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大学生体育健康认知研究*
2013-08-15梁建锋
梁建锋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8)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不仅仅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同时也应当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及社会适应性。因此,现代的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应该具备强壮的体魄,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大学教育是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与社会体育密切相关的环节,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体育锻炼,影响到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大学生在高校期间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能否积极参与社会体育。因此,创造适合的体育环境,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健康意识,促进大学生体育健康行为是大学体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本研究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的对象为福建工程学院90后在校大学生,从各专业各年级中随机选取了6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被选取的大学生包括了理工类、文史类和艺术设计类。本研究发放问卷共60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为560份,有效率为93.3%。
一、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分析
1.体育认知情况分析
体育认知是大学生体育健康评价的基础,是大学生对体育基本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体育认知的情况越好,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1]。首先,通过对科学健身方法的了解来认识体育认知的情况。被调查的对象中,9.2%的大学生知道科学的健身方法,即对科学健身方法相对比较了解;70.8%的大学生仅仅是知道一些科学的健身方法;有13.9%的大学生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健身方法;其余的大学生则是对科学的健身方法一无所知。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科学的健身方法还是缺乏有效的认识和了解。其次,通过对终身体育的了解来分析大学生的体育认知状况。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知道并且了解终身体育的占到了13.2%,另外有45.9%的大学生知道终身体育但是不了解其内容,有23.5%的大学生听说过终身体育,另外有30.6%的大学生从未听说过终身体育。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大学生不了解和认识终身体育的理论及其内涵。
2.体育健身功能认知分析
体育的健身功能是体育的基础性功能。在调查大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知中发现,大学生对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已有了较好的认识,尤其是其对于未来的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很到位。他们中间认为体育很重要占35.6%,重要占42.3%,一般占 19.6%,毫无意义占 2.5%。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体育对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
3.体育动机认知分析
学者季浏在2008年版的《体育心理学》中提出:体育动机是推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维持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和心理状态。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体育动机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比如男大学生前六位的体育动机分别是:健身需要、爱好兴趣、调节紧张学习、丰富业余生活、减肥健美体形;而女大学生排前六位的体育动机依次是:爱好兴趣需要、减肥健美体形、健身需要、丰富业余生活、调节紧张学习[2]。由此说明了在大学生中性别的差异导致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有着较大的差别。
4.体育参与形式分析
体育参与形式由于个体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同时不同的体育参与形式也反映大学生不同的体育行为。经常与同学朋友或家人在一起锻炼身体,会产生体育锻炼的共鸣,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坚持。相反如果一个人锻炼则容易感到孤单,不利于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不利于体育锻炼的坚持性。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独自一个人锻炼占到调查总数的15.20%,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占60.80%,参加学校的活动占10.30%,其他形式13.70%。调查的数据表明了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是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这也是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形式,有利于体育锻氛围的形成,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最终养成体育意识。
二、大学生健康意识与行为的分析
1.健康重要性的认知分析
大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体育健康意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调查显示:认为体育健康很重要的男生占70.40%,女生则占68.70%;认为体育健康重要的男生是21.40%,女生是22.80%;认为体育健康不太重要的男生是5.60%,女生是4.30%。由此可见,男女大学生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基本相同,都能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2.健康观的认知分析
人们对健康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与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理解也已经趋于相同。李祥老师在《学校健康教育学》一书中提出:通常对健康的理解分为三层次,首先是身体健康即身体没有疾病;其次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壮,而且心理也要健康;最后,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3]。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病”,占总数的8.3%;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占总数的24.2%;认为“健康除了身体没病、心理状态良好之外,还要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占总数的67.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健康的理解和掌握还是较为全面合理的。
3.维护健康的形式分析
对于健康的维护形式方面,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等存在较大的差别,也由于性别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女大学生比较喜爱通过保证睡眠、形成规律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等来维护健康;男大学生则由于比较喜爱体育活动,普遍把体育锻炼作为维护健康的主要形式。由此可见,维护健康的主要形式主要是体育锻炼和保证充足的睡眠,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的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4.心理健康的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经历了不同的考验,扮演过各种角色,在适应过程极可能引发不同的心理问题。显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高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通过听音乐调节心理的占60.7%,睡觉的占48.7%,上网的占39.8%,找朋友聊天的占35.6%,体育锻炼的占35.5%。由此可见,大学生没有将体育锻炼作为调节情绪,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情绪异常是大学生基本的心理问题,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经常出现情绪异常状况的占总数的11.2%;偶尔出现异常的占总数的 64.8%;几乎没有情绪异常占总数的24%。由此可见,偶尔出现心理异常的占到了被调查学生的大多数。
紧张的学习和严酷的就业形势导致了大学生的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天天都感到压抑或焦虑的占总数的7.4%;经常有压力感的占总数的20.6%;偶尔觉得有压力的占总数的60.8%。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首先,通过调查发现了大学生普遍较喜爱体育锻炼,对体育健康有着较高的认识,但是对科学健身的方法缺乏掌握和了解,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的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其次,大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动机由于性别差异和其它原因有着较大的差别,在体育活动的形式上与同学和朋友锻炼是主要的活动形式,有助于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和锻炼意识的养成。
最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出现偶尔的情绪异常是普遍的心理问题。
上述调查结果可为建立全面的大学生体育健康评价模式提供认知方面的参考,也可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根据。
2.建议
首先,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大学生体育健康方面的教育,培养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唤起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关注,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观。
其次,加强大学生认知教育,使其明确体育锻炼对增强自身体质和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并依据学生心理测试结果建立科学的健身指导方案,开出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
然后,通过体育健身运动和体育竞技比赛,在高校内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促成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加强营养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的膳食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最后,通过科学的体育健康评价系统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引导科学健身并实现其个人全面发展。
[1]戴霞,刘刚,路凤萍.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6,(4):14 ~16.
[2]刘旻航,孙庆祝,付玉坤.对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反思[J].体育科学,2006,(10):75~78.
[3]李祥,梁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