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课堂中发展儿童的社会能力*

2013-08-15唐荷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规则儿童数学

唐荷意

(湖北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儿童社会能力是儿童为顺利地适应社会而具备的社会、情绪和认知方面的技能和行为。在学校教育中,儿童除了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还面临着社会性发展任务,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人际关系、未来的社会适应都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儿童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能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学会自我调节,获得交往技能,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关爱,成为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感的人。许多研究者认为,一般的学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在常规课堂中进行社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个体的发展[1]。

一、数学课堂也是发展儿童社会能力的场所

数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在儿童课堂学习时间中占较大比重,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课堂也是发展儿童社会能力的场所。儿童在数学学习中一方面获得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在与同伴和教师交往的过程中和他人建立关系,发展其社会能力。一直以来,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在数学上获得发展”,除了关注儿童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情感发展,儿童其它方面的社会能力发展很少成为数学教师有意识的教学目标,教师会认为自己的作用是增进学生的课程知识而不是社会知识;而且由于数学学科本身抽象性、严密性、模式化等特点,教师很难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联系起来。但是,从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堂和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优秀数学教师教学中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对生命的关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儿童营造了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生态环境,为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创造了条件,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课堂中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内容

结合方建移、张英萍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内容的研究[2],笔者认为数学课堂上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以满足维持生存和谋求职业的需要。2.掌握社会文化,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如欣赏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理解他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以帮助其建立在文化多样性的社会中生活所需要的态度;在合作学习或其它数学活动中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活动规则、行为规则,从而逐渐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3.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调节行为方式以符合社会的需要。如对自己的情绪体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移情和体会他人情绪,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评价和欣赏别人及其行为,和其它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数学活动中丰富儿童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4.培养社会角色,即进行不同的角色学习,在认知、行为方式和情绪方面得到体验。如数学活动中的倾听者角色、合作者角色、组织者角色等。

三、数学课堂中怎样发展儿童的社会能力

数学课堂中发展儿童的社会能力,这里指的是在发展儿童数学能力的同时,在数学教学和课堂管理中渗透社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少数某些方面有明显不足或缺陷的儿童,更要培养班级整体的社会能力,将数学课堂作为发展儿童社会能力的基本单位之一。

(一)教师素养的提高是更好地培养儿童社会能力的必要条件。

首先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发展学生社会能力。我国尽管一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往往只强调发展学生的学业能力,忽视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社会竞争力的增强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社会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学校教育理应把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纳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其次,教师要懂得儿童社会能力的基本知识及如何培养的方法。如把握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状况和特点以及培养内容和方法、懂得学校教育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具备了相关的知识,才能教儿童懂得怎样平等待人、相互支持,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友谊;才能帮助儿童克服羞怯、嫉妒、猜疑心理;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中交往,学会主动与别人交谈,增进互相间的了解等。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一些社会能力较低的儿童今后仍将处于较低或更低的水平。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水平,有耐心和修养,这样既能树立榜样榜样,同时对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的健康也将产生影响。

(二)数学课堂的人文性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必备的环境

数学严密的逻辑性、确定性、简洁性等理性精神固然可以完善人的精神品质,但根据小学儿童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点,理性和人文性有机融合、求真精神和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关怀的环境更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其一,人文性的数学内容有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生活化情境的设计、数学知识发展的历史、数学家的故事、课内课外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儿童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帮助儿童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人文性学习方式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些学习方式不但关注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也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良好的情感,提高学业成绩。而学业上成功的体验能够避免儿童因失败的数学学习经历给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对未来的生活带来的阴影。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还是发展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的途径。第三,激励性的学习评价增强了儿童的自尊自信。教师对儿童发自内心的、充满关爱的微笑抚摸,有针对性的赞扬赏识的语言,对学习能力欠佳的儿童的殷殷期待,对不同人格不同见解及儿童差异的尊重,使儿童的自我概念得到了发展。这种欣赏、宽容、民主、沟通的心理环境,使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有积极影响。另外,如果教师能经常性地正确引导儿童对他人进行积极的评价将有助于同伴友谊,不同观点的争论也可使儿童学会接纳并理解他人的观点,有利于儿童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三)合作学习为儿童社会能力发展创造了交往的有利条件。

合作学习是课堂上促进学生参与和交往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了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儿童的社会能力是在交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交往过程中学生通过体察、理解他人的需要促进社会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及和谐的人格,自我实现和健康精神,信任、交流、接纳和支持他人,有助于建立友谊的关系,减少冲突。 教师在确定小组成员的时候应注意在性别、能力、性格上达到平衡,这有助于同伴间的社会学习。小组成员间不同的任务角色也需轮流担当,有利于学生对多种社会角色的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之后小组成员需重新搭配,使儿童能有机会和其它小组的成员合作,扩大交往范围,而且教师应该创设儿童因需要而合作的情境,促进儿童间的主动合作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绩时,应对小组综合成绩进行评价,而不鼓励对个人的奖励,以此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教师应注意观察合作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和关系处理的方法,对处理恰当的行为予以激励和强化,对失败的关系处理应引导学生寻求原因和改善的方法。

(四)遵守课堂规则的训练有助于儿童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

生活中有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规则调节并制约着人的行为,从而使人类生活能够有秩序,学习并遵守社会规则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规则的遵守要从课堂规则的遵守中学习。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商讨并制定课堂规则,这样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为什么要制定规则,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除了学习知识过程中应遵守的学习态度方面的规则,还有很多与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为规则,如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及时收集、整理学习用品并轻拿轻放;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对不同的观点心平气和,尊重他人,如果有其他问题或想法时,可以先作好简单的记录,决不可随便插话抢话;发言举手,并要求说话流畅连贯完整,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合作学习中的轮流规则和坚持自己立场同时又不伤害他人的表达规则等等。教师应提醒注意,循序渐进,使儿童养成习惯。

儿童的社会能力不会天生就有,需要训练。学校教育绝对不能只偏重智育,而忽视对儿童更有影响的社会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方法,增强发展儿童社会能力的意识,将儿童应该具备的社会能力和关系技巧经常性地融于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1]黄天元.美国社会能力培养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6).

[2]方建移,张英萍.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46-47.

[3]丁怡,马玲等译.教师的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4.

猜你喜欢

规则儿童数学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