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方优势营造和谐氛围——蓬溪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5李时忠
■李时忠
(作者系蓬溪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劳动关系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蓬溪县坚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事业进步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绩考评体系,提出了“政府牵头、三方协调、各界参与、整体推进”的构建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蓬溪县人社局立足实际,积极思考,把进一步加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作为人社工作的重要课题仔细研究。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取得明显成效
争创和谐意识明显增强。广泛宣传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全县目前共有全国“工人先锋号”企业1家,省级“工人先锋号”企业2家,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乡镇”1个,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7家,市级“劳动关系和谐明星企业”3家,市级“劳动关系和谐园区”1个,市级“劳动关系和谐社区”1个,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乡镇”2个,县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0家。
劳动合同制度全面落实。以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依托三方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幅上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私营、股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9%,个体私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67%。
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在组织健全、机构完善上狠下功夫,全县逐步形成了以政策法规宣传为先导、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建立信访接待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为基础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近三年来,受理举报投诉案件200余件,行政处理(罚)违规用人单位30户,为1000余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900余万元,督促50多户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90余万元,补签劳动合同2000余份。依托三方机制共协调处理劳动争议200余起,涉及职工1500余人,劳动者获得工伤赔偿260余万元、经济补偿金150余万元。
劳企双赢局面逐步形成。积极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大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时,积极做好要素保障和劳动监察工作,不断优化劳动环境,为劳动者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近五年来,全县招商引资项目达820个,建成投产规模以上企业达56个,2011年年产值达 71.28亿元以上,利税达10.07亿元以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统计,2012年投产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吸纳7000余名本地劳动者在县内企业实现了转移就业。
进一步加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的思考
发挥“三方力量”。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自我调解、自我处理、自我稳定”的三方劳动争议预警预防及协调体系。其次,企业应依据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资支付等方面做到合理合情合规。出现分歧,应本着平等友好的原则协商解决。另外,作为职工利益代表的企业工会组织,既要为企业发展积极出谋划策,又要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严格监督。在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利益产生矛盾时,迅速介入,积极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建设优秀企业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创优活动,评选出一批拥有严格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全面覆盖的先进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示范推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二是与培育优秀人才相结合。依托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大力培养员工职业技能,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多出点子、多做贡献。三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对《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认知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育人机制,切实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激发员工内在动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构建“三大体系”。一是构建坚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党政“一把手”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及时化解各类涉劳矛盾纠纷。二是构建齐抓共推的推进体系。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群体性事件处理、重大停工报告、劳资协调处理联动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构建共建共享的联动体系。不断夯实联动基础,如与企业联动,及时掌握员工动态;与群团组织联动,有效开展劳动维权与争议调处;人社系统整体联动,有效规范企业用工等,逐步形成各界参与、多方协作、整体联动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