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旅
2013-08-15王庆生梁正
王庆生 梁正
(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山西 太原 030071)
工人武装自卫旅,简称工卫旅,属山西新军,其前身是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是由我党发动、组建、领导和指挥的革命武装。在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转战晋西北(主要在文水、交城地区),共计参战三百余次,体现了工人阶级坚决、顽强、富于战斗的特性。在战火中,她发展壮大;在困难中,她成长提高,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一、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的创建(1937年初——1938年1月)
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是在我党同阎锡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创建起来的。
1937年1月,太原市各工厂的群众冲破厂方不准参加“牺盟”、不准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重重阻碍,兴起了争取民主的斗争,这是组成工人武装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中共太原市委恢复和发展了工厂中的党组织,发展了党员,这是组成工人武装的组织保证。
“七七”事变后,市委先在工厂中建立各种带有武装性质的群众组织:由“牺盟”市委组成了“工人纠察队”、“主张公道团”、“工人委员会”(简称工委会)和“工人武装自卫队”。之后,由北方局杨尚昆,山西省工委林枫,太原市委赵林、康永和组成高级党团,加强了武装工人的领导。
在9月18日召开的“九一八”六周年纪念大会上,兵工厂的工人群众相互策应,冲开厂警的包围和阻拦,奔向会场,进行游行,提出了武装工人的庄严声明。会后,组成了山西省总工会。从此,统一了各工厂的群众组织,称为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
当晋北沦陷、晋绥军(阎锡山的军队)不断溃退时,阎锡山为支撑山西局面,授权薄一波组建五至十个旅的新军(包括一支工人武装)。于是,各工厂的工人武装自卫队员陆续到太原国民师范集中,于9月24日组成一支正式军队,定名为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有一千多名产业工人参加到工人武装的行列中来。
在队伍集中过程中,他们不顾厂方的阻挠和刁难,告别亲人,成群结队地奔向国民师范。有的父子、兄妹、姐弟、亲友、夫妻一起参加,有的十多岁的孩子也非要“打鬼子”不可。就在此时,阎锡山派来军士一团的团(团长郭飞龙)、营、连、排、班长整套旧军官插入工人武装自卫总队任职。
1937年10月29日,部队撤离太原到达交城后,编成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另编一个特务队、一个宣传队。当时部队的编制,一套由阎锡山委派团长郭飞龙,各大队由军士一团派营长、连长、排长和班长;另一套由工人战士推选总队长李子丰及大队长、中队长、分队长、小队长和党派来的政治部主任侯俊岩、副主任周子祯,专做党的工作的康永和和政治工作人员,他们同工人战士血肉相连。
各中队都建有党支部,归党总支领导;干部党员与连队党支部不发生关系,另组特支,政治部组训科长李明任特支书记;总队设党团,周子祯为书记,康永和为副书记兼总支书记。部队转移中阳后,党秘密派红军干部张英(卓雄)来部队参加党团,负责军事工作。党的活动是在“民青”(阎锡山领导工卫总队的核心组织)这一合法组织形式下进行的。
旧军官的军阀作风,同工人战士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在“民青”领导机构(领导成员由九人组成,我党团成员占七人)讨论这一问题时,我们提出,为有利于部队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抗战,军士一团的军官及其整套机构应该撤走。经过斗争,阎锡山调走了军士一团军官。随即党秘密派来的王景福、吴自清、张绍卿、李少卿、李金武、王华哲六名红军干部和工人战士中的优秀党员担任了大队、中队的军事干部。
1937年底,工卫总队在中阳县又建立了第三大队。至此,完整的工卫总队建成了,开办教导队、训练班,培养了军政干部,周子祯担任总队长。
