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档案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分析

2013-08-15梁寅娇

山西水利 2013年11期
关键词:抗旱减灾防洪

梁寅娇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西 太原 030001)

1 水文档案的形成

水文档案是在人们长期观测降水、径流、暴雨、洪水等自然现象的基础上,长期积累、整理实测资料信息和数据资源而形成的,一般指水文观测活动中归档保存的原始观测数据信息。具体而言,影响水文档案的关键因素有降水、水位、流量、水质、泥沙及其相关的水温、地下水位、蒸发条件等诸多项目,通过对长系列观测资料的审定、推演,能够预测特定地点某一时期的水文水旱变化情况,从而对水利工程建设及国民经济各行业涉水建筑功能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其经济、效能运行。鉴于水文档案在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具有系统性、时间性、持续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而在归纳、研究档案水文系列的具体特征和形成因素时,要结合水文信息的具体来源情况进行分析,这一点对于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水文档案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作用

2.1 水文档案在防洪减灾工程规划、建设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在防洪、蓄水和抗旱减灾上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利工程建设者首先根据地形特征进行规划和研究,初步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堤防加固等防洪减灾工程体系设计,然后依据水文档案来确定工程规模,通过对骨干河道的水文分析与计算,因此,水文档案在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运行操作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已经建成的诸多水利工程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水利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河道的自然形态,甚至导致河流再造床过程。因此,工程建设部门要依靠水文档案管理部门搜集大量水文资料数据信息,对河道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此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抗旱工作的安全性。

水库壅水现象经常发生在水库建成并投入应用之后,由于河道河流边界条件的改变,极容易导致大量泥沙在水库库区的淤积和顺河道上延,降低水库工程的使用寿命和有效库容,导致防洪抗旱不能正常进行。通过研究历史水文档案资料,正确认识泥沙输移规律,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利用水库基础设施有效调节工程的水沙运行过程,调节洪水、河道和水库对泥沙的冲刷,起到延缓水库工程寿命、有效预防河道改观的作用。

2.2 水文档案在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中的作用

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指的是防汛水文测报体系中的暴雨洪水测报系统、防汛避险系统、防汛物资保障预防系统、防汛保险减灾系统、防洪政策法规体系与建设等。政府防汛指挥系统组织水文专家,通过对历史水文事件的分析认识,制定非工程体系措施,依据收集到的当地历史雨情、水情、工情、灾情,重演大洪水淹没范围、泥石流灾害多发地点,教育人们通过对历史暴雨洪水泥石流的再认识,对河道水情进行理性分析归纳和研究,形成具有现实参考价值的水文数据档案,而相关方面通过对水文档案的研究来对暴雨洪水泥石流进行预测,并据此进行测报和预警,从而起到防汛减灾的作用。结合历史水文事件,分析现实水情形势,警惕水文实时信息,就能够为政府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切实可靠的水文信息数据,构建完善的非工程建设体系。因此,水文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加强与完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洪抗旱减灾效果,提高可预见性与准确性。

2.3 水文档案在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水文档案资料和基本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干旱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河道断流水生态恶化等问题。例如,山西省使用1956—1979年的长系列水文观测档案资料进行了全国第一家水资源评价,认识到山西省情的特点是煤长水短,从而制定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水政策,顺利度过了改革开放用水增长期;进入21世纪重新使用1956—2000年历史水文档案资料进行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认为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长期面对的短板,规划了“十一五”的兴水战略和“十二五”的大水网建设,其规模和力度在全国是少有的,取得“水瓶颈”过渡到水保障的巨大成就。因此,确保我国重要国情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水文信息在经济建设各行业的实际应用和指导,必须加强水文基本数据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分析,积极开创水文事业的工作新局面。

3 水文档案在防洪抗旱中的经济效益

水文分析是一切涉水工程建设的前期基础和前提条件,具有特殊的超前性,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及防洪抗旱减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文档案还是相关部门进行水环境保护、合理开发水资源、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水资源调度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开展的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时水情监测与报告方面,每年汛期提供的水情信息依据,起到了显著效果。2013年汛期,全省水文部门设立了暴雨监测站点1 895处,水文(河流)监测站点65处,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为密集,而且可以自动测取数据、自动记载储存、自动发送汛情,确保一小时一报,每天报送24次,是有史以来最好技术水平。防汛水文测报站点相较于2012年的322处来说,增加了6倍,为全省防汛减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通过水文观测,还能够起到预测旱情、指导抗旱的作用。水文部门通过对河流枯季径流量以及土壤不同深度含水量比例的研究和分析,计算出具体的河流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及变化趋势,为抗旱工作的展开提供准确依据。水文档案是在不断积累日常水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准确预测预报,科学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侵袭和损害。

4 增强水文档案在防洪抗旱工作中作用的策略

4.1 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水文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水文档案管理工作要在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下运行,要正确收集和利用,统一收缴、管理、使用、发布,从具体细节出发,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水文档案管理人员要明确各项水文档案的收藏范围和具体用途,多种途径收集档案资料,并对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从工作流程中体现其专业性、系统性和适用性。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水文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水文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管理和网络技术,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4.2 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技能

水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对档案的管理质量有着直接决定性,况且水文档案还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水文档案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水文文献特性进行科学整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切实做到保护国家的重要机密和法律效应,使水文档案管理工作朝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发展。要对档案人员进行不断地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4.3 进一步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增强维法护法意识

水文档案属国家所有,是国有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档案国有的法律理念,从而提高人们对档案的正确认识,努力维护水文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全面提高人员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意识,使水文档案管理更具国有性。档案不仅代表历史,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和分析有效而准确地预测未来,因而加强水文档案的法律意识,有利于推动防洪抗旱事业的顺利发展。

猜你喜欢

抗旱减灾防洪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防汛抗旱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