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调研——以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例*
2013-08-15陈燕
陈 燕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重庆 400030)
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调研
——以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例*
陈 燕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重庆 400030)
高校的图书馆具有重复建设的“特性”,服务面窄、内容单一、开放性差、互补性低,这些都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以及影响着图书作用的发挥。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规避了图书馆建设的诸多问题,体现了在统筹建设中,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的社会化服务的重大作用,并且对推动地方文化和经济建设,促进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应用主导
一、背景及基本建设状况
重庆市高校文献资源平台建设是贯彻落实《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基层的意见》(文社文发〔2009〕10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更好地发挥各高校优质和特色教育资源的作用,为重庆地方科研、教育、文化、经济建设提供资源支撑与服务。在重庆市城乡统筹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对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地方文化和经济建设,促进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资源数字资源往往存在重复建设,各校的数字资源基本上都采用本馆管理模式,只对本校读者开放,服务对象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各校技术力量不均衡,部分学校设备与资源的投入不能发挥最佳效能,更不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无法满足高校的长远发展。
在大学城园区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购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其共建共享模式能从宏观上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使高校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水平达到更佳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大学城园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大学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高教园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可从物理上联通高校之间的网络,从逻辑上搭建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从长远来看,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项目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为优化高校布局结构、改善高校基础条件、拓展高等教育发展空间而提出的大学城“五个一体化”的一项重大项目,由教学、科研、考试、就业、文献资源五个子平台组成,是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由重庆地产集团资助建设的重大非盈利性公共服务信息项目,投资资金达3 188万,平台建设由惠普公司承建,于2008年10月启动,2010年3月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在经费保障上前期平台建设投资3 188万,2011年政府及社会基金投入200万元资源建设费,各成员馆1:1资金配套投入,完成了首批平台数字资源建设。且后期政府将加大投入进行建设。
为推进重庆市高校文献资源平台建设,重庆市教委成立了“重庆市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领导小组”,“重庆市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工作组”,并由重庆市高校图工委进行具体操作与管理,同时明确了重庆市高校文献资源协作组首批协作组成员,以入驻重庆大学城高校为主的成员馆22所,其中本科院校17所,高职高专校5所。
资源联盟制定出“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对于每一个成员馆来说,在联盟内不仅有共享资源和服务的权利,还要承担人、财、物投入的义务。同时成员馆可根据学校特点及专业需要选择地参与合作项目,不一定参与全部合作项目,对不参与的合作项目,不分担项目投入的经费。成员馆形成的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和回报机制,可以说参建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各成员馆由单馆图书保障率,因参与平台资源共享提升到共享云服务保障率概念,共建资源保障能力以几何级增涨,显著提升读者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的满意程度,从而促进科学研究和决策服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图书馆联盟形式在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上增加了对数据供应商施加影响的力度,摊薄了费用,电子资源产品服务商在产品质量及服务的要求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用户大量增加,形成良好的双赢局面。
二、成功的做法
重庆高校文献共建共享平台的开通,积累了高校共建、共知、共享的建设经验,极大地提高了重庆市各高校的文献资源综合保障能力,该共享平台的正式使用,丰富了重庆市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使我市高校教学科研有了进一步的文献保障与支撑,为加快把重庆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起到巨大积极的作用,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结成功的经验在于:
1.体制创新:建立地区性高校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组织,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建立了重庆市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机构,由市教委归口领导,重庆市高校图工委进行运行操作协调、指导,各成员馆共同组建工作协作组,专业学术团体的加入,为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便于成员馆的协调组织。
2.技术创新:基于重庆市大学城资源共建平台下运行的重庆市高校文献资源平台,在稳定性、安全性及节约资金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
3.方法创新:通过点对点文献传递和获得资源供应商授权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数字图书馆文献合理利用的难题。
4.政府投入,非均等比例的成员馆分摊模式减少了各馆经费的投入,提高了平台加入的积极性,为最大化整合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经费运行机制。同时积极发挥优势院校的骨干作用:本科院校馆在技术、资源上的优势承担了更多的平台建设贡献值,在经费分摊上也向高职高专校做了扶持性政策支持,促进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发展。
5.资源整合与利用效果良好:经协作组成员评定及协商超星“百链”云图书馆和超星名师讲坛为首批平台数字资源,目前平台上已由成员馆分别选取购入部分电子资源、专业视频资源、全文期刊数据库等资源。
三、思考与建议
由于重庆大学城入驻高校的图书馆馆藏文献在学科专业上各具特色,软硬件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数字化建设进展不一致,服务层次有高有低,管理体制各有不同,特别是高职高专在资金、技术支持、资源应用等方面有较大差距,重庆市高校文献资源平台需进一步研究运行机制保障,更好地解决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加强为本地科研、经济服务的特色资源库建设,加强法律框架下的资源规范控制与数字资源整合,探索本地高校资源如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调研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更多的政府专项财政支持 重庆大学城图书馆共享平台应服务于本地区的文化、经济建设,深化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各成员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校际读者间的信息交流,为大学城各大学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政府财政的持续支持是资源保障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2.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激励优惠 高职院校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通常存在图书馆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少、资金短缺等困难,尤其是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更大的困境是:硬件设施急需建设、网络环境及软件亟待改善,资金压力突显。与本科院校,特别是985院校相比,差距是巨大的,参与到联盟资源建设中能有效地提高本馆资源保障水平,节约资金投入,优化人力资源。所以建议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具体状况,在共建经费出资时,进行更大的政府配套支持经费的扶持激励优惠,让更多的高职高专校参与进来。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与水平不高,各高职院校可从资源联合采购、联合目录检索、特色数据库建设、联合参考咨询服务、人力资源共享等方面构建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盟组织可从运行管理、经费、技术、监督等方面予以支持与指导。
3.扩大共建共享成果的服务面,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经验,扩大共建共享成果,积极探索本地高校资源如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的有效途径,从更高的角度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认为应重点强化信息情报和企业服务功能,为社会各界提供原文传递、文献代查代检、科技查新、专利检索与咨询、专题情报调研、定题情报推送、竞争情报咨询、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文献代译等全方位的信息情报服务,由面向科研学术活动的信息服务拓展到本地化信息化服务,为地方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助力,并积极探索面对不同学科和研究方向、不同层次的用户多样性需求,探索行业、专业共享资源建设机制,探索商业化资源和服务的整合。
4.增加馆员学习平台,提供学术研究保障作为重庆市高校图书馆资源平台,建议平台增加图书馆员业务教育培训及图书馆用户教育培训子系统,各成员馆可以把各馆的网络课程、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均可作为教育资源内容。图书馆员业务教育培训子模块,部分解决馆员继续教育因资金、时间等因素造成的障碍,为馆员提高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更新提供方便的学习途径,满足图书馆员的职场提升需要,促进高素质专业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是图书馆在现代社会的生存方式,代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联盟强调互助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加强规范运行、合理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文献资源平台在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只有促进成员馆的信息、服务、技术和效益最佳整合,才能调动相关图书馆参与的积极性,联盟实体也才能生存和持续发展。
[1]杨新涯,彭晓东.重庆市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网上图书馆”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
[2]刘金玲,叶艳鸣,宋洵.西部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建设机制探析——以四川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3).
G717
A
2095-4654(2013)1-0138-02
201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