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现状
2013-08-15路艳霞
路艳霞
(新乡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高等英语专业教育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阶段,是英语高素质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渠道,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为主的新世纪,实行教育开放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契机。“开放”是新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是新时代英语人才应具备的标志性特征,以此为导向既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力,又有利于提高英语人才的竞争持久力和市场适应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面临着世界范围内大众化趋势的挑战[2],其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形成较为庞大的高素质待业群体,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与理工科背景学生的“就业面广”相比,文科学生展现出较为明显的求职劣势。英语类毕业生怀着“毕业后能端上铁饭碗”的美好愿望、经历了四年不同程度的拼搏和磨砺,却因生活在“象牙塔”中,对社会真实现状和实际需求了解甚少,获得社会信息的途径过于狭窄,且与相关实践接触机会少,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自身实际就业准备不足或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毕业时不得不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窘境。
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将就业准备仅仅局限于毕业当年的择业期所做的各种准备,却忽视了大学学段前三年期间的自身努力情况。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级是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得以锤炼的比较集中的时间段,是其就业潜力构成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大学生会根据自身需求和意向有选择地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团,考证,自主实习和技能培训等,从而提升就业潜力和就业可能性。
一、参与社团情况
就业准备阶段是实现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其准备形式和内容对高校就业率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加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增强自身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就业准备的一种校内重要方式,更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增加社会经验的主要实践形式。高等院校所设置的社团包括外文会、演讲与口才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分别从英语专业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及道德水平等不同层面提高和积聚大学生的就业潜力。从调查结果来看,约占83%的大学生曾参加过校内社团组织,而17%的毕业生从未参加过校内任何社团组织。随着英语专业就业形势的严峻态势的形成和就业率的逐年降低,大部分大学生就业意识中的“市场需求感知力”逐渐提升。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系统地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市场需求,以反思方式发现自身就业优势和不足,根据市场变化,有方向、有目的地提高自身就业潜力,自主地为就业做充分、长期准备。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社团活动,造成其所接触的实践机会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些学生认为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无任何价值或作用很小,且影响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认为校内现有社团不符合自身专业方向和兴趣口味,影响其参加社团的积极性和意愿,成为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二、考证情况
在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考证来增加自身砝码以实现就业理想。由研究数据获悉,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获得最多的四类等级证书分别为:普通话等级证书(74%)、大学英语四级证书(61%)、英语专业四级证书(47%)和大学英语六级证书(44%),而翻译证、导游证和商务英语证仅在10%左右,有的还不到1%,证书获得现状不佳。前四类证书都与关键词“英语”和“师范”密切相关,与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基本一致,即为中小学培养师资力量。然而,后三类证书含金量比较高,在扩大择业领域过程中所起作用较大,然而学生的获得情况却不甚理想,最主要是由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目光狭窄、短浅,把就业方向定格于英语教育行业,而无心涉足于其它就业领域,还有一部分原因应归咎于部分学生持有“考证无用论”,认为用人单位考察的是“实际能力或实践能力”,忽视了“有些等级考试也具有同样功效”,故而不愿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无用”的事情。实际上,考证过程也是督促学生学习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无论证书获得与否,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既深化和加强了其学习的方向和动力,也在无意识中培养和强化了自身的某些就业技能。
三、自主实习情况
实习经历也是大学生实施就业准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浸入时间长短及个人态度对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调查显示,在集中实习前,约占81%的英语教育专业大学生拥有或长或短的实习经历,无实习经历的学生人数约占19%,拥有半年以上实习经历的仅达15%。这些数据表明,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实习意识或实习实践意识薄弱,且大部分学生的实习时间不太长,多数为半年以下。众所周知,集中实习和学生自行实习是学生参加工作或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前者是学校集体安排并宏观掌控的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后者是在学生自主、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更突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由性,更能揭示学生愿意以市场为方向、灵活变通地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便使自身更为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就业尽早“未雨绸缪”。此外,很多工作单位和企业都把“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硬性指标,工作经历成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学习、实践工资少、自身惰性、对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实践意识薄弱等是有些学生选择不参加或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因而合理安排学习工作时间、增强学生实践意识和道德觉悟成为引导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重点。
四、技能培训情况
除考证、自主实习和参与社团外,一些毕业生还会参与一些内容多样、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如英语口语培训、教法培训、导游培训、计算机培训、茶艺培训、技能培训等。为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课题组共书面访谈了190 名英语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与学生问卷同时进行,调查得知,有140 名学生未曾参加过任何内容和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约占样本的74%,而26%的学生曾经参加过一项或多项专业技能培训形式。
由数据可见,参加人数较多的五种培训形式为:英语口语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辅导班教师培训、教学教法培训和微格教学培训,其培训效果按程度大小依次为微格教学培训(100%)、辅导班教师培训(88%)、英语口语培训(70%)、教学教法培训(63%)、计算机技能培训(30%),计算机技能是21世纪人才不可或缺的工具型技能,学生对该项技能比较重视,但该领域的技能培训效果却差强人意,实用性不强,获益人数比例仅为30%,这应和培训方式、内容及培训者自身水平有一定相关性,相反地,与英语教育直接相关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培训”效果达到100%,却由于非免费或收费过高等原因参加人数甚少。其它技能培训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系数也非常高,培训效果良好,但由于经济原因或精力原因,学生参加人数少,都不足5 人次,如礼仪培训关注于职场礼仪和面试礼仪,使受培训者系统了解多文化礼仪、面试技巧及沟通策略等,以便其在择业过程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外贸技能培训重点针对外贸相关知识及具体外贸工作流程,培训效果显著,有助于拓宽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却不被大多数人所青睐,参加人数很少,不到总数的1%;驾驶技能培训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技能储备,为就业增添了一项硬性条件,却也得不到广泛重视;导游培训集中于导游实践技能方面的准备,同样能拓宽就业面,然而参加人数只有1%,且由于培训内容、教法的局限性,培训效果也不太理想;外企培训能为大学生进入外资企业提供相关经验和知识,为其打开就业之门奠定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有一定效果,参与人却不到样本的1%。
从以上数据比例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从不或很少参与专业技能培训,自主性发展意识不强;专业技能培训范围不宽泛或不够多元化,只集中于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领域;一些专业技能培训缺乏实用性和动手操作性,培训手段单一;受经济条件限制,河南省高校或有关社会机构未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免费的或义务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拓宽潜在就业面。
大部分毕业生通过校内外各种途径提升就业潜力的意识已有所增强,实践已融入校园生活,成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但这种变化与市场经济的变化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合适的实践活动成为缩小这种差距的重要法宝,并为大学生长期与长远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机遇与挑战。毕业生的职业开拓与成熟不是一朝一夕即可获得的,而是需要个人长期的不断准备与积淀,更需要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总之,河南省人口众多,地处中原经济发展区,最终发展目标是促进中原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4]。其发展的关键要靠人才素质水平,需要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认清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有方向、有目标地充实、强化及调整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与能力,以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全面与可持续性发展。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周炳全,谢彩英.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解读编委会.《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解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