2010;(12).

猜你喜欢

政策性编码金融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2022-2024 年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保险
罗克辛刑事政策性刑法体系批判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Genome and healthcare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