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2013-08-15魏恋舻李佳芹

三晋基层治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政府经济发展

魏恋舻 李佳芹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有一个跨跃“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创新的理论去指导发展的实践。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与时俱进,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应用过程。当前中国面临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的问题,只有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认为“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1]当今中国经济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中国跨跃“中等收入陷阱”。金融危机后,我们对“加快”二字的强调说明现有发展方式已不能使当前经济发展保有可持续性。中国经济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要研究当前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

“十二五”规划对我国面临的经济局势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2],而国内“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3]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思想逐步解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的全过程。其中有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市场和资源配置、分配方式、产业结构等知识的继承和坚持,也有新的发展。我们只有摆正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宏观的政府指导和市场的基础调节相结合,不断努力优化资源的配置、产业结构和收入的分配比例,才能摆脱中等国家收入陷阱。

二、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分配制度方面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开始,市场制度的建立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又直接改变了当时的既得利益集团,从而改变了收入分配结构,在收入分配中,政府和企业的份额增加而居民的份额减少。收入分配结构与二元经济的转变又进一步改变了要素供给结构,使工业部门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增加。

(二)政府方面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共识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仅从“经济政策方面调控经济,而且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直接进行消费、投资、信用担保等活动。在经济增长指标作为官员晋升的重要参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更是千方百计地利用任何能够利用的有效手段发展经济;当劳动力比较优势凸显时,他们就积极地为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服务。”[4]这样,经济调控力量继续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被更加边缘化;政府又用更多的收入进行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构向着消费比重下降而投资和净出口比重上升的方向发展,而且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比重下降,政府消费和投资比重上升。

(三)产业结构方面

我国的三大产业的结构分布逐渐与国际分工定位相符,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其中又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这样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但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利于促进自主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在资源环境、价值循环和社会稳定方面都面临挑战。地方政府的不当竞争,扭曲了资源配置,使资源被过度动员和消耗,并使环境遭到巨大破坏;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难以避免,而人力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又受到阻碍,使得经济内生的价值循环不足,从而过分依赖外部循环。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首先搞清楚采用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谁的利益服务的,在阶级社会里是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第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由谁来推动它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是由哪个阶级来推动它的实现。[5]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只有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社会才能稳定,才有可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是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是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就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性。

(一)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在于企业,所以在转变过程中要完善市场机制。以搞好搞活国有经济为前提,国有经济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的主导支柱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在于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增长方式。

2.解放市场“无形之手”

理论上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固定程序的重新调整。正因为旧的资源配置程序出现问题,才需要转型为新的程序。而新程序的形成,必须主要依靠市场手段来完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提到的,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手段来进行资源配置。并且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制度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好的制度。虽然原先有问题的旧程序也是在旧的市场结构中形成的,但导致问题的并不是市场制度本身,而是在社会经济结构影响下形成的旧市场结构。旧的市场结构外部的制度环境构成了新结构形成的阻碍,这种阻碍的打破需要用非市场的手段。而打破的目的则是让新的市场结构形成并形成新的资源配置程序,这个目的只有依靠市场的“无形之手”的探索和调整才能真正达到。

对于如何解放市场的无形之手,周文在2012年的“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上指出,“首先要维护市场秩序以保证要素能向转型目标自由流动。”“完善劳动、资本、经理人、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制度,建立转型所需的要素流动渠道,并且限制商品市场的垄断;另一方面,要建立强有力的法治体系以维护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要素的流动不被非法因素干扰和阻碍。其次,要将打破僵现有的‘政府+企业’利益格局,转变为‘企业+居民’的格局。改变当前的格局中政府因素过多地介入既得利益中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市场化改革,而且滋生腐败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改革现有体制,使政府退到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利益纠葛之外,实现向中性政府的转变。”[6]

3.规范政府“有形之手”

当前中国的现实是,政府的力量在不断地强化旧的经济结构和模式而不是引导转型,推动经济继续向着依靠资源动员实现增长的道路前进。要规范政府行为,首先就要明确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目标,改变现有地方官员晋升规则,使经济调控力量的方向变为促进技术进步。政府过度参与经济活动决定了中国政府是一个生产型政府,其反面是公共财政的严重缺失。公共财政的缺失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政府行为的商业化。这样下去,可能会陷入有增长没发展,老百姓的福利没有改善的境况。因此,一方面,要重新明确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目标,在按照公共财政的理念深化财政制度的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另一方面要积极使用宏观和微观经济调控政策引导收入分配结构、需求结构以及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将“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并促进我国在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中逐步升级。

(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

1.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经济失衡现象中最突出的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而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家和企业支与个人的分配比例关系;二是在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关系。前者是回答整个国家积累或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后者则是回答正确处理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别问题。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就应该提制定提高工资水平的具体措施,提高个人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对于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具体差距的范围问题,除了依据劳动贡献这一规律性原则外,还要依据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结果进行具体研究及实际操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促进中国摆脱“投资促进增长”的旧有模式的关键。改善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格局,一方面,要增加居民和企业的收入份额,减少政府收入的份额,另一方面,要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的数量,因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意味着更多的人摆脱低生活水平,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能使单个劳动者的生产率提高,这是增加他们收入的最重要的理由。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素投入结构的问题表现在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资源的大量投入,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金融危机后,要素成本上升,对外技术依赖增强,在危机下显现出的经济不可持续性与经济安全问题,使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要素投入结构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还表现在农业的基础薄弱,经济增长倚重于第二产业的发展。而在国际市场的分工模式中,我国处于下游的附加价值低、高消耗高污染的低端制造业。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所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同时使人力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受到阻碍,避免这种危机就要避免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即要增加劳动参与价值分配的份额;而引入人力资本的概念之后,避免这种危机实质上就是要促进技术进步以实现人力资本投入在总投入中的比重增加,可称之为“人力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

[1] 马 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07).

[2] 赵树禄.提高执政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J].宁夏党校学报,2011,(01).

[3] 雍继敏,陈潮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成都跨越式发展[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4][6] 周 文.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解构:收入分配与库滋涅茨转折点[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 [C].武汉,2012.

[5] 周新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我们的制度优势[J].高校理论战线,2010,(05).

猜你喜欢

政府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