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武县古“八景”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研究

2013-08-15蔡杰锦

三晋基层治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八景生态旅游旅游

蔡杰锦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一、传统“八景”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传统“八景”的起源及发展

“八景”一词源于道教教义,指人的眼、耳、口、鼻、舌等八个主要器官。到宋代“潇湘八景”出现后,“八景”变化为一个地区的几处景观,这个概念也一直沿用至今。

宋沈括《梦溪笔谈》[1]载:“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传之。”这是“八景”最早的历史记录,也表明“八景”与书画的紧密联系。宋嘉裕(1056-1063)年间,人们在当时潇湘首府长沙集资建成“八景台”,将宋迪“潇湘八景”图雕刻于台上,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登临赋诗,“八景”借助文人笔墨在全国迅速流传。南宋皇帝赵扩(1195-1224),曾为“潇湘八景图”题书组诗,皇帝的权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应。从此,以“潇湘八景”名称、内容、形式为范本的八景,在全国得到迅速的发展;以“八景”为中心的绘画吟诵、以诗配画、以画附诗等大量文艺作品,源源不断涌现,“八景”文化开始风行。尽管以后有些地区的景观数量不断增加,出现十二景、十六景,但人们还是习惯用“八景”来统称各地区的风景名胜及其文化。

(二)传统“八景”的历史文化价值

1.“八景”中含有丰富的乡土地理信息

“八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反映了人们的乡土意识和地方感知。它集山川、人物、风土、古迹、神话、传说于一体。因此,一府、一州、一县、一乡都各不相同;就更大的地理单元内部而言(如省、流域等),又表现出某些共同之处。

2.“八景”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资料

地方志的“八景”资料中有相当丰富的民俗信息。我们可以循“八景”的线索,将各种相关资料搜集起来,在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分析、综合、比较、统计等方法,描述各民俗事项的内容、特点,归纳出民俗活动的规律性。如介休十景之一“牛泓雨气”。

3.“八景”可为城市建设与规划提供历史的依据

“八景”多以县治城市为中心,而胪列四周的景观。各景既分处异地,独立成名,又浑然一体,共同构建城市及周边地域的景观系统。在如何认识和布置景观,使自然、人文各项要素和谐相处方面,古人有时堪称榜样。在当代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做法,做到古为今用。

4.“八景”能反映地方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变迁过程

“八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原因主要有二:一个是主观的,即命名者根据个人爱好而确定“八景”,并加以品评;有时只稍作修改,有时则全盘推翻,提出新的景观系统。另一个是客观的,即当地的自然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或者受到人为的干扰。后者对历史地理和环境史研究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可见,地方志中的“八景”确实是一种传统。对此,我们应该予以辩证的认识。

一方面,“八景”中存在着大量的牵强附会、云山雾罩的内容,应该加以考证并重新修订。道光《阳曲县志》的做法或许值得参考,它在《山川》之后附记了八景的名目,并以平实的语言介绍其要旨;同时在《艺文》中“一切削去,不留题咏”,以“严志例”。可谓是既去其糟粕,又存其精华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即使传统方志没有系统地说明“八景”的价值,我们也应对此问题深入地研讨,而不能动辄指责,甚至完全否定。[2]

二、八景的旅游保护与开发

(一)宁武县古“八景”

1.天池霞映

天池,俗名母海或马营海,古代又有祁连池或祁连泊的别名,坐落在海拔1900多米的分水岭山巅,水面积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蓄水量约800万立方米,系天然高山淡水湖。天池周围山环树合,芳草萋萋,池中碧波荡漾,涟漪层层,游鱼逐浪,群鸭戏水,蛙鼓阵阵,小鸟轻翔。从湖滨山巅眺望全湖,犹如莽莽丛林间嵌着一块无暇的美玉。特别是朝阳初升,池水溶金,波光耀目,霞映四山,古人由此命名为“天池霞映”或“天池锦鳞”。

2.汾源灵沼

自东寨镇向西北行约1公里处,有一个周方6.5米的水塘。中水自石壁的龙口奔涌而出,滚滚滔滔,声如雷鸣而得名。

雷鸣寺庙宇群落殿堂栉比,古柏掩映,雕梁画栋,朱颜金顶,琉璃绿瓦,紫檀木刻,一幅幅壁画悬塑形象逼真,一块块木篆石刻工法细腻,成为盛极一时的晋北名刹。旧时每年夏历四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古会,各地客商游僧云集汾源,盛况空前。

3.芦芽叠翠

在县城西北约100公里处得管涔山深处,有一座俊俏挺拔的山峰,那便是名闻晋西北的古毗卢佛道场——芦芽山。早在唐宋,芦芽山就是远近驰名的风景胜地了。芦芽山海拔2736米,峰峦重迭,沟壑纵横,簇拥着大、小芦芽山,石猴崖,卧佛岩等30多座海拔2000米以上的兄弟峰峦。主峰芦芽山尖峭巍峨,怪石嶙峋。每当云遮雾绕之日,其峰尖突出于翻覆腾涌的云雾之上,放佛葱茏茁壮的芦苇嫩芽破水而出,生机勃勃,鲜嫩欲滴,翠色迎人。古人因此提名:“芦芽滴翠”,芦芽山因此得名。

