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画文字与象形文字*
2013-08-15乔睿
乔 睿
(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创制和使用的文字类型也十分丰富多样。据著名语言学家傅懋勣统计,我国古今各民族文字多达五十七种。种类如此繁多的文字为我国广义文字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充实的文字材料和基础。随着学者们近年来对我国多种民族文字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论题也逐渐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有何联系与区别,如何对二者加以区分和进一步认识就是其中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将对这两种文字的概念和关系的认识细化:对于研究我国各民族文字的起源和文字的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尤其是文字产生初期(即原始文字阶段)文字的类型和特点。这对研究文字发生学和文字类型学也将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探讨这两种文字的关系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广义文字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下面,本文将就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和总结。
一、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定义
至今为止,有多位学者对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作了定义,从这两种文字的定义中可以对它们有初步的认识。
1.图画文字
根据周有光先生在其著作《比较文字学初探》中所论述的,图画文字属于没有达到成熟水平的文字,即原始文字的第四个层次,他将图画文字定义如下:“图画字是图画形式的文字,这种文字初期往往采取连环画形式。有的是图画和文字合一,图画就是文字;有的是图画和文字分开,图画上面再加图形文字,相互说明。”
根据前苏联学者B·A·伊斯特林在其著作《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中的理论,图画文字是历史上有史可证的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字。图画文字(区别于古老的约定符号的纯图画文字)是“复杂的图画或一组图画(好像‘连环画故事’),独立表达(不是插图)某个完整的、在图形上没有分解为单个词的信息。”
孙常叙在其《从图画文字的性质和发展试论汉字体系的起源与建立》一文中对于图画文字的定义有这样一段论述:进到图画文字时期,表现方法和图解技术都有很大进步,构图比较复杂一些。它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按它构成思想的主要概念及其关系,尽可能地用形象的图解方法表现出来。只要有同一社会生活的人,一般是可以看图知意的。因为在画面上不仅有构成那一思想的主要概念,也还有它们的彼此关系。这样,在一定的事物形象和它们的关系线索上,范围了读者的语言思维。虽不能保证词句毫无出入,在大体上是可以从主要概念得到同一思想的。因此,它一般地能够适合于当时社会,满足人们在一定的远距离中进行交际的要求。于是这种图画遂成为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字性质。这种语意图解的书写形式叫做图画文字。
从上述定义来看,图画文字是一种从原始图画发展而来的原始的文字,它以复杂的图画或连环画形式来表达一种完整的思想内容和信息,通过图解方法来表达语意,在字形上不分解为单个的词。
2.象形文字
根据伊斯特林在其《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一书中的论述,他所提到的“表词文字”可以认为是从符号学角度定义的象形文字,而所谓的“表词文字”是一些古老的经过调整的文字体系(古汉字、古苏美尔文字、部分古埃及文字以及其他一些文字),这些文字体系通常由图画文字产生并且局部或全部由表示单个词(确切些说是以词或最简单的词组的形状出现的言语的独立语义单位)的符号所组成。
此外,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中对象形文字的定义可以概括为:是用描绘事物的形状的方法所造的文字,这种文字“表示语言中的词,用字形来记录词的声音和意义。”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象形文字是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以独立的字形来表示单个词。
二、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特点
从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特点,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二者的关系。
1.图画文字的特点
伊斯特林认为,大部分无可怀疑的图画文字文物的最重要的外部特点是:它们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孤立的图形,而是一组组复杂的叙事性的图形,或者是一套一套彼此顺序相联的图画,就像连环画故事一样。另外,图画文字中用的图形往往由书写人“发明”,应某一具体情况而作,本身常具有很不稳定和多义的性质。
