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鹤壁市中小河流现状与治理

2013-08-15聂卫杰漯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3年23期
关键词:淇河险工鹤壁市

□聂卫杰 □杨 斌(漯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1 中小河流基本情况

鹤壁市位于豫北地区,辖2县3区(浚县、淇县,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总面积2182 km2,总人口140多万人。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6条,分别为淇河、卫河、共产主义渠、汤河、思德河、浚内沟,河道总长310.42 km,堤防总长286.20 km。河道防洪标准大都在5-10年一遇范围内,浚内沟防洪标准在3年以内。鹤壁市境内淇河长度79 km,堤防长度42.70 km,流域面积约467 km2,影响人口11.14万人。共产主义渠河道长度44.50 km,堤防长度89 km,影响人口5.10万人。境内卫河长度69 km,堤防长度125 km,流域面积2123 km2,影响人口13.90万人,汤河流域面积184.38 km2,影响人口24.20万人。思德河长度41.50 km,影响人口4.30万人,浚内沟长21.50 km,流域面积133.60 km2,影响人口8.08万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鹤壁市境内的淇、卫、共3条主要河流,均发源于西部太行山区,具有河源高、自山区到平原的过度带短、水流急等特点。尤其是淇河,在鹤壁市境内长79 km(盘石头水库蓄水后境内河长将有所改变),有37 km在山区,自山区到平原的过度带不足10 km,平均坡降为1/600~1/700,且河道上游宽下游窄,一旦发生暴雨,集流很快;从淇河入境处到淇、卫、共3条河流交汇处,洪水传播时间仅10 h左右,洪水来势迅猛,预见期短,突发性强。

鹤壁市的主要防洪河道卫河、共产主义渠、淇河的防洪标准平均不足10年一遇,部分堤段低于5年一遇,而且险工险段病险隐患较多,目前,3条河流在鹤壁市境内共有主要险工险段56处,总长度7.10 km,有穿堤涵闸333座,穿堤涵闸中有一半以上都不同程度存在病险隐患。其中卫河两岸有主要险工险段27处,穿堤涵闸188座。共产主义渠两岸有主要险工险段3处,穿堤涵闸96处。淇河两岸有主要险工险段26处,穿堤涵闸49座。这些病险隐患,在较大洪水的作用下,都有造成堤防溃决的可能。卫河、共渠在鹤壁市境外的上下游段,国家都已按照河道治理规划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淤治理,河道的行洪过流能力均超过2000个流量。而在鹤壁市境内段,国家按照“牺牲局部,保全大局”的洪水调度原则,暂时没有安排治理,现卫河、共渠加在一起,也只能通过750~1000个流量。淇、卫、共三条河流一旦出险,最大可成灾面积达905 km2。

鹤壁市河道上的防洪建筑物由于年久失修,水毁严重,防洪标准低。除卫河在1984年进行过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对十里铺和烧酒营河段还进行了裁弯取直外,其他骨干排涝河道及面上沟渠,已多年没有进行疏浚治理,再加上河道部分堤身单薄防,防洪除涝能力已大大降低。

卫河、共产主义渠的管理归卫河河务局,淇河的管理归浚县、淇县淇河管理所。由于鹤壁市财政紧张,淇河管理所没有纳入市财政预算,属自收自支单位而无收费来源,单位经费紧张,人员工资和管护经费得不到保障,因此管理队伍不稳,管理水平不高,维修、养护经费不到位,对河道治理上的投入较少。

由于面上沟渠多年没有治理,洪涝灾害日趋严重,2003年洪涝灾害造成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41.30千hm2,成灾2.96万hm2,绝收9.90千hm2,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总损失1.08亿元。2005年洪涝灾害共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0.91千hm2,成灾0.24千hm2,绝收0.22千hm2,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总损失0.03亿元。

