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长效机制 保障农机安全
2013-08-15孟凡永
孟凡永
(通榆县苏公坨乡农业机械推广站 吉林白城 137200)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要求,农业机械保有量迅猛增加,由于农机种类繁多,作业范围扩大到各个农时季节和领域,导致时刻潜伏着不安全事故隐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更好适应这一形势,管好路上一条线,路下一大片的农机安全生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完善和加强,以达到农机工作持续安全的目的。
1 政府重视,责任落实,资金到位
一是抓好农机安全,政府重视是关键。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要将农机安全列入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下达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下发责任状。农机局、农机中心、各乡镇政府、各行政村、农机操作手逐级下达农机安全责任书,农机中心在农机年检、新机挂牌、驾驶员考试换证等时段与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印发“永安市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从政府层面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主持召开全市创建平安农机动员大会。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机安全中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二是抓好农机安全,资金落实是保障。政府每年要从农业发展基金中安排农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经费进一步列入财政预算,使农机安全经费得到保证。
2 农机主管,部门协作,齐抓共管
一是全力争取政府支持。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作为职能部门,农机部门承担起牵头、协调、参谋、服务的职能,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动政府下发农机安全生产方面文件,安排工作经费,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工作目标和考核范围,运用行政力量加强农机安全生产。二是着力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农机安全监管。重点打击和查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法载客、超速超载、无牌驾驶、无证驾驶、不参加年度检验等违法行为。三是努力加强部门联动。
加强与公安部门配合。与交警部门联合执法,加强道路安全检查,使全市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违法载人、超速超载等农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有效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积极与保险部门沟通。针对拖拉机费率低、出险率较高等原因,与有关保险公司等进行磋商,切实解决投保难现象。加强与移动、石化部门配合。做好“农机通”、“加油卡”等推广使用工作。使“农机通”覆盖面积进一步增大,扩大农机宣传,方便机手。加强与消防部门配合。开展消防安全讲座,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和能力,有效增强处置突发重特大事故的能力,为正确处理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宣教并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近几年,农机拥有量大幅增加,品种多样,管理难度增大。为此,突出抓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宣传方式。一是充分运用电视媒体,农机中心每年都要联合市交警大队在电视台制作农机安全公益广告,在固定时段滚动播出7-10天,并且不定期制作各种农机安全专题宣传节目,接受记者采访。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到所有行政村,这种宣传方式灵活直观,群众容易接受,宣传面广,效果最好。二是利用农民到农机中心办理购机补贴及办理牌证驾审验时发放安全宣传材料,播放录像,宣传农机安全知识。三是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购机补贴农机手、农机管理、技术、作业服务等方面的农民进行统一培训。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现场演示会和科技下乡、送教下乡、上门培训、专家讲座、生产厂家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面对面、手把手地向农民群众传授使用技术。组织农机操作人员系统学习安全知识,强化农机操作人员农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水平。四是利用部门联合执法、乡镇墟日、安全宣传月等时机,发放宣传材料,现场讲解宣传农机安全知识。
4 练好内功,完善设施,强化基础
一是切实加强农机监管队伍建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农机人员集中学习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化项目编报、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集成应用、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政策法规、农机维修保养与故障排除等知识,农机中心每月召开一次农机安全例会,学习法律法规、上级文件,开展案例分析,增强农机监理人员法行政水平,打造合格执法队伍。二是大力完善农机安全基础设施。投入资金购买拖拉机移动检测设备、摄像机、投影仪、照相机、笔记本电脑、事故处理勘验设备等,重新整理布置农机服务大厅,购买电脑、复印、打印等配套设施,切实提高农机安全保障能力。三是规范内业管理。安排专职人员,全面负责农机安全内业档案整理归档,做到执法有依据,依法办事,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