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根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分析

2013-08-15李海力

视听 2013年9期
关键词:草根传统媒体公众

■李海力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人们接触媒体的渠道逐步拓宽,使用媒体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媒体”逐渐从一个垄断而权威的代名词演化成私人化的、平民化的大众名词。于是,“草根媒体”一词应时而生,一句“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宣告了“草根时代”的正式来临。推动舆论建设、促进民意表达,“草根媒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近年来,“草根媒体”在突发性社会公共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不论是消息发布、动态追踪还是灾害救援,“草根媒体”都以无可比拟的时效性、便捷性和交互性打通了整个社会的脉络,成为突发事件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概念界定

(一)何谓“草根媒体”?

“草根媒体”,又被称作“自媒体”、“私媒体”,2003年,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里斯在共同撰写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作出了一个较为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一个普通大众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

2004年,专栏作家丹·吉尔默撰写《草根媒体》一书,正式提出“草根媒体”这一概念,认为以博客为代表的新型媒介形式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而且带来了“草根记者”的兴起,人们可以自主地通过“草根媒介”传播信息、报道新闻,“草根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是记者。

综合相关资料和国内外学者对“草根媒体”的定义,笔者认为,本文中将要讨论的“草根媒体”是指由普通的公民大众作为传播主体,依靠数字技术,传播普通大众的见闻,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的媒介形式。诸如微博、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都是“草根媒体”的突出表现形式。

(二)突发公共事件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解释,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从这一定义来看,近年来发生的诸如“3·14”西藏暴力事件、“7·23”动车事故、“7·21”北京暴雨、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等都是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典型代表。

二、草根媒体的形态及特点

(一)草根媒体的形态

根据近年来草根媒体的发展情形来看,其形态丰富,划分的维度也极为多样化。

首先,从媒介形式层面来说,网络、手机、ipad 等凡是可以由普通大众自主发布信息的媒介,都可以被称作是草根媒体。

其次,从传播平台来说,微博、博客、SNS 社交平台、论坛、QQ、MSN、微信、facebook、twitter、Wikipedia(维基百科)等都属于草根媒体的范畴;除了这些较为熟悉的形式外,很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公民记者网站”,例如韩国在2000年正式上线的OhmyNews,美国CNN 旗下的iReport 等,也是草根媒体的典型代表。

而从个人与公共的层面来看,又可划分为个人层面的草根媒体和公众层面的草根媒体。个人层面的草根媒体是指任何个人均可使用的媒体,犹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媒体,例如个人网站、博客、播客、微博、facebook、twitter、QQ、MSN 等及时通讯工具;而而公共层面的草根媒体则是指通过建立大型网络传播平台,让众多人参与其中进行信息传播与讨论,侧重于共享性和参与性,例如Wikipedia、SNS 社区,论坛、公民记者网站等。

(二)草根媒体的特点

与传统或主流媒体相比,草根媒体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在此,笔者仅选取草根媒体所具有的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极为密切的几个特点进行分析。

1.典型的平民化特征。草根媒体赋予每一个普通的民众以平等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在媒体上发布和接收信息,而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一特点,在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中,个人才得以有机会在微博、论坛等草根媒体上发布救信息,从而被关注和救援。

2.打破时空的局限性。传统的新闻报道强调5W 要素“where,who,what,when,how ”,而在今天的草根媒体时代,5W 可以被概括为“anywhere,anyone,anything,anytime,anyhow”。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发布任何消息,在草根媒体时代,时空已经不再是阻碍传播的障碍。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草根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够即时有效地传播第一手信息。汶川地震发生后,在传统媒体还尚未有所反应时,以天涯社区等网络论坛为代表的草根媒体就已经在第一时间隔空报道了震后的灾情,传递着灾后最新的信息。