二、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1939年5月)
挺进敌后,创建文、交、汾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上旬,日军发动了临汾战役。为掩护南进日军的右后侧,2月20日以其谷口茂旅团六千余众沿汾(阳)离(石)公路和小东川进犯离石、中阳。总队党团根据邓小平、程子华和赵林等同志的指示,决定部队向敌后文水、交城、汾阳一带挺进。
22日,在汾(阳)离(石)公路的九里湾,我一大队与进犯离石的日军遭遇。23日,二大队四中队又在小东川严村与日军遭遇。两次战斗共毙伤日军近百名。工卫总队派出部队进入晋中平川开展游击战争。同时,委派顾永田为文水县长,钟景星(后为王子承)为汾阳县长,建立了两县的抗日政权,并建立了工、农、青、妇、救国会、儿童团、自卫队等群众组织。顾永田成为抗日模范县长,文水县成为创建晋中平川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在交城地区也建立了半政权性质的各种抗日群众组织。
此时,工卫总队政治部派出几支工作队,以交城为重点,分赴静乐、方山、汾阳、孝义、清源、太原等地发动群众,参军抗战。5月,工人武装自卫总队扩大为工卫纵队,郭挺一任纵队长兼政委,侯俊岩任纵队政治部主任。
1938年4月到1939年5月,工卫纵队与敌作战三十余次。1938年7月,工卫纵队一总队二大队同晋中“牺盟”办事处(工卫纵队派出机构)袭击祁县北关敌织布厂时,在该厂工人支援下,摸清敌情,里应外合,组织周密,取得了重大胜利,击溃、俘虏伪军二十余人,缴获枪支二十余支、棉布三千多匹,解决了工卫纵队两冬一夏的被服,并支援了兄弟部队。
1939年5月,阎锡山充当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急先锋,他竭力“反共、反牺盟、反新军”,准备向日投降。在取消新军番号的时候,工卫纵队改为二〇七旅,我们则叫工卫旅。郭挺一任工卫旅旅长兼第二专署专员(岢岚、五寨等地)、保安司令,全旅总兵力达五千人。
三、参加反顽斗争,部队进入新的建设阶段(1939年6月——1940年12月)
取得反顽斗争的胜利。1939年6月,工卫旅旅部率二十一团、二十三团转战晋西北岢岚、五寨地区,二十二团仍留文水、交城坚持斗争。当我与日军浴血奋战之际,顽固派赵承绶率骑一军不战而逃,却到我旅后方制造事端,进行摩擦。他们扣留我方人员、物资,借师管区之名,禁止我征集军用口粮,并派“突击团”、“联络官”等刺探我情况,企图进行破坏。在第八专署企图撤换我模范县长顾永田。
赵承绶不顾我多方争取,悍然指挥其骑一军、三十三军于临县地区堵截决死二纵队向晋西北转移,并部署对决死四纵队进攻,晋西北军民被迫奋起自卫反击。根据“拥阎抗日讨逆总指挥部”的命令,我旅二十一团于1月9日赶赴临县以北的窑头、南庄一线,加入右集团军,从此向南发起反击。11日拂晓,战斗打响,旅机炮连以准确的炮火摧毁了敌人在窑头的阵地,敌溃退。我二十一团追至清凉寺、三交镇一带,协同兄弟部队歼敌大部,缴获大量物资。赵承绶、郭宗汾残部溃窜汾离公路以南。
同时,我二十三团在三天内逮捕了岢岚、五寨、保德三县的阎顽县长、公安局长,拘捕和收容了“精建会”、“敌工团”、“同志会”、“阎府视察员”、骑一军驻岢岚“办事处”等军政人员。1939年12月12日,二十二团在交城协助决死四纵队逮捕了该纵队的反动军官,包括二〇三旅旅长刘武铭,唯独七旅旅长卢宪高在逃。接着,歼灭了阎顽第十九军从交城赶赴临县集结的一个营,生俘三百余人,缴步枪二百余支、轻机枪三挺。
反顽斗争的胜利,挫败了阎锡山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日军公开投降的企图。就工卫旅来说,在反顽斗争中,部队是巩固的,斗争发展也是顺利的。这是工卫旅的党组织能够根据部队的实际正确执行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方针的结果。
此后,工卫旅编八路军一二〇师战斗序列。在贺龙师长、关向应政委的领导下,在总政治部考察团派出分团(分团团长叶明、副团长尹国赤)的指导下,工卫旅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整军运动。这是一次全面系统地学习八路军优良传统的运动,在总结部队组建两年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对部队进行整编。党组织公开宣布,取消了干部单独组织的特别支部,并建立健全了党日、党课制、汇报制,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供给工作方面,统一了供给标准,发扬了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保障了部队物质供应。