周有光先生在《比较文字学初探》一书中指出,包括图画文字在内的原始文字的共同特点是:“不能”完备地书写语言,要用师生传授,口头说明,彼此联想,死记硬背,来补充文字记录的不足;具有超语言性,可以用任何语言来解说;“实多虚少、形多意少”,即代表实际事物的符号比较多,代表抽象意义(虚词)的符号比较少,表形居多,表意较少;往往用“颜色”和“位置”作为表达意义的辅助手段;阅读单位代表篇章或章节,不能分成句子或语词。
宋天锁在他的文章中,在总结伊斯特林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图画文字的一些特点,他认为在文字形成过程中处于过渡状态的图画文字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仅涉及造字):(1)图绘性。这是许多图画文字最直接的表面特征。(2)图像不稳定,往往由书写人“发明”,这是图画文字的特点之一。图画文字在写法上没有分成单词,而是从整体上来理解的图画结构。(3)不合语序或省略。(4)字词缺乏严正的对应关系。所以图画文字不是依语言的音位、词语标记语言,而只是起到帮助记忆的作用。(5)符号和图画、表意字和图画杂揉。(6)合文(汉字的甲骨文、金文中有此现象)。
朱建军在其文章中指出,图画文字刚刚从原始图画脱胎而来,是一种带有明显图画痕迹的原始的文字符号,它的字形往往具有很强的图画性;在形体上,它们对客观事物或客观事物最能表现其特征的部位作了较为忠实的描绘;它们一般是通过组成“连环画”的形式来表达语言,且字与字之间的排列顺序很不固定;它们的记词率相当低;有时为了弥补记词手段的贫乏往往采用了以色表意、以色别义等辅助手段。
孙常叙则认为,图画文字的书写原则是以语意图解为主的。它是不受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约束的。它所能表记的只是语言思维的主要概念及其关系。它是不能按照语言词句,依其语法关系,就实际语序,一一写词,从词写话的。因而它不象表意文字或表音文字,是没有成套成系统的书写语言词汇及其语法形式的体系的。
还有学者指出,图画文字记事往往只用几个图形就能记载一大段内容。然而除了经历者和讲述者以及曾听过讲述的人,其他人很难仅通过画面就完整准确地把握其内容。
经过学者们近半个世纪以来对我国纳西东巴文和尔苏沙巴文的研究,发现这两种文字都具有鲜明的图画文字的特点(纳西东巴文因其特殊性,还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下文中将会提到),可谓图画文字的典型。因此,从这两种文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图画文字的代表性特点。
傅懋勣先生在其研究纳西东巴文的过程中,发现纳西东巴文实际上包括两种文字: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他通过总结这两种文字的特征对它们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图画文字有四方面接近图画的特征:(1)尚未形成固定的书写行款,本来可以从左向右书写的两个字,又可以任意从右向左书写;本来可以从上向下书写的两个字,又可以任意从下向上书写。甚至在同一本经书里,完全相同的一句话,其中有的字的位置,也可以不同。(2)经文中有只表意不表音的字,即在经文中,常有只表意义或情景的字,但不读音。(3)利用几个形象合成字组,这种字组内部各成分之间一般有互相依赖的关系。这种字组有一些以一个形体为主,附加上其他成分,可称单体字组;另有一些是两个字组的连合,可称复合字组。(4)不是把读的经文中使用的全部语词都写出来,而是只写出一部分语词,这就是只利用形象化的结构写经文大意,而不把经文使用的语言全部表达出来。因此,只有东巴经师才能读出经文。即使是熟悉语言并且懂得许多单个象形文字的纳西人,除非向东巴经师学过经文,也是不能读这种图画文字的经文的。书写的经文在表示读的经文的语词上,详略程度很不一致。有的书面形式表示读的经文中的语词较多。
孙宏开先生对尔苏沙巴文与纳西东巴文图画文字相类似的性质(特点)作出过论述:(1)尔苏沙巴文没有十分固定的笔划和笔顺。一个字,只要不影响整个字形,非关键部位多一笔少一笔意义不会发生误解。笔顺也不固定,可以从上往下或从左至右,也可以从下往上或从右至左。没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和行款,在一个复杂的图文中,哪个字在前,在后,在上,在下,往往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2)一个图象表示一个意思,有时用一组图象表示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有的意思在图文中并无文字表现。(3)图文中色彩对于表达意思占有一定的地位,同一个字因颜色的不同,就包含着不同的意思,同一颗星,涂上黑色表示黯淡无光,不涂色(代表白色)则表示明亮。孙先生指出,从这一点看来,尔苏沙巴文更接近于图画,因而更为原始。(4)沙巴图画文字表达客观事物具体的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少,表达动作的则更少。(5)一个图象往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来表达,单音节的图画字占的比例小。(6)同一个字除了用颜色区别外,有时还加附加笔划来加以区别。
综上所述,图画文字的主要特点如下:在书写形式上,不是独立的图画,而是“连环画”形式的一套图画的组合;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图画性,对客观事物或其最明显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描绘;在书写行款和顺序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表达功能上,无法完备地、逐词地、准确地记录语言,只能表达较为完整的大意,且在表达抽象概念方面仍不发达;通过色彩来区别意义,这也是其代表性特点之一;另外,书写和解读图画文字的意义具有相对的随意性。