3.较强的交互性。交互性是指草根媒体能够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在草根媒体时代,受众随时都可以对信息进行转载或评论,甚至和传者之间进行“微博对话”,充分展示出草根媒体的交互性特征。“7·21”北京暴雨期间,曾有被困在暴雨中的车主通过微博发出求救信号,继而就迅速地得到热心网友的回复,从而使被困者焦急的心理得以缓解,继而网友又将这一信息迅速转发,最终通过网络的力量救出了这位被困者。

4.持续的动态跟进性。传统媒体由于新闻策划、编辑、制作甚至印刷出版等较为繁琐的流程导致在报道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断点性,而草根媒体借助于网络的便捷和及时性,则可随时保持这种动态性。例如都是报道地震,报纸只能“让内容跟着周期走”,即某份日报在前一天报道了灾区信息后,受众要想再看到跟进的报道需要等到第二天;而作为草根媒体的微博则可以不受时间和出版周期的限制,随时播报,随时发布信息,实现事件进程的全方位和全时性报道。

此外,除了具有上述特点,草根媒体还具有匿名性、即时性、便捷性、传播渠道多元化等多种特征,而正是这些特点的汇聚,使得草根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6推行加速康复外科。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积极推行加速康复外科,尤其是管道的管理,对于术前尽量少留置管道,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尽早拔出引流管,尤其是胃管和尿管,对于带T管出院的患者,做好出院病人的健康宣教。

三、草根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与传统媒体互补,提供消息源和新闻线索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突发公共事件,我们会发现一个共性,即草根媒体往往担任着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角色,而传统媒体则常常以草根媒体发布的信息作为消息源和新闻线索,进行事态跟进和深度报道。在事件的整个报道中,草根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呈现出“前赴后继,相辅相成”的特点。

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为例。灾害发生几个小时后,在2010年8月8日凌晨3 点23 分,就有灾区网友用手机在新浪微博上发出第一条来自灾区的信息,此后,微博上便开始了大量的信息转载。而相比之下,时效性远远不及草根媒体的传统媒体,则是以草根媒体提供的信息为源头,继续跟进,做深入挖掘和追踪报道。草根媒体和传统媒体不再是一个对立分离的状态,而是有了更多的融合和互补,对于整个事件的报道更加全面。

(二)化身公众的“呐喊地”,缓释压力与恐慌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当政府发布低确定度的信息,而专家又不能及时提供权威信息时,公众极易产生恐慌心理,甚至出现不理智行为。而草根媒体则化身为公众的“呐喊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自己观点、情感与体验的平台。在表达并与其他人交流中,受众的恐惧和压力得到缓释。

以“H7N9 事件”为例。今年3月底,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被曝出人体感染H7N9 禽流感病毒,此后,全国各地相继被曝出H7N9 感染事件,很长时间内相关卫生部门都不能发布关于这一病毒的界定和预防的权威信息。一时间,H7N9 成了一个令公众谈之色变的敏感词汇,而作为草根媒体中的典型代表,微博、各大论坛则在此时担当起公众的“呐喊地”的角色,网友们纷纷在网络上互诉内心的惊恐和紧张情绪;而与此同时,Wikipedia 上关于“H7N9病毒”的定义保持着随时更新的状态,公众可以随时登陆wiki 进行查询,随时关注对这一病毒的研究和应对现状,以此缓解内心的恐慌。

(三)加速舆论形成的“舆情聚集器”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草根媒体往往担任着“舆情聚集”的关键角色,在网络上人们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找到与自己观点和兴趣相同的人,并迅速聚集到一起,构成庞大的“舆论阵营”,推动舆论的形成和扩散。

在 “7·21”北京特大暴雨中,微博“舆情聚集”的效应在当天夜里就疾速显现出来。在暴雨发生后,随着路面积水、桥梁坍塌等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扩散,舆论逐渐转向人们对北京城区排水系统的质疑,对冲毁的桥梁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的怀疑,声讨质疑的舆论在微博上大量积聚。而此后传统媒体在报道时,也沿着微博上这一声讨的声音深入挖掘,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舆论浪潮”,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反思和对政府相关部门的问责,为此,政府相关部门迫于公众舆论的施压,不得不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以官方发言的形式向媒体和公众做出合理解释和承诺。