这期间,一二〇师先后派来郑治璋、张新华、彭家诗、彭凯、刘胜武等同志分任旅参谋长、团长、营长等职务,这对加强部队的作战指挥起了重要作用。
参加百团大战,战绩显著。1940年8月20日,为了粉碎日军对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实行所谓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下令向敌各交通沿线及据点发动著名的百团大战。工卫旅全体指战员群情激昂,奔赴战场。根据贺、关首长的作战命令,二十一团配合一二〇师主力击破了太原以北高村至平社之间的同蒲铁路,炸毁了桥梁,中断了敌人的运输,同时袭击了阳曲、关口等据点,歼敌二十余名,缴获步枪十余支。此外,在新军总指挥部罗贵波政委指挥下,旅部率二十二团于8月27日夜破坏了平遥至汾阳以西约20华里的铁路(其中包括磁窑河铁桥),并伏击了白石车站外出巡逻之敌,毙伤敌十余名,缴获日式轻机枪两挺、步枪四支、压道车两辆。9月2日,二十二团二连出其不意猛攻进犯马西村之敌百余人,敌被击溃,死伤二十余名。我缴获四一式山炮一门、汽车一辆、弹药一部。这次战斗工卫旅白天对敌进行袭击并获得了重大成果,“开创了晋西北新军缴获敌人大炮的光荣先例”,受到新军总指挥部的通报表扬。
粉碎敌对文水、交城地区的大规模“扫荡”。1940年6月12日,日军开始对晋西北进行扫荡。工卫旅协同决死二纵队粉碎了敌对文水、交城地区的“扫荡”。12月14日,日军集中两万兵力,对我晋西北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晋西北第八军分区地处军区东南前哨,是通向晋冀鲁豫以及华东的通道,又直接影响着太原与同蒲铁路南段的交通。因此敌扫荡实行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我军民同仇敌忾,与敌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6日,二十一团在鲁沿附近与敌上野大队激战五小时,予敌以痛击。25日夜,又以一个营的兵力袭击牛头嘴,毙伤敌十余名。26日,在逯沟山掩护地方政府和旅直机关转移,击退敌人多次攻击,毙伤敌近百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20支,我伤亡十余人。民兵则积极掩护群众坚壁清野,开展“麻雀战”,骚扰打击敌人。我二十二团奉命转战文水、交城、清徐平川牵制、袭扰敌据点,破坏交通,收割电线,截击车辆,捕捉敌伪人员。敌扫荡历时一个多月,山区多数村庄被烧成残垣断壁。我根据地党政军民怀着满腔仇恨,团结一致,重建家园。
四、在党的领导下,度过极端困难阶段(1941年1月——1943年10月)
1941年1月,抗战进入极端困难阶段,特别是八分区更困难。工卫旅主要在八分区坚持斗争。
工卫旅于1941年2月至5月,在晋中平川与边山地区战斗十多次,毙伤敌伪军百余人,俘虏伪军六人,缴获步枪四支、自行车10辆,打击了敌伪的气焰,支持和鼓舞了平川广大群众的斗志和决心。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由收交公粮改为公粮变款的形式,反对敌伪的毒化政策;由捣毁大烟苗改为烟苗罚款的政策,以增加财政收入,克服困难;部队派遣武装人员组成武工队或小组,深入敌占区,依靠群众掩护,有计划地配合区、村政权,逮捕镇压死心塌地的汉奸与敌探,争取可以争取的敌伪人员为我工作;加强敌占城市商人的工作,为我购买布匹、医药等。我们采取的这些措施,进一步密切了群众关系,打破了敌人所谓的“治安强化”与“经济封锁”,增加了财政收入,减少了困难。在深山沟岔开荒种地,养猪放羊,进行生产,接济部队。部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衣缩食,不够吃时,干部少吃,党员少吃,尽量让战士吃饱。战士们也体贴干部和党员。由于长时期营养不良,战斗频繁,疾病和夜盲症增多,而医药缺少,伤病号得不到必要的救护与医治,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很多同志是带病作战。在这种情况下,1941年我旅进行了夏、秋、冬季三次反“扫荡”。敌人继续推行“三光”政策,根据地动员群众彻底坚壁清野,不让敌人抢走、烧掉一粒粮食。在冬季反“扫荡”中,经过八个昼夜,忍饥挨饿,寒山露宿,每天兼程百余里,与敌周旋,二十二团白刁岭一战,粉碎了敌人第六次合击。11月初,敌侵占我山区要地东社镇,开始“蚕食”我山区根据地,二十二团二营待机歼敌。中旬,东社之敌百余窜犯我西冶川牛心,遭我痛击,毙伤伪大队长以下三十余人,敌溃退。我六连连长马性先壮烈牺牲,战士四人受伤。
进行精兵简政,部队整编。1942年10月至11月,为解决部队和行政机构庞大与根据地缩小的矛盾,根据党中央指示,部队实行精兵简政,进行整编。撤销旅部,两个团合并为一个团,团长由原旅参谋长张新华担任,交东中心县委书记肖靖兼任团政委,旅政治部副主任王庆生任副政委,决定部队返回八分区开展对敌斗争。
