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

2013-08-15罗艺晴

山西建筑 2013年24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古典布局

席 琛 罗艺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布局这个词最初来源于中国的围棋,指的是从全局着手进行的步子。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园林和中国围棋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门空间围合的艺术,都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通过几个关键点的布局,从而营建出千变万化的空间和可能,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当代价值的特征之一。

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布局,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总体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事实上,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由山、水、树、石这些自然之物组成,同时也包含了具有实用功能的园林建筑。园林中的建筑承担着园林中居住、休息、游憩、观赏等多种功能,在用地上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在江南一带私家园林中,建筑密度最高可以达到40%,因此,园林建筑的布局往往能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总体规划布局,再加上园林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组织和景观观赏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园林建筑布局对园林特色的形成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的研究上,不同学者有各自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些学者侧重于从空间的角度来分析园林的建筑布局和构图原则,还有一些学者则结合中国传统文学和绘画的理论对中国园林布局进行分析。从客观角度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者和设计者以文人居多,如著名的扬州“个园”就是由清初画家石涛营造的。事实上,从“个园”这一名称上也能发现它与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个园”以竹石取胜,园主也因为竹叶形似“个”字,将园起名为“个园”。因此,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布局手法在很多地方是互为借鉴的。

事实上,对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布局的中国古代造园理论的著作非常少,现存的也仅有明代计成的《园冶》,而关于绘画布局技巧的论著则非常多,同时在这些论著中都反复涉及到了布局问题。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谢赫就在《古画品录》中重点谈到了“经营位置”,也就是布局的问题,他阐述了如何在有限的画幅之内解决总体结构和布局,使得整个画面的结构合理、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同时,他还讨论了一些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和手法,像疏密、参差、明暗、呼应、虚实、藏露、曲直、层次等[1]。北京大学的董豫赣教授也认为这些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和手法同时也体现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而正是这些技巧和手法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以及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之内营造出了深邃的意境。

下面,笔者结合前人总结的中国传统绘画布局的一些技巧和手法,简要总结几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同样具有的特点。

1 平面曲直,高低错落

提到中国古典园林,人们自然会想到园林中幽深的小径、青翠的竹林,潺潺的流水,中国古典园林一直崇尚自然山水之美,尤其在魏晋以后自然环境成为园林中人们主要的观赏对象,人们希望园林中的建筑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能更好的体会到自然之美。因此,园林建筑往往是围绕着山水骨架进行布局的。建筑是人工之作,没有自然山水那种自由曲折的形态,也只有把建筑随地形的转折起伏进行摆放,才能取得与山水骨架相呼应的艺术效果,这就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呈现出“平面曲折,高低错落”的布局特点。同时,由于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曲折深幽,引人入胜,步移景异。因此,园林建筑的布局当然也不会左右对称地沿一条轴线整齐排列,而必然要采取平面曲折,高低错落的布局手法。

例如在网师园中,为了使中部主景区的空间显得更为开阔疏朗,造园大师在进行园林建筑布局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退离水边,并采用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它们,以减小它们的体量感。例如池南的“小山丛桂轩”和池北的“看松读画轩”就均远离水池布置。“小山丛桂轩”前面布置名为“云冈”的黄石假山,将其遮去大半;而“看松读画轩”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渺淡隐,以取得扩大空间的效果。对于一些小体量的建筑则采取贴水而建的布局手法,通过尺度的对比,反衬出水面的辽阔。临水最大的主体建筑为“濯缨水阁”,其体量只略大于水榭,比通常园林中的主厅要小得多。“竹外一枝轩”与“射鸭廊”为一组变化丰富的园林小品建筑,它们将二层的“五峰书屋”和“集虚斋”等高大建筑遮掩,形成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园林建筑组群。而“月到风来亭”则高耸突出于水面,与后部的连廊既分又合,形成池西的控制性景点,其虚凌空兀的布置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似乎脱离了连廊的羁绊,独立于水中,似有湖心亭的效果,是全园最精彩的景点之一。

2 疏密有致,分合有序

疏密有致、分合有序的建筑布局手法与中国传统绘画布局更是一脉相承。事实上,在一些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中,中国古代画师在画山时往往只画山一角,水也只画水一边,这其中就以宋代大画家马远最为典型,他被人称“马一角”“马半边”,正是因为他在画幅上常常留有大面积的空白用来表现画笔之外不尽的意境。而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时,造园大师们也常常会采用这种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的布局手法;在局部处理的时候,还要做到疏处求密,密处求疏。倘若密处无疏,则少了空灵之趣,显得非常壅塞;反之,如果疏处无密,则不含蓄,使人一览无余,缺乏深邃之感。园林建筑布局只有疏密得当才能取得完美的境界。事实上,中国许多古典名园都是利用这种法则进行园林建筑的布置。例如留园在入口部分首先通过建筑围合出的层层天井营造出一个个紧凑的空间,到了中部园区则仅仅在水池周边布置了几组小型的观景建筑,建筑密度减小,空间空旷,使人紧张兴奋的心情得到松弛,过曲谿楼,西楼到留园的东部,则以建筑庭院为主,建筑布置又开始集中起来,然后绕过留园的北面和西面空间开阔地再回到中央部分形成一个循环。留园就是采用了这种由密到疏、由疏到密再到疏的布局,从而在景观路线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虚实相生,黑白分明

中国画的空间处理往往用“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原理,在实处着力,虚处着眼,使画面虚实相生,相得益彰[2]。在中国古典园林布局中,同样也是常用的一种手法。如果把建筑、围墙、山石花木等作为实,那么由它们围合出来的空间就是虚;如果把建筑墙体作为实,那么建筑中的窗洞、门洞就是虚。即使是园林中的叠石同样也采用虚实结合的处理,园中掇山讲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欣赏太湖石,正是因为它具有:瘦、绉、漏、透的特点,它的千窍百孔打破了石头的顽笨。假山的堆叠切忌布置迫塞,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玲珑动感才具有生意。密集的山石可以给人千岩万壑和咫尺山林的感觉,但处处都是山石林立会使人喘不过气。如狮子林的山石分布就有明显的虚实对比,密实的地方让人如置身茂密的山林,疏朗的地方就如同数峰兀立[3]。事实上,在园林中,这种虚实对比无处不在。如果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平面作为图底,建筑、围墙等就是黑的部分,而它们围合出的空地就是白的部分。一个好的园林整体布局应该是虚实相生、黑白分明的,使人们能够随着这种虚实、黑白的改变而相应产生张和弛的节奏感。以上三点应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比较典型的建筑布局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三点之中事实上包含了六对相互对立的范畴:曲直、高低、疏密、分合、虚实、黑白,这六对范畴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就和中国古典园林与园林建筑的关系一样,园中有屋,屋中有园,两者既截然不同又相互渗透。长期以来,都有学者认为中国古典园林一直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易学中的“阴阳相生”。这里的阴阳,指的不只是南北方位的差异和日月交替的变化,更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辩证思想。体现的是曲直、高低、疏密、分合、虚实、黑白的相对性和相生性,正是由聚合体现出了分散,又由分散更加衬托出了聚合。这种辩证的对仗关系,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的思想根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影响。

[1]张 浪.图解中国园林建筑艺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阮 宾.试论中国画平面空间的写意性[J].襄樊学院学报,2003,24(3):91-94.

[3]阎 琦.空白之韵——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虚实相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133-134.

[4]杨海燕.浅析中国传统绘画与古典园林的审美精神[J].山西建筑,2011,25(37):196-197.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古典布局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怎样读古典诗词?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VR布局
园林建筑装饰的具体运用及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