(四)多元化的“救援平台”

1.“微博寻人”与“微博报平安”。这是是随着微博的兴起与流行逐渐显现出来的功能,这一功能不论是在上述列举的“7·23”动车事故,“7·21”北京暴雨,还是在雅安地震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寻人者通过微博发布寻人信息,经过网友的大量转发,最终借助网友的力量找到被寻者。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微博报平安”,即网友(尤其是事发地的网友)通过微博向家人、朋友、社会报平安。在雅安地震中,4月20日上午8 时02 分地震发生,截至4月20日下午五点,新浪微博统计发现,雅安地震寻人微博总数231万条,雅安报平安微博总数1008 万条。

2.“微公益”。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笔者此处所指的“微公益”是专指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公益平台,开通公益平台,既可以寻人、报平安,也可以捐款救助灾区。尤其是近期随着微信的兴起,“微公益”不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微信也逐渐从一个私人化的聊天、通讯工具变成公共性的救援平台。仍以雅安地震为例,在4月20日下午4 点左右,腾讯就迅速推出了“雅安地震救助”的微信公众账号,专门用于发布四川雅安震区最新情况、实用救援信息,收集网友寻人和报平安资讯,公众可以通过汇款到公众账号为灾区捐款。

不难看出,草根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各种救援功能,保证信息的畅通,促进救援工作的开展。

(五)加剧“群体极化”倾向

“群体极化”指的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就带有某些偏向,在群体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这一倾向在微博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甚至可以说微博的出现加剧了“群体极化”的倾向,对公众舆论偏离理性轨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微博的匿名性、自由化等特性为公众提供了情绪宣泄的直接渠道,而突发事件往往成为促动情绪爆发的导火索。在社会刻板印象、仇富心理、同情弱者等复杂心态的共同作用下,在突发事件事发之初公众已有一些预设的判断,随着事件关注度的迅速提高,一些偏见通过微博的传播机制被快速地扩散和交换,潜藏公众内心的不满情绪被唤醒,言论迅速出现一边倒的倾向。

例如在钓鱼岛事件刚发生时,很多人因为在微博上看到一些偏激和非理性的言论,在模糊的意识状态下受到煽动,结果被动地加入声讨的群体中,甚至出现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砸车、砸房、暴力游行示威等非法活动。由于微博极强的互动性,使得人们在微博上能够频繁地互动,极易形成舆论场和讨论群,而当极端情绪出现蔓延时,这种“群体化倾向”也就愈加明显,极易导致不理智和偏激行为的产生。

总体来看,由于草根媒体兴起的时间尚短,其在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关问题和弊端。譬如由于草根媒体的“草根性”,导致其用户门槛低,没有形成专业的审核与把关机制,常常会导致虚假报道和谣言的产生,从而激化受众的情绪,甚至激发群里暴力事件和网民的不理智行为,给受众的生活和心理带来诸多困扰,而这也应成为草根媒体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建设和完善的一个层面。

四、小结

在一个社会前进和运转的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而事件的发生又必然会对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草根媒体作为普通群众传递接受信息、表达意见的重要媒体形式,在安抚公众紧张情绪、促进意见与建议的表达、推动事件的公开与透明方面承担起重要的角色。作为普通大众的“发声体”,草根媒体所具备的多元化的特点和功能,使其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扮演起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1.唐琼:《突发公共事件中草根媒体的角色定位》[J],《东南传播》,2011年第6 期。

2.楚瑞瑾:《新媒体下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J],《新闻传播》,2013年第1 期。

3.李媛:《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2008年11月下。

4.雷蔚真、王天娇:《新媒体在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中的应用》[J],《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 期。

5.丹·吉尔默:《草根媒体》[M],陈建勋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猜你喜欢

草根传统媒体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草根艺术家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草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