返回交东,挤走敌人。1942年11月25日,新任第八地委书记兼八分区司令员、政委罗贵波向二十一团作动员报告,阐述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之后,全体指战员斗志昂扬地于同年12月初返回交东,全面展开对敌斗争。在交东,首先是把芝兰之敌挤出去。
我旅围困芝兰,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以军事打击为主,配合政治、经济、情报、除奸等工作,展开全面的对敌斗争。二十一团一营在西冶川以东与原平川以南地区,重点是切断东社与芝兰之间的交通运输,并对东社与草庄头之敌展开斗争。四、五连对古交之敌展开斗争。芝兰之敌多次由东社运输供应物资,皆遭我伏击,毙伤敌四十余人,驮骡十余匹,物资全部被我缴获。在东社开栅之间,我们进行伏击。芝兰之敌供应日益困难,日军士兵不得不到地里找土豆吃,亦被我侦察员抓获。
政治斗争主要是政权斗争。对顽固坚持亲日的汉奸政权,我旅采取坚决打击的政策;对受敌胁逼亲日两面派政权,基本上采取改造教育的政策;对我军事力量能够控制和不能控制的地方,也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对前者建立抗日政权,对后者允许以抗日两面派的面目出现,以应付敌人。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我控制地区越来越大,除芝兰附近的几个村庄我难于完全控制,为使群众不受损失或少受敌人的杀害,保持了抗日两面派的政权,以积蓄力量,其它村庄都成为抗日政权了。
政权斗争的胜利,更加激发了群众抗日斗争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军事斗争的发展。一、二、三区的地方武装、区基干队和民兵组织迅速壮大,在芝兰周围开展“麻雀战”、打冷枪的活动,打得敌人在碉堡内不敢露头。敌人向芝兰、西坡等地要粮时,群众就送干磨的高粱面,日军吃后拉不下屎,痛得龇牙裂嘴。根据交东地区村庄多、人口较多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制造无水区的斗争方式,发动群众在敌人饮用的水井里放上死猫、烂狗和头发茬子,使敌人喝水也很困难。与此同时,我们镇压了敌坐探鲁沿村和曲坪村长苗生芳等,争取了一批敌伪人员为我工作,也团结了当地地富上层分子共同对敌,并建立了由各区情报站、各村民兵构成的情报网,采用传递鸡毛信、夜间山头点火、白天拉倒树标等方式报告敌情。我党派遣冀增禄任芝兰伪办事处主任,使我对敌情了如指掌。
芝兰日军指望附近据点能予支援,但古交之敌为我四、五连,交东游击大队和二区的党政军民展开的全面对敌斗争打得无暇顾及,草庄头之敌只有日军一个小队,伪军又遭我三连伏击,俘获10名,缴枪10支,经教育后释放。其中一名伪军班长给我绘出敌军火力配置图,积极联络其他伪军作我内应。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和四区武工队积极活动,发动了大川邢家社地区群众性的反贪污斗争,改造了该地区的村政权,增强了我与草庄头之敌斗争的力量。草庄头维持会处在极度恐慌、摇摇欲坠的困境之中。交西岔口之敌被我六支队打得焦头烂额,在制造“无人区”后,连维持会都逃之夭夭,实际成为一个“孤岛”,哪能他顾!东社之敌也无能为力。最后,敌于6月初拼凑娄烦、古交之敌数百人进行了扫荡,8日,并在芝兰、东社之间的青沿村扎了据点。因我预有准备,指派党员组成维持会,打入敌人内部提供情报,敌遭到我不断伏击。敌企图打通交通运输线目的落空,反而运输供应量也逐渐增大,显得愈加困难了。截止7月上旬,芝兰之敌已难以存在了,遂于7月21日芝兰、岔口两个据点之敌同时被我挤掉。9月18日由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和五支队的一个连,里应外合,拔除了草庄头据点。不到十个月的时间,我们粉碎了敌人的“蚕食”政策,实现了党中央“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敌退我进的形势奔腾向前。毛泽东主席看了中共晋绥分局关于对敌斗争的报告后批示:晋绥各地都要像八分区那样,挤小敌人,扩大自己。
参加著名的田家会和甄家庄战斗。工卫旅调回兴县参加了田家会和甄家庄两次较大的对日歼灭战。5月17日,岚县之敌村川大队七百余人奔袭兴县县城扑空,即向岚县方向撤退,窜至肖家时遭我阻击,不能前进,冲锋数次均被我击退。军区命令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和工卫旅等部消灭该敌。18日与敌激战,19日上午将日军包围在田家会后山1413高地一带。19日晚,我发起总攻,与敌白刃搏斗,敌横尾中队长被我旅二十一团三连击毙,敌伤亡过半,日军村川大佐负重伤。此后敌乘夜暗突围,又遭我军沿途截击,大部被歼,残敌分散狼狈逃回岚县。整个战斗共歼敌六百余人。
