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3-11-09

山西建筑 2013年24期
关键词:肌理室内空间室内设计

杨 玲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0 引言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很多设计师为了单纯展现材料的视觉效果而在设计中同时大量的运用各种材料,装饰材料的使用越来越轻率和杂乱,大量使用含有挥发性物质的材料,结果使大部分的室内空间成了“材料垃圾场”。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可持续装饰材料恰当设计产生的戏剧性效果以及其创新性应用设计赋予空间的感性特质,从而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因此研究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方式,有着时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 可持续装饰材料设计概述

可持续装饰材料设计是指在材料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设计阶段考虑材料的功能、质量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低风险或者无风险。理想的可持续装饰材料是环保的、自然的、无毒的,根据可持续装饰材料的材质属性,将目前常用的可持续装饰材料按其特征分析归纳于表1中。

表1 常用可持续材料及其特征分析表

2 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原则

可持续设计意识是基于一种比较健康的、科学的、环保的、生态的设计理念,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原则主要应包含如下几点。

2.1 功能性原则

可持续装饰材料的创新应在满足材料本身的功能性前提下,要与空间的用途、性质和功能相协调,满足空间在人体工程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材料的价值。

2.2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应充分考虑到空间环境所使用的材料与地域材料和文化的密切联系,注重就地取材,以更好的发挥地域特性。其次要做到适度适量的设计,这样既能有效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及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又能使室内空间环境健康、舒适、优美。

2.3 生态性原则

设计师在材料的选用上应秉承环境优先的理念,多选用再生周期短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如竹、秸秆等,既能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又能营造高雅独特的文化氛围。

2.4 自然属性原则

无论对可持续装饰材料进行何种方式的创新,都不能完全磨灭其材料的天然属性,即材料的形态、肌理和质感。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充分体现材料的自然美,发挥其自然特性。

3 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可持续装饰材料的创新应用能节约建筑装饰的成本,其生产所用的原料利用自然、可持续的和可生物降解的原料制成,最大限度地不使用自然界新生资源,不但可以提高其美学价值,营造出富有个性化的室内环境,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创造,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因废弃物分解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既有创意性,又有可持续性。

4 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式

4.1 打破常规,功能置换与重组——生活材料

好的设计方案,它的功能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自身价值成倍的超过一般方案,显示出设计的作用和魅力。设计师应更多地关注生活材料,对其表现力进行挖掘。例如纸、麻绳等生活材料(见图1,图2),根据其不同的肌理、色彩、形态特征来合理的运用,千差万别的特点使它们能营造出风格迥异的空间意境。

在图1中,设计师以顶部到地面由25 000个手工制作的棕色纸袋形成连续的墙面装饰,叠加的纸袋造型形似蜂窝,在工业化的砖墙和混凝土空间创造出一种温暖。这些生活材料创新应用是原创设计的火花、亮点。

另外可将生活材料的功能进行错位设计,例如铜锅和瓷盘是一种餐具,传统意义上不被认为是装饰材料,但如果将其用于墙面装饰就具有了材料的特质,其功能是材料而不是餐具了。只要能够充分地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开拓材料的新空间,将这些生活材料重新定位和设计,在经过重塑之后都能营造出很好的室内氛围和活力。

4.2 单个形体的重复、拼贴、重构——软木、废旧木材

运用装饰材料的色彩与肌理特征,采用一个单元形,以不同方向或长短上的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形成表面图形的构成,充分利用材料各个层面的视觉特性以及材料的截面肌理形态给人们传达出特别的视觉感受,重叠出富有形式美感的装饰效果。如图3所示,削切过后的废旧木块在其细节中还带有天然木材的色彩、结节与肌理。所以在大面积线性化的排列组合当中,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表面质感,丰富了装饰界面的细节肌理,在理性的空间中融入了极为精细的感性体验。

敢于打破材料固有的图形、色彩以及规格因素,运用拼接、镶嵌、重复等等图形构成手法,以及切割、压制、打磨、染色等人工化的处理手法,对材料进行重组,使材料图形构成更加丰富、更有层次,呈现出手工的质感(如图4所示),也会形成不同的视觉表情。

4.3 自然肌理、形态的再现,质感对比——石、砖、土、木等原生态材料

不同的可持续装饰材料呈现出不同的质地肌理,材料表面肌理的不同构成了复杂而奇特的纹样质地:水平的、垂直的、斜面的、交错的等各种自然纹理,充分运用材质的自然肌理是设计过程中依托于材质的重要表现手段,自然肌理的呈现会使室内空间有着不同的表现力(见图5,图6)。在设计中,通过可持续装饰材料质感的细腻与粗糙、硬与软、冷与暖、光泽与透明的对比设计,极大的丰富了室内环境的视觉感受。

利用可持续装饰材料模拟自然形态,不仅丰富室内空间的视觉变化,也丰富了室内空间的精神内涵。对自然形态的模拟使原本没有新意的装饰材料变得意趣盎然,材料仿佛获得了新生,这样产生的各种艺术美感效果更加新颖、精巧。但是这些创意性运用的形式通常也与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和加工技术手段的创新相结合。

4.4 空间置换重组与材料“运动”性体现——植物、竹、木

空间置换重组就是改变装饰材料传统的使用位置,对材料使用方法和构造形式进行创新,满足材料新的功能要求和美感要求。如将地面材料用于墙面、顶面,室外材料用到室内等,在空间中对材料进行置换重组。例如在设计中把原本在地面生长的植物应用到墙面,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自然纹理、色彩等多方面因素为空间带来的功能肌理美。其次,将地面材料延伸到墙面和顶面,如创意性地把地板、竹延伸至墙壁天花装饰,使整个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单块线状的地板和竹条的重复运用使材料产生强烈的动感。

4.5 材料的解构与转换——枯枝

通过材料的视觉感知转换为另一种感知,如常州大酒店大堂吧的背景墙的玻璃做法,采用皮影的手法,将枯枝投射到玻璃上,实际上失去原有的玻璃效果,转而达到一种绘画的效果,形成另一种感知。

4.6 可持续材料的创新设计——秸秆、甘蔗渣

设计师在对可持续材料进行创新应用的同时,更应该对可持续材料进行开发、改进与研制,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更新性的创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科学技术水平上的创新。例如对传统秸秆通过加入新的设计元素,对其纹理和肌理进行深加工,用于室内装饰,不仅解决了因秸秆的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见图7)。秸秆不仅再生生命周期短,还可实现材料的循环使用。

甘蔗渣的回收利用不仅提供了生态友好的3D墙壁效果(如图8所示),而且完全可生物降解。可见,对可持续材料的创新设计,不仅能使设计成为亮点,还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5 结语

可持续装饰材料已经成为一种符合当下发展理念的极具表现力的设计语言,附加了新的趋势以及设计理念,设计师应该试着打破常规,在进行室内装饰材料的创意性运用时,应重新审视装饰材料的审美属性,充分挖掘和延伸材料的表现力,更应加大其应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挣脱装饰材料程式化的使用模式,大胆创新,巧妙构思,保护环境,达到人性空间功能、美感、生态的高度统一与完美结合的设计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1]罗素·盖格.建筑装饰材料[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应用材料信息研究所.装饰材料应用与表现力挖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8-81.

[3]刘寒青.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用美学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猜你喜欢

肌理室内空间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作品三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