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园乡高效节水项目的现状、问题与措施
2013-08-15安秀环河南方正水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安秀环(河南方正水利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渣园乡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主要包括机井、灌溉渠系、部分地埋管道及排水沟等工程。项目区涉及24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956.30 hm2。现有机井303眼,管理粗放,皆无配套,部分淤积严重;排水沟淤积严重,部分已严重损坏,不能使用;现有生产桥损坏严重,已成危桥,不能满足周围群众生产生活之需。
2 项目实施情况
本次高效节水试点项目重点安排在水资源短缺,发展节水灌溉效益显著,配套资金落实,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等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根据节水灌溉的灌溉形式、项目区的种植作物、土壤、农业耕作方式和地形情况进行布局。依据建设方案,项目区主要实施低压管灌、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和滴管4种灌溉形式。低压管灌主要布置在水源较充足、地形变化较大的地块,喷灌主要布置在地形较平坦、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块,滴管主要布置在宋堡、二十里铺、朱庄、王楼等地。
由于项目区内机井均未进行电力配套,农民灌溉仅使用柴油机和离心泵作业方式,灌溉成本较高。本次规划中,对急需解决的村庄配套部分变压器,该部分资金由地方配套资金中列支。新配套9台100 kVA变压器。2012年度电业局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整合资金650万元,主要用于新建10 kV线路27.5 km,新建排灌台区75个,容量2220 kVA等工程。项目区范围涉及渣园乡查庄、王赵庄等7个村庄。电业局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与2012年重点县建设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解决了项目区另外22套变压器配套问题。
3 工程保障措施
为了加强对该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的领导,项目批复后,郏县人民政府就及时组建项目法人——郏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建管局设在水利局,由政府、水利、财政、受益乡镇等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组成。本工程施工所用材料一律由郏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统一调度供应。项目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将其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办法。
项目所在乡镇成立相应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齐抓共管,搞好服务。工程建设的技术性工作,由水利局负责。组织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为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质量监督等提供技术保障。项目建设管理由县水利局统一负责。
在建设机制上,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和资金使用制”等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要从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水利工程质量抓紧抓好,保证水利工程建成后能够实现良性运作。通过专项宣传、新闻宣传、培训宣传和实物展示等形式,加强项目宣传,提高全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意识,为项目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氛围。
4 运行管护与维修
工程建设伊始,就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项目建设的投工投劳方案要经受益区农民民主议事、民主决策通过。由10名以上群众代表签字并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采取公示等形式将列入项目的个人、用水者协会、村组等向社会进行公示,以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
按照市场经济机制及经济规律,结合水利工程的自身特点,突出效率,强化服务,变单纯的管理为服务、经营、管理。全部明晰产权,落实责任。提灌站、机井工程以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落实管理使用责任人。
按照农村经济的两个转变,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项目区实行产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模式化种植。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服务手段,增加管理科技含量,保障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通过选举产生水管员,落实管理责任制,由村用水组协调供水纠纷。统一调配、维修机具,并对工程管理情况及水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提高机泵设备的完好率,充分发挥工程灌溉效益。同时,对机井配套工程镶贴统一永久性标志,以乡镇为单位,统一编号。制定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工程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建立完善技术档案。搞好机井、设备和田间工程的养护维修。实行科学用水,促进农业增产。成立“用水协会”,采用企业化管理体制,以灌溉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
5 经济效益
5.1 灌溉效益
工程建成后,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956.30 hm2,其中低压管灌1141.70 hm2,半固定式喷灌389.70 hm2,固定式喷灌324.90 hm2,滴管100 hm2。年平均增产2641 t,经济作物效益增长293.40万元,则年平均工程灌溉效益为516.10万元。
5.2 排涝效益
改善排涝面积829.80 hm2,年平均增产314.73 t,年平均排涝效益为66.10万元。
5.3 节水效益
实施低压管灌工程后,节水量按375 m3/hm2计,每年节水73.40万m3,水费0.10元/m3计算,年均效益7.30万元。
5.4 省工等其他效益
工程完工后,年省工效益87.90万元。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677.4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