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引导中职生的文化需求

2013-08-15马学海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职文化教育

马学海

(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 甘肃平凉 744000)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而需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为。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享受、发展需要、获得社会认同等较高层次需求的有目的行为,都属于文化需求。它是人类摆脱纯粹体力劳动后产生的较高层次需求需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研相结合”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办学的主要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普遍采取了受市场欢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在此模式培育下的中职生重技能,轻知识;重应用,轻理论;重专业,轻人文,导致学生在人格养成、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人文科学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1 中职生文化需求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需求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据调查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籍为娱乐杂志,而选择严肃文学、古典文学的学生非常少,反映出中职生文化需求中的功利性取向。学生在进行文化需求的时候,单纯地把文化产品看作一种普通的需求品来满足目前的需求,要么是娱乐性需求,要么是专业发展性需要。对于那些影响不明显或是只有在将来才能看到影响的文化产品缺乏认识,也缺乏需求的积极性。(2)文化需求心理不成熟。中职生文化需求心理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需求习惯。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日韩歌曲、影视作品,尤其热衷于游戏产品,文化需求选择偏于低龄化。通过对中职生课外读物的了解发现,这些人群最喜欢的杂志中,漫画类、言情武侠类占的比重大,选择严肃文学的学生非常少。(3)文化需求中出现了不公平现象。由于受家庭收入影响,中职生的文化需求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层次性,贫困生的文化需求能力低。用于文化需求支出的很少。文化需求是中职生自我教育和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而贫困中职生的文需求现状令人担忧,我们不应该让这部分学生因为经济上的困窘而导致精神生活的匮乏。

2 解决的方法

目前,面对中职生教育的现状,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中职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中职生的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1)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中职生文化需求价值在于提高中职生的文化修养、知识修养、道德修养,要提高中职生的文化需求层次,就要提高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其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老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导者,要在学校教育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开放融合”的文化发展观,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精华。在尊重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的前提下,吸取先进文明和文化中的精华,以指导学生的文化需求。引导学生处理好“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以正确的言论和需求行为来教育学生。

(2)营造健康的文化需求环境。中职生的文化需求离不开所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对于世界观还没有确立起来、思维情感仍处于较快转变之中的中职生,文化环境的影响力显得尤其巨大。积极引导中职生进行正确的文化需求,必然要求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需求环境,为此,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实施精品战略,为中职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要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严厉打击危害中职生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形成尊重中职生、关心中职生、帮助中职生的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成才。这就要求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生产优质文化精品,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形成高尚的文化需求舆论,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职生的文化可塑性很强,仍需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中职生人格尚处于未定型时期,中职生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身体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由于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积累和文化知识熏陶,所以,一个身体成熟的中职生在心理上未必成熟。中职生人格未定型突出表现为自我意识的非稳定性。中职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使中职生获得独立指导和调控自己行为的可能性。但中职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顺境时感觉良好,觉得处处充满阳光;逆境时不知所措,觉得处处阴暗一片。中职生的人格未定型特征为廉洁修身教育预留了心理空间,使得对他们施以系统的理想教育成为可能。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前途教育、成才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等。

总之,要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加强对中职生文化需求的引导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需要耐心坚持的工作,只有长期坚持下来,并形成一种氛围,变成教育工作甚至是全社会的一个自觉的责任,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中职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