2.象形文字的特点
象形文字的特点主要是在其由图画文字不断演变、发展为更严格意义上的文字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伊斯特林在其上述著作中谈到,由于表词字(即本文所讨论的象形文字)通常由图画文字产生并且局部或全部由表示单个词的符号所组成的这种意义,表词文字反映言语要比图画文字准确。除了言语的内容以外,表词文字表达的言语划分为词,即表达言语的一个个的词;它还经常反映词的句法顺序,在许多情况下也反映言语的语音。此外,由于表词字的这种意义,它比图画字要稳定,意义比较单纯,所以它们不同于图画文字而形成稳固的文字体系。
陈建生在他的文章中通过与图画文字的对比,探讨了象形文字的特点。他指出,象形文字在自明性、表词和表音功能方面比图画文字有所提高。
从象形文字的形态上来讲,图象简化最为明显,表现为文字笔划逐渐减少,使用图象加表数的线性符号以减少画面重复,用部分代替整体的方法使用得更多。在表形方面更注重抓住客观事物的显著特征而非客观事物本身。图画文字写实的风格也逐渐被线条化所取代。
图象的简化更主要地表现在象形符号由组合趋向单一。图画文字往往是由若干个象形符号或画面组合、连接而成的,而象形文字则逐渐独体化了。这一点可以从下文即将提到的纳西东巴文象形文字的特点中得到印证。
图象简化的结果是使得一个图形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逐渐变成一个象形或线性符号表达一个概念,或语言中的一个词。
从表意上看,约定性不断强化。这与图画文字表意的随意性和简略性大有不同。因而提高了其准确性、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形态符号表意约定性的增强,又为表音化提供了有利条件。象形文字的表音化为记录语言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遇到有音无字的情况时,就可以用一个音的象形字或表意字来表示。
此外,上文中提到,傅懋勣先生通过总结纳西东巴文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特征对它们进行了对比,下面再来看看纳西东巴文象形文字的一些特点。傅先生首先指出,他在其文章中所说的象形文字,是指纳西族用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的字形所写经书中的文字。其特点如下:(1)已经形成固定的书写行款,即一律从左向右横行书写。各个字的位置,都按照语言中的词序固定在每一横行当中。像图画文字经书中,一个字可上可下,可左可右位置不固定的现象,完全不存在了。(2)每个象形字只表示一个音节,几个音节构成的语词,就用几个字来表示。没有图画文字中一个字可以表示几个音节的现象。象形文字的每个字都是表示语音的,不象图画文字中,常常有些字不读音,只用来表示某种意义或情景。(3)字和字之间不发生形体上的互相依赖的关系,每个字都是独立的。既没有单体字组,也没有复合字组。那种内部组成成分互相起作用的字组,只在图画文字中大量存在,在象形文字中是不存在的。(4)读的经文中的全部音节,也就是全部音节表达的语词,都完全地、毫无遗漏地写出来了。这就克服了图画文字只写部分语词,不能完全地、准确地表达读的经文的缺点。
综上所述,象形文字的主要特点为:在书写形式上,逐渐线条化和独体化,体现为象形符号;在表现形式上,不再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而更注重抓住客观事物的显著特征而非客观事物本身来表形;在书写行款和顺序上,具有固定性;在表达功能上,除了能表达言语的内容,也能完整地表达言语中的每个语词,还能表达抽象的概念。因此,其记录语言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象形文字表意具有约定性,所以书写和解读其意义具有稳定性;在结构上,象形文字的每个字都是独立的,或渐趋独体化,每个象形文字之间不存在形体上的互相依赖的关系。
从定义和特点上对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进行对比之后,下面将探讨和总结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三、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联系
1.二者在形体结构上相近。一般来讲,象形文字是图画文字的进一步简化。
2.二者都具备图画的特点。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都注重描绘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只是图画文字更注重描绘客观事物本身。
3.二者在功能上主要都表形和表意。
4.二者之间存在渊源关系。
如前所述,象形文字是在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图画文字进一步演变的产物。伊斯特林认为,古老的表词文字是在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具体来讲,图画文字是用一组图来表达某个信息,具有不稳定性,可以做不同的解释,而且用这种文字很难表达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记事;随着社会、思维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偶然性的图画文字就越来越清楚地成为一个个固定的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固定的文字符号,这就是表词文字(象形文字)。
