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进展

2013-08-15张汉民冯温赵静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酒精性小肠肝病

张汉民 冯温 赵静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81)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各个研究方向和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内外大型消化病学术会议不断召开,全球消化病学者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广泛交流,众多研究不断充实进来,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理念得到不断更新。我国以房静远教授、萧树东教授为首的消化系统科研小组秉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针,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总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1 消化系肿瘤的进展探讨

1.1 消化道肿瘤的预防

饮食方面:(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4)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5)保护食用水的卫生,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变质和过期食品。生活方面:不喝酒,不吸烟,适量饮用茶水,因为茶叶中含多种有药理功能的化学成分,能预防消化道肿瘤。药物方面: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具有预防、治疗作用。此功能是因叶酸能够维持DNA甲基化。

1.2 Ezrin蛋白与消化系肿瘤发生的相关机制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Ezrin 蛋白与消化系肿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在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中尤为明显。Ezrin蛋白与胃肠道黏膜、腺体上皮细胞极性的维持、运动、分泌等功能紧密关联,并通过调节黏附分子、信号转导,参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的互动作用,从而作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各个过程。

2 小肠疾病的进展探讨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依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小肠疾病的诊疗,往往比较困难。小肠镜的应用,为小肠疾病的诊断以及病变组织的取样提供了方便。

2.1 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胶囊内镜的应用

胶囊内镜依其无痛苦,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污染;图像彩色清晰,准确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与临床。优化了传统的诊疗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消瘦、腹痛、腹泻等症状常无法明确诊断的弊端。胶囊内镜作为一种可靠实用的内镜检查手段,将临床医师的视野扩展到包括小肠在内的整个消化道,同时也为患有老年消化道疾病并伴有严重心脑肾多脏器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胶囊内镜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敏感性, 病变组织清晰可见,能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并可使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已成为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虽经胃镜、大肠镜检查为阴性而首选的诊断方法。胶囊内镜不仅用于小肠疾病的检查,同时又对其途经的食道、胃、部分结肠也有一定的观察价值。

2.2 小肠疾病的治疗

血管发育不良是胃肠道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它是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病变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以往的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效果均不理想。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治疗血管发育不良导致的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随着小肠疾病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确诊,并得到有效治疗。

3 慢性肝病的进展探讨

3.1 乙肝纤维化非创诊断及临床治疗

我国每年因慢性肝病死亡人数超过30万,属国际上慢性肝病多发国家,此种疾病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慢性肝病的病变过程依照: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称其为社会公认的慢性肝病进展“三步曲”,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共同病理特征和必经阶段。因此,只有积极有效地预防、逆转肝纤维化,才能延缓或防止肝硬化的发生,进而阻止肝病进展。肝纤维化传统的诊断方法包括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指标检查及影像学等,因其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之这些诊断方法又均有不足之处,所以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临床上通过对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及影像B超与舌下络脉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提供一种快捷、有效、可重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因此,应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探索新的诊疗方法,有效规避有创的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带来的临床接受度差等问题。对乙肝患者的诊疗,当前临床上形成的共识:(1)从分子、细胞和整体三个层面明确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2)建立“有无明显纤维化”的非创诊断预测模型,可使部分乙肝患者免受肝活检检查;(3)充分应用中医学理论,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者,将其舌下络脉静脉主干长度、分支、斑点、颜色等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量化积分,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做对照,形成科学合理的对照表。另外,疾病防治方面积极探索,发现了氧化苦参碱、肝欣饮等药物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3.2 酒精性脂肪肝的免疫学研究

近几年,我国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逐年呈上升趋势,酒精的超量摄入是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因素,其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并引起注意。患者的免疫异常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因素:酒精致T细胞功能异常,肝细胞遭到破坏;脂质过氧化与蛋白质形成的加合物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致肝损伤;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免疫循环复合物可改变机体的免疫反应性。

3.3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肝脏疾病,治疗主要采用激素、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3个月内氨酶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说明患者获得缓解的可能性较大,但对于严重和进展期患者疗效较差。其发病与患者免疫机制异常有关,患者肝内Th17 细胞数量与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4 结语

总之,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临床进展中的研究成果对消化系统疾病科研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要稳中求进,开拓进取,加强人才、交流、范围和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力争开创学科新的飞跃,取得更为显著的研究成果。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英夫利西治疗克罗恩病的推荐方案[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2):822-824.

[2]符小玉,孙克伟.肝纤维化分期与舌下络脉积分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1):12-14.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9-13.

[4]李兰娟.肝病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C].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27-32.

猜你喜欢

酒精性小肠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一根小肠一头猪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