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与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探讨
2013-08-15钟红
钟 红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重庆400712)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青少年社会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对应的,区别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活动总和,一般纳入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范围。其特点是以公共社会生活为基础,以青少年个体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经验性体验为特点,以青少年个体社会性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及活动。[1](P6)随着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宏伟蓝图的推进和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日益成为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发展的广阔前景
我国现代意义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社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提出的通俗教育、平民教育等教育主张及其研究,但是见诸于实践并且影响较大的还是新文化运动及以后,部分有识之士和青年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举办的平民夜校、平民识字班等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形式。[2]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先后开展的全民扫盲识字活动、科技推广普及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许多内容已经具有鲜明的社会教育属性和特征,但是定义为现代意义的社会教育或者社会工作却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推动了社会管理体制的转型,客观上提出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课题,同时引进了海外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原有的一些工作基础上开始拓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如志愿者行动、未成年人保护、青少年维权保护、青少年急困救助、青少年预防犯罪、问题青少年帮扶转化工作等等,并逐步形成了社会共识。目前青少年社会教育在我国还有一个意义指向,即现代社会通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由于我国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体系正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之中,在此仍然沿用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的概念。党和国家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中,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中心的社会建设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创新社会管理明确了新时期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的方向。创新社会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加强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这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指明了方向。一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追求的是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期的成长发展状况将直接关系到人一生的成长发展,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二是明确了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的职能定位。在青少年教育方面,青少年社会教育更多的是追求人的个性的张扬,人的潜能的挖掘,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的是引导青少年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与别人相处,怎样看待生命,怎样看待名利,怎样看待自身的价值等等这些基本哲学层面上的成长发展问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青少年社会教育以服务青少年为中心,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以青少年的需求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教育观和社会实践教育体验,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对青少年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现代社会管理是为解决市场失灵而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保护、维护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的目的是既要追求秩序,又要激发活力。青少年社会教育要致力于消除社会公民、包括广大青少年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社会障碍,如社会歧视与社会排斥等,为他们提供福利保障、安全保障、平等机会、选择自由,从而增进公民的自由、权利和福利,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创新社会管理拓展了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的功能。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3]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尊重个人的主体自由和选择被广泛接受,同时也使社会传统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变得多元化、离散化、冲突化。当代青少年正在这种多元化冲突中成长,必然促使青少年价值观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有的青少年在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极易感到困惑和迷茫,再加之当前社会上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潮的影响,让他们时常无从抉择,从而导致有的青少年行为失范,甚至违法犯罪。在推动创新社会管理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在充分尊重青少年的特质、设身处地为青少年着想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把广大青少年始终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下,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心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责任感,更好地发挥生力军作用。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在准确认识基本国情、发展的目标任务、面临的风险挑战的基础上,保持合理预期与奋斗精神,真正做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大有作为。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为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党和国家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3]为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体制保障,在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这样的体制就充分保障了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少年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充分保障了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培育与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发挥青少年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基础作用。二是法制保障,社会管理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创新社会管理,及时把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法律,并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修订完善,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将有力的保障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不断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取得新的发展。三是组织保障,在领导层面,由党委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在社会组织层面,主要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基础建设,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责任,使各种社会组织有效地纳入到社会管理和青少年教育体系之中,成为青少年教育体系建设的可靠保障。在队伍建设层面,大力培养造就宏大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人才队伍,提高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推进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强化人才保障。四是资源保障,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发展,国家不断增加社会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特别是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创新社会管理和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工程建设。切实把更多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城乡基层和欠发达地方,实现青少年社会教育管理及服务人员有保障、经费有保障、装备有保障、场地有保障,发展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二、探索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课题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党提出的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此,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4]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因其事关广大青少年的切身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结合我国当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正在逐步完善的实际情况,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深入探索。
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目标体系。目标是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的工作起点和社会价值的检验尺度,决定着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的架构。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目标,总的是在党和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总目标的指引下,促进现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体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陶冶青少年的精神与心灵、意志与品质,增长青少年个人的能力,谋求青少年社会生活的适应,使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均衡健康地发展,促进青少年文化及社会目标的实现。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目标分为普遍目标与特殊目标,普遍目标就是以青少年的人格、能力教育和培养公民意识为主,其中包括青少年个人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体验等。特殊目标是指青少年社会教育同时具有的地方色彩和职业特征,前者以地域特色的青少年社会教育为重点,后者以职业的类别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点。这样的目标建设强调的是要制定出与基层社会环境有关的教育计划,这种计划既可以施之于个人,也可以施之于团体或者社会场所,使广大青少年与社会生活打成一片,扩大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功能,同时也为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展示和追求自己的价值观念,人生目标和社会理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体系。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青少年为对象,利用青少年的业余和休闲时间,由社区提供场所,吸引和鼓励青少年参与,因此,必须有广泛的工作计划。其广泛性在于:工作对象广泛,凡是青少年,不受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地域的限制,都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工作对象,都可以参加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成为其中的成员。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依青少年的社会需要,因地、因人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内容。因此,其工作项目之多,涉及面之广,非其他教育形式可比。工作时间灵活,青少年社会教育以社区为活动场所,凡是青少年的业余、休闲时间都可以开展工作,组织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思想教育,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要课题就是帮助和引导青少年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青少年思想成熟,即能够从事有目标的社会活动,并且趋向稳定。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帮助,指通过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去解决自己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危机,如提供青少年生活问题上的精神帮助及急难救助等。青少年社会道德教育,主要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公德及婚姻家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青年职业扩充教育工作,主要包括职业的培训教育和职业的进修教育等方面的课题。开展青少年的娱乐与休闲活动等等。