图画文字表意的随意性和简略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准确性和使用范围。因而往往只能作为口述的补充或被彼此对背景充分了解的双方用来进行异地沟通。随着交往的扩大、频繁和信息量的增加,人们对独立、准确表意的书面语言的需要日益迫切。符号的形态和语义的分解以及用约定符号表达抽象及一般概念也就成了必然趋势。
由此可见,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相连续的两个阶段,图画文字为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象形文字是进化了的图画文字。
5.二者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图画文字可以由几个象形文字组合而成,即象形文字可以作为图画文字的构成单位。
四、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区别
1.书写形式不同:图画文字是一组一组复杂的叙事性的图形或是一套一套彼此顺序相联的图画。其书写形式是“连环画”的形式。象形文字是线条简化了的形体独立的象形符号。
2.表现形式不同:图画文字具有很强的图画性,对客观事物或其最明显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描绘。象形文字则主要抓住客观事物的显著特征来表形。
3.书写行款和顺序不同:图画文字在这两方面具有随意性,书写行款和顺序的改变不怎么影响它要表达的意义。象形文字在这两方面具有固定性,书写行款和顺序发生改变,它所要表达的意义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4.表达功能不同:图画文字只能表达言语内容较为完整的大意,无法完备、逐词、准确的记录语言,且在表达抽象概念方面仍不发达。象形文字则既能表达言语内容,也能表达言语中的每个语词,还能表达抽象的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象形文字是比图画文字更进步、更科学的文字体系,也更能满足人们在书面语言方面的需求。
5.表达对象不同:图画文字往往表达篇章、章节等较长的内容。象形文字个体表达语词,组合起来一般只表达句子。
6.书写和解读方式不同:图画文字书写和解读时具有相对的随意性。象形文字因其表意具有约定性,所以书写和解读其意义具有稳定性。
7.结构不同:图画文字由若干个象形符号或象形文字或图画组合、连接而成。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是独立的,或渐趋独体化。
8.所属范畴不同:抛开二者的联系不谈,图画文字倾向于归属到文字类型学的范畴里,通常指称某种文字的类型。象形文字则往往倾向于归属到造字法的范畴里,通常与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一样用来指称某一个字的性质和特点。
9.语言的替换和语言的替代:从符号学角度来讲,图画文字是对语言信息内容的重现,而不是对语言的标记,不反映语言的形式,所以它属于语言的替换。象形文字不仅表达言语的内容,而且表达言语的一个个的词。此时,它已经成为标记语言的符号,所以它属于对语言的替代。
综上所述,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两个相连续的阶段,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关系对研究这两种文字的发展轨迹有重要意义,将这两种文字混为一谈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将这二者区分开来并慎重地使用这两个术语。
[1]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2][苏]B·A·伊斯特林著,左少兴译.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聂鸿音.中国文字概略[M].语文出版社,1998.
[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孙常叙.从图画文字的性质和发展试论汉字体系的起源与建立——兼评唐兰、梁东汉、高本汉三先生的“图画文字”[J].吉林师大学报,1995,(4).
[2]宋天锁.“图画文字”就是“象形文字”吗? [J].河北大学学报,1990,(增刊).
[3]朱建军.从文字渊源物的角度对语段——记意文字类型学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3,2(4).
[4]傅懋勣.纳西族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区别[J].民族语文,1982,(1).
[5]孙宏开.尔苏沙巴图画文字[J].民族语文,1982,(6).
[6]陈建生.图画——文字的源头之(三)[J].化石,1998,(1).
[7]尚民杰.有关我国古代文字产生的几个问题[J].青海社会科学,1988,(4).
[8]朱建军.从文字渊源物的角度对语段——记意文字类型学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3,2(4).
[9]杨冬冬.从符号学角度思考图画文字的发展[J].文学教育,2009,(2).
[10]余晓燕.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浅议[J].考试周刊,2009,31(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