4.鸾桥烟虹

在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宁武县志》里的一首诗描绘了“鸾桥烟虹”的美丽景色。诗中描绘了上鸾桥和下鸾桥村农舍屋顶升起的炊烟,由于特定地理环境所造成的空气流向而自然汇合,成为两条弧形的“烟带”。这两股“烟带”向两村间的空中移去,衔接起来,成为一道连接两村的空中烟虹,朝阳的光辉自东方射来,那烟虹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如同雨后的彩虹美丽动人。人们给它命名为“鸾桥烟虹”。

5.禅房夕照

在薛家洼乡境内,坐落着状如伏锅的禅房山。主峰海拔2206米,周围山峦平均海拔1600米,它与县西50公里处的芦芽山遥遥相对,互为犄角。

清晨,朝阳从禅房山身后升起,山峰沐浴着晨光,宛如多姿的秀女。傍晚,落日自县西芦芽山一带隐去,夕阳的余晖弥留于禅房山浑圆的峰巅。山顶如伏玫红绒冠,而山脚确已暮色苍茫。在晚霞映照下,禅房山酷似面蒙轻纱的村姑,在经过一天的繁忙劳作之后,向夕阳依依惜别,静候着明天新生活的开端。古人把这种傍晚的自然景观,题名为“禅房夕照”。

6.恢河伏流

恢河,源于宁武县境内分水岭北麓,与汾河水背向而流。河道自西南向东北,经宁武县城南,贴城墙外侧北流,最终东向直达北京永定河,而纳入了海河水系。恢河河床多为透水性很强的砂砾石,河床底部为很深的不透水层,因而不利于地下水的蕴藏,即使有水也多是分散的过水。因此,每当暑伏天时,水量稀少,成为涓涓细流,有时甚至枯竭。然而,当你将河床稍许揭开约30公分左右时,即可看到清水从沙砾中源源流出。宁武县城居民历来以此为泉,取之饮用。这种现象,成为宁武县在清代的县有八大景观之一,名为“恢河伏流”。

7.染峪流虾

宁武县城东约5公里的禅房山西麓,有一座二三百口人的村庄——染峪。村外有一石窟,名为染峪洞。洞中石罅有泉水涌出。清洁澄澈,淙淙有声,环境极为清雅舒爽。

每当清明时节,泉水涌出的水眼处,会有成群的鲜虾从石罅中顺水流出。届时,虾儿们争先恐后,踊跃蹦出。当地居民用笊篱就在泉眼上,顷刻就会有大堆鲜虾捞到,那虾鲜活蹦跳,煞是喜人。

8.支锅奇石

从汾源灵沼到涔山乡途中,在石崖顶部约30多度倾角的斜坡上,两块小石做基脚,拖起一块巨大石球。此石巍巍然屹立于峭崖顶端平滑的石面上,背倚管涔,面临汾水,经年越代,岿然不动,两石间可容一、二人穿过。总体观之,石球如同一口大锅,而两支撑石则象锅腿,故而人称其为支锅奇石。

(二)宁武古“八景”的挖掘保护应把握的思路

1.以政府为主导做好对传统“八景”的挖掘保护

对这些传统八景进行细致的考证和研究,以便对旅游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开发。对传统“八景”进行开发一般是长线投资,资本回收周期长,这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愿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的重要原因。因此,职能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把传统“八景”的旅游开发纳入地方政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具体可行的方针政策,切实有效的搞好传统八景的挖掘保护。

2.搞好传统“八景”的开发

不可否认,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洗刷,以前的古八景发展至今,其中有的精品已不复存在或其原有的可欣赏性已消失,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分类,认真做好旅游开发的工作,发挥“八景”文化在当地旅游文化中的竞争力。[3]

(三)宁武古“八景”的开发中需遵循的原则

1.传统“八景”的挖掘和保护应该遵循相关的文物保护法

我国各个地方的传统“八景”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传统“八景”的历史文化价值没有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致使一些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了损坏、遗失。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八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只有加大发掘整理力度,严格遵守我国的文物保护法才能有效的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

2.对传统“八景”的旅游开发,要抓住重点,区别对待

只有那些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结合较好的传统八景,才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作为一个地区来说,可以开发利用的景点很多,我们应该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投到那些有好的开发潜力的景点上去,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对传统“八景”的开发要突出地方特色

传统“八景”所保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地方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地的民俗民风。因此尽量的保留和修复传统“八景”的原始景观,突出地方特色,这对于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四)宁武古“八景”的开发中需采取的措施

1.科学编制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在以往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管涔山缺乏全局性旅游资源开发统筹规划,各景区在选择开发项目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为了更好地发挥管涔山生态旅游优势,有效整合资源,真正做到合理开发利用,管理部门应委托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旅游工作者共同协商,制定出符合管涔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总体规划。

2.加快生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必须打造出游客愿意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的设施,也包括软件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

管涔山目前服务行、住、食、游、购、娱等的基础设施跟不上需要,不能适应生态旅游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管涔山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积极培养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管涔山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但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不能满足其需求,必须积极培养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4.加大管涔山生态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管涔山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品味较高、特色突出,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资源的知名度较低,直接影响了管涔山生态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重点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倾力推出如自然生态体验游、两河源头科考游、边塞风情观光游、传统民俗风情游等项目,形成品牌效应。

[1](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M].上海:上海书店,1984.

[2]王德庆.论传统地方志中“八景”资料的史料价值——以山西地方志为例[J].中国地方志,2007,(10):47-49.

[3] 成云涛.传统“八景”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旅游开发研究—以山东省新泰市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8-19.

猜你喜欢

八景生态旅游旅游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书法作品欣赏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溪南八景图册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旅游
“八景”历史文化现象与欧阳玄“芜湖八景”律诗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