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组织体系。青少年社会教育组织是以青少年为主体和对象,与家庭及学校互相配合,以社会教育为目标任务,帮助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团体或机构。按性质及工作范围,目前主要有:(1)国家建立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主要指在国家机关中设置的有关领导管理机关,如各级政府机构和基层组织中设立的分管青少年工作、职工教育、成人教育的部门,以及国家投资举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音乐厅、剧院等社会教育机构。(2)青少年社会团体。主要指青少年按特定需要而结成的各类组织,如共青团、少先队、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青年艺术家协会、青年书法家协会等等。(3)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大众传播媒体及互联网。当前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大众传播媒体主要有报纸杂志、书籍、广播、影视及互联网站等等。(4)社区活动,社区活动促进全社区青少年的认识与合作,注重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及社区文化教育,特别是对社区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和照顾,并根据青少年和群众的需要,加强一般社会组织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5)青少年休闲娱乐教育组织和设施。这类组织和设施包括为了娱乐青少年身心,满足青少年休闲娱乐需要的青少年宫、俱乐部、青少年游艺中心,以及舞厅、沙龙、酒吧、音乐茶座等。还有为青少年假期生活服务的夏令营、冬令营、旅行社、度假村等。以上这些组织及设施构成了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网络,关键是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与现代青少年社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职能及作用。
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环境体系。环境是影响和决定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法制环境,要搞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创新社会管理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二是管理环境,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要包容青少年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创造一个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引导和组织青少年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社区环境,社区是青少年最早接触和生活的社会环境,青少年所处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风民俗等对青少年有直接的影响。青少年社会教育必须依据当地的环境特点来决定和开展工作,同时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机会的提供也取决于一定社会环境中青少年教育课题的性质和影响。四是维权环境,要构建社会渠道和组织渠道相互配合的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困难救助等服务,创新完善青少年维权工作体系,丰富青少年维权工作内容,全面形成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综合效应,实现青少年权益保障长效化。
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体系。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目标实现的组织保证。主要组成是:(1)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既可以是专业人员,也可以是青少年中涌现并且被推举出来的领导人物。传统的青少年社会教育一般是纳入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体系,相应的工作由专兼职的团队干部担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逐步设立相关专业培养这方面人才,近年来在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开始在有关机构和基层单位中设立相应的职位或者聘用这类人员。(2)青年志愿者,上世纪90年代,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中国迅速发展,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3)义工,是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及个人技术特长的人和群体。在我国,传统从事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业余辅导员大体属于这个类型。现代义工主要义务服务一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如孤儿院,残疾青少年,社会救助等。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体系当前主要是探索社会职业法制化、管理体系规范化、工作条件长效化建设等问题的突破。
三、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党和国家确立的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布局,[4]为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路径。
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强社会建设中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把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为此,要把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问题广泛宣传,动员社会的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福祉,涉及社会千千万万家庭,联系面广,影响大,历来是社会重视和关注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逐步使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建设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社会共识,从而关心、支持和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要积极争取通过党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及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有关项目纳入各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内容,并促成其实现。要加强调查研究,努力争取在党和政府制定的加强社会建设有关政策中及时反映青少年利益及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诉求,推动有关方针政策的落实,并且保证落实的质量。
第二,加强与完善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法制宣传教育、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有关维护和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不断增加与修订出来,但是,有的关于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法律宣传还有待深入,有的保护青少年权益的法律还是空白,如虐待少年儿童罪的缺失等。同时,关于青少年工作方面的法律地位和有关职责权限、执法程序与监督工作的立法等还有待充实和完善。为此,要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除对青少年要加强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外,特别要加强对社会上与青少年有关的各个方面和单位,以及个人关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宣传。要积极开展有关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意见,协助国家机关在加强社会建设的法律体系中,将青少年社会教育有关问题纳入立法体系或者立法内容。在执行现有关于青少年的有关法律中,关注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积极提出建议,充实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方面的内容,修改完善现有的青少年法律法规。要加强法制监督工作,青少年是社会弱势群体,法制保障的力度及实际效果在很大程度有赖于执行的力度和监督力度。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要从社会监督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合法的方法和手段,对涉及青少年的有关问题主动关心、积极参与,坚持公正立场,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第三,关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点问题,充分发挥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的作用。任何教育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均来自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在社会发展中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随着党领导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推进,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课题,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实任务。青少年社会教育特别要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中产生和提出的一些重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渠道和体系的作用。一是帮助和引导青少年进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普及。对青少年进行主流社会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引导是青少年工作长期而重要的课题。青少年社会教育主要是面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社会教育的角度,采用社会化、生活化、网络化、青少年化的形式和方式,帮助和引导青少年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关系,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切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增强引导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二是帮助和引导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健康成长,要围绕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婚姻家庭、文化休闲等重点领域,积极承担和发挥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社会事务及服务职能,切实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青年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问题,留守少年儿童问题,减少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问题等。三是以解决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如打击拐卖儿童犯罪问题,制止和惩罚虐待少年儿童犯罪问题,以及其它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问题等等。
第四,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建设青少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化对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和行为干预。要加强和推动把专业从事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纳入专业技术的认证与考核体系,提高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改进社会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与社会上关心支持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各方面社会团体、社会人士的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要注重培养青少年中涌现出来的青少年佼佼者,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少年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榜样及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榜样人物是青少年社会教育中最可宝贵的资源之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成为青少年正能量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1]佘双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与内涵[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2]唐再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教育体系述略[N].光明日报,2010-02-03.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1-02-20.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