3 中小河流灾害情况

鹤壁市处在西部山区向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显著,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造成了鹤壁市历史上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较多,且以洪、涝、旱灾最为严重,常常是先旱后涝,涝后又旱,旱涝交替。因此,防汛、抗旱成为鹤壁市水利工作的重点。且鹤壁市发生洪水不仅受当地降雨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上游山区来水的影响。特别是淇河,坡降大,流速急,上游一旦出现暴雨,河水下泄迅速,进入平原的突发性强,预见期短,与卫河、共渠交汇后,洪峰叠加,洪水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强。

由于鹤壁市防洪体系不完善,防洪除涝标准低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据1949-2000年资料统计,鹤壁市在1956、1958、1963、1969、1973、1975、1982、1996年造成了 8次大的洪涝灾害。淇河新区段在1956年8月、1963年8月、1996年8月均发生洪水漫溢,水位超过地面1.00米以上,造成部分房屋被淹,而且两岸坍塌严重。鹤壁市龙宫水库、贾吕寨水库、石桥水库在1963年8月的大水中曾经溃坝。每次洪水均给鹤壁市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按当时的物价水平计算,累计洪涝灾害损失达20亿元之多。

1996年7月31日~8月4日,由于受西风带主槽分裂多股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移动、西太平洋副热高压加强北抬及9608号台风倒槽和东南风急流影响,造成淇、卫河流域发生了一次强降雨过程。8月3日,卫河、淇河上游及京广铁路以西地区普降暴雨、特大暴雨,淇河上游最大日雨量461 mm,京广铁路以西平均降雨量204 mm,其中3日22-23时最大时降雨量达93 mm,降雨集中在上中游新村站以上2118 km2的区域内,雨洪迅速汇集,致使淇河、卫河流域发生了1963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淇河新村站4日7时最大流量2790 m3/s;4日23时卫河小李庄流量为534 m3/s,水位达到67.45 m,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共渠刘庄闸流量为536 m3/s,水位达到66.27 m。4日8时20分,淇县良相坡滞洪区由闫村分洪口自然进洪,最大进洪流量约1000 m3/s,进洪口最大水深1.75 m,淇县淹没面积37 km2。5日8时,淇门卫、共总流量达1012 m3/s,小李庄水位还维持在67.12 m,卫河堤防已出现多处险情,滑县曹湾漫堤决口,共西同山闸以下漫堤行洪,鹤壁市浚县受淹面积达50 km2。据统计,这次洪涝灾害涉及鹤壁市21个乡镇和国营浚县农场、458个行政村、51.0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97万hm2。倒塌民房3006间,损坏民房8410间,死亡6人,伤4人,城镇2000多户居民住宅进水,财产损失严重。毁坏电力及通讯线路86.4 km,冲毁道路100 km,328家乡镇企业被迫停产,直接经济损失达9.31亿元。

4 中小河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鹤壁市是一座以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机械、电子、轻纺、食品加工等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辖2县、3区、1个国营农场,25个乡镇,876个行政村,1236个自然村,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为主,是河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产区,也是畜牧业基地,农业在鹤壁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始之年,国家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鹤壁市水资源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水资源极为匮乏,人均占有量309 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全省人均占有量的4/5,是河南省缺水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因此,治理好小河道,提高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合理的调蓄雨洪资源对于保证鹤壁市工、农业生产,建设现代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中小河流治理对策与建议

以前,国家主要重点加强对大、中型河道、水库的治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资金投入较少,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现象较多。且由于当地财政紧张,中小河流管理单位人员工资没有纳入财政管理范围,造成管理队伍不稳,管理水平不高,养护、维修资金得不到保证,地方对中小河流治理资金的投入也较少。在当前国家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大好形势下,建议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加大“两小”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两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此外,要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强中小河流管理。由于市县财政困难,建议中小河流的日常管理维护费用列入国家财政,确保中小河流充分发挥效益。

猜你喜欢

淇河险工鹤壁市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堤防险工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险工险段统计及治理措施分析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游览淇河诗苑感受淇河文化
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
鹤壁市
打造生态淇河 建设品质“三城”
黄河下游治河工程空间分布的统计特征
鹤壁市
金丝伴银线淇河缠丝蛋
诗河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