1943年,岚县之敌八十五大队于9月下旬开始“扫荡”晋西北。10月7日晨,二十一团设伏于刘家庄地区,敌遭我痛击,连续数次冲锋,均被我击退。敌乘夜突围,二十一团与十七团南北夹击,将敌堵截在花子村。敌南退不成,便在甄家庄构筑工事,固守待援。在军区统一指挥下,我们对该敌发动总攻。二十一团配合兄弟部队歼敌大部,残敌百余名又被我沿途伏击部队、民兵分别歼灭。
五、胜利前进,连续向日军展开攻势,直至日本投降
(1943年11月——1945年8月)
1943年开始,二十一团对岚县东村、寨子、西马坊派出分队,组织发动群众,展开围困敌据点的斗争。
劳武结合,改善部队生活。从1943年冬开始,二十一团开展了大规模的农副业生产:开荒种地,种菜养猪养羊,兴办副业。每个连队开荒种地500至800亩。部队还要求每个连队的生产除油、盐、肉、蔬菜自给外,粮食做到半自给。该团二连就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模范连队。
秋季攻势中拔掉西马坊据点。1944年9月,晋绥军区发动了秋季对敌攻势。二十一团的任务是拔掉西马坊据点。经侦察掌握敌情后,先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伪军十余人,经我讲清政策,指出日军末日将临,要他们为抗战事业立功才是出路的道理,他们表示愿作内应将功赎罪,然后释放。9月29日拂晓前,团长张新华指挥二、五两个连按预定计划,里应外合,一举拔掉了西马坊据点,毙伤敌伪军一部(日军五名),生俘伪军五十余人,缴获迫击炮一门、轻机枪两挺、步枪五十余支、电台一部,捣毁碉堡四座,仅三名日军逃脱。我轻伤七人,受到军区表扬。
1945年的春季攻势战斗。二十一团的主要任务是协同八分区部队挤走离岚公路沿线据点。在我围困的压力下,伪军动摇,敌伪矛盾加剧。3月10日,日军收缴了伪军的武器。第二天,一百多名伪军越城反正,岚县之敌即弃城逃至东村。4月上旬,东村之敌也被我赶走,除大武据点外,离、岚全线为我攻克。
攻克神池县城。因神池之敌拒不投降,二十一团在张新华指挥下,于8月28日23时发起了攻城战斗。8月29日早晨,神池全城解放。
六、结束语
卫工旅贯彻执行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充分发挥了工人部队的优势。在部队组建之初,顺利地把军士一团调走,军事干部完全由我党党员担任;拒绝了阎锡山去晋西南的调令,正确执行了邓小平等领导同志的指示,挺进敌后文水、交城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灵活地进行合法斗争,“先斩后奏”,争得阎锡山的承认,在发展壮大部队中,不论是工卫二总队还是地方武装,都保证了我党的绝对领导权。
这支党领导下的部队在作战方面也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坚决革命、英勇拼杀精神。部队初战九里湾、严村就显示了这种可贵的政治素质;以后在极端困难时期,寒山露宿,给养不足,夜盲多病,频繁地反“扫荡”,任何险阻都被我战而胜之。工卫旅的绝大多数干部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他们从对战争的无知到有知,从失误中受到教益,是有一个过程的,即使少数红军干部也有一个由国内战争转到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过程,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学习、提高,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但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他们学会了怎样打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还总结推广了攻坚战的经验,懂得了依靠群众、武装群众的道理。总之,工卫旅在战争实践中,懂得了什么是我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依靠群众开展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她是党领导的、数以千计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浇灌的一支工人武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人民的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