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标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概述*
2013-08-15黄河
黄 河
(河池学院 外语系,广西 宜州 546300)
网络信息化发展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同时对21世纪的影响深远,当今的世界若没有网络将是不可想象的。网络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考验着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在新时代中,务必要针对网络进行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以此为契机进行研究和探讨,其立论基础源自马哲,结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网络信息技术、新闻传播方式、哲学和心理学的应用,最终形成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既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同时大胆的设想,充足的论据以及缜密的思维,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推向高潮,作为指导性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一、深刻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高等教育模式中有重要的体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针对现阶段网络化信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兴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其内涵继承原有的理论体系,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手段要结合新形式的发展。
分析其理论的内涵,人们在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两种观点,它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交集和包含的关系,而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进行分析。其一是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网络而言的,它是不包括其他环境或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依赖于网络的手段进行相关的教育,如果脱离网络,不影响其自身的固有发展,可以理解成网络是其宣传的手段和媒介,但不是最终的目的。其二是将网络当做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涵盖所有领域。受教育者脱离网络的环境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相应的教育,它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既具备原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存在网络的特点。这两个观点的差异化明显,但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只有做好前者,才能达到后者的教育目的,同时二者既有共性的体现,还有特性的区别。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手段类似,但目的有很大的差别,是一个过程中两个方面的体现,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二、正确解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
如何能够正确理解其理论内涵,是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所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进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该著作在立论之初,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研究,主要考察的对象是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同时也着重分析网络形式的教育体系。网络已经深刻的融入到学校的各个环节中,不仅体现在教育上,同时包括学校的管理,学校工作的进行以及校园活动的开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环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有两个原因,首先,理论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够适应当前的实际需求,这也是深入研究其理论的意义所在。其次,网络的发展是大趋势,在新的形势下自然是需要进行改良和发展,这样才能够适应网络化的需求。其中要考虑大学生的心理因素,这对教育可接受程度很有益处。相比较而言,依托于网络的形式,进行多元化的教育,效果明显要高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其本身也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也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很有必要分析、研究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内涵、形式、特点等诸多因素,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巧妙的融合到网络中,潜移默化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推广和宣传,可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三、深入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理论难题
在教育领域中,网络的推广和普及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此过程中,会遇到传统教育方式不曾遇到的状况。所以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务必需要解决现实存在的难点问题。
人们通常所熟知的世界,是现实中存在的客观世界。伴随着网络世界的出现,将彻底的打破这一概念。网络环境严格意义上分析不是世界的多维形式,是嵌套于主观意识形态的客观反映。平时所说的网络是虚拟化的世界,它引发人们对于虚拟的探讨和关注。就网络世界本身而言,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借助数字模拟化的方式展现逼真的现实感官影响,具备基本的社会元素。同理,人们生活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之中,通过网络世界的信息获取在现实的世界中生活。其同样具备客观的现实性,但是这种现实性的体现是通过网络媒介展现的,可以把网络世界看成现实世界的一部分,而其又具备现实世界所不具备的某些特征。从个人的角度分析,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已经不能够脱离网络世界而单纯的存在于现实的世界,这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基础。
交流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不仅是情感的交流,心里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交流已经变成新形式的交流模式,也是现在网民交流的主要方式。这种互动的模式既体现社会关系,同时也具备着广义的研究意义。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够体现出个性化的元素,道德价值也贯穿于其中。网络世界的交流形式和现实中的差距很大,具备随意性、匿名性和流动性等特点,正是这些方面,更能够体现出教育的客观反映,道德素质的表现,以及道德涵养的影响。所以,这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基础。
四、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方法理论
教育理论是知识创新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教育理论的研究其意义体现在实际的应用价值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备针对性的研究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将用于网络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的环境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性巨大,某些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教育环境,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理论也是非常有必要进行改良、扩充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同时也要融入现阶段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详尽而又透彻的分析和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现在网络技术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现阶段高校的政治教育的现状,针对现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实现的方式以及相应的可行性,利用流行的网络技术进行高效、快速的网络宣传,从而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再次,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结果,以及网络舆论的重要性。这是检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从中可以寻获发展理论的现实基础,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舆论的潜在影响力进行相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利用网络舆论的特性进行双向操作,进而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后,重点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结合现阶段的环境因素,了解他们内心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教育,将其变成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是需要借助于网络的媒介进行宣传,同时不断的检验教育的效果。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体现在设立专门的辅导机构,维护日常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大学生群体,解决学生们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五、探讨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现在的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其网络化建设,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能够利用这种模式更好的发展其理论。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有利地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网络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具备效果和效率的双重保证。其理论研究成果充分的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中。
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等院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世界带给学生们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吸引力,既体现在网络环境所特有的因素,同时也体现出校园环境的特色。现在网络文化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大学生群体中,融入到其生活、学习中的各个层面。与其他因素相比较,网络因素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体现在其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特征上,这些表象也非常符合大学生内心渴望变化以及能够满足其喜欢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从这个角度分析,以网络作为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新环境下的一种新选择,同时相比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的教育效果更好,教育模式更新颖,也具备网络教育的可行性,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兴的网络教育理念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探索。
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是以青年人为主,自然包括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应用都是具备高素质以及高效率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是生活在网络的环境中,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能够更快速掌握网络操作技术,这些方面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前提。同时网络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也是能够联系到现实环境中,而通过网络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有机的结合,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
六、结 论
综上所述,政治思想教育一直是我国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体现,也是未来思想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网络的发展从观念上深刻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针对网络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发展适合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针对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全新的研究和分析。分析现在网络发展的特点,网络技术推广的方式以及网络舆论在教育宣传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从内在方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之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网络教育的必要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比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分析现阶段推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现条件,考量具体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对出现的状况进行相适应的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而全面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