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决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攻坚战

2013-08-15王小平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3年23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质量建设

□王小平(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础,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是农田水利。河南有1亿多人口,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搞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是维护本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省委、省政府牢记中央重托,自觉把河南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去谋划和考虑,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强化农业基础,保证了粮食稳产高产。

根据我省粮食核心区规划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到2020年我省粮食生产能力要净增300亿斤,粮食产量增长到1300亿斤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农谚曰“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在影响粮食生产的光、温、水、土、肥、种等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灌溉耕地的粮食产量通常是非灌溉耕地的2~4倍。近年来我省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粮食生产的最大“硬伤”。只有紧紧抓住农田水利这个关键环节,坚持不懈地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我省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期,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冬春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务必抓住这个有利的施工时机,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推动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省水利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兴水强农惠民的决策部署,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农村水电建设,以及水毁工程修复、农田灌排渠系清淤等小型水利建设为重点,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在组织发动上有新举措,在资金投入上有新增长,在建管机制上有新突破,为夺取明年农业丰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今冬明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288.45亿元,农民投工投劳2.35亿个工日,出动机械台班644.03万台(套),完成土石方7.42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73.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13.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95.35万亩。

一、强化组织发动。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有效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确保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监督检查落实到位。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明确部门分工。建立健全部门分工协作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在全省上下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当好地方党委政府参谋,科学制订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深化细化实化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组织动员广大水利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施工一线,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三是激发群众干劲。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建什么、怎么建”问题上多听农民群众的意见和想法,让农民群众做主。更多的运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二、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府和全社会联合办水利的路子,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户投入为补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抓住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发展、高度重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同时,各级要把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认真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及统筹、水利建设基金等政策,发挥公共财政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中的主导作用。项目配套资金落实是争取中央投资的前提条件,各级要确保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二是鼓励社会投入。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民间、金融等其他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的发展,放大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通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完善融资平台建设,争取信贷支持,吸引社会资金。三是整合涉水资金。依据豫水农[2011]84号文要求,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效益不减、各记其功、整合使用”的原则,加强县级统筹,促进各方面涉农涉水资金整合使用,提高资金的规模效益。

三、创新工作机制。一是科学规划。各地要根据新情况、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规划,加强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确保“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示范引导。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选择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示范片),通过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实现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充分发挥典型引路、样板激励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竞争激励。针对一些地方“等靠要”思想抬头等问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引入竞争机制,对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优先支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安排有机结合,与“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完善“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办法和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竞争立项办法,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四、狠抓施工质量。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理念,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安全、以质量求形象,切实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质量。一是完善质量体系。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督下的项目法人负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的质量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切实加强质量监督。特别是要适应大规模民生水利建设的需要,大力加强对县级组织实施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二是强化质量检测。进一步加强质量检测工作,发挥其在工程实体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特别要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民生水利工程的专项检测,确保农田水利设施质量不出问题。三是加强质量管理。项目建设中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保证工程实施有序开展,堵塞在程序方面出现质量问题的漏洞。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评定规程,强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保证每一个项目都是精品工程。

五、严格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的重要保障,要贯穿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全部过程和各个领域。一是建立健全机制。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审计、稽察等部门,采取专项督察、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强指导帮扶。省水利厅持续组织督导组在全省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频次、深度,促开工、促在建、促验收。把督导检查与总结评估和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密切跟踪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建设进度慢、存在困难多的项目和地区,及时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进行蹲点监督、指导帮扶,确保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三是强化整改落实。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逐项落实整改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实效。

六、深化体制改革。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主体缺失、管理能力薄弱,是造成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重要原因。要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广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竞争参与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护。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水费收取,弥补运营管护经费不足,促进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研究探索将财政投资形成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资产转为集体股权,或者量化为受益农户的股份,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参与水利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抗旱服务队、防汛机动抢险队、灌溉试验站等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运行维护、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

七、营造良好氛围。运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加强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政策和要求原原本本地交给干部群众。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特别要注重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可推广性的典型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宣传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典型,宣传增加投入、创新机制的典型,宣传因地制宜发展水利、让农民得实惠的典型,激发各方面参与、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质量建设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