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市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

2013-11-30吴卫华王黔平毕长泉李亚君

关键词:唐山市唐山数据库

吴卫华,王黔平,毕长泉,李亚君

(河北联合大学 图书馆,河北 唐山 063009)

一、研究背景

区域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将某个区域内的信息机构集中在一个统一的共建共享体系当中,全面协调,将各自的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实现该区域内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约80 万种,外文现刊约15 万种,国内每年出版图书10 万余种,出版正式期刊近8 千种,国内外还出版大量非书刊文献。而且,书刊价格以每年20%左右的幅度递增,各地图书馆普遍出现了文献购置经费难以满足读者基本需求的尴尬局面[1]。对此,任何一个即使实力雄厚的图书馆,也不可能仅依靠自身把所有信息资源收集齐全,而必须依靠图书馆与情报信息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和“资源共建共享”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换句话说,只有通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才是满足读者需求的好途径。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地区,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大大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约投资,加速信息的快速传播,提高文献信息利用效益。

二、唐山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唐山市自开始全面推进沿海“四点一带”大规模开发建设,形成大开发、大开放的发展格局以来,唐山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如2007年唐山市科技局批准唐山学院建设的唐山市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平台、2012年唐山市科技局建立的唐山市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了唐山市信息资源共享;也有一些高校学者如唐山师专程少敏、华北煤炭黄晓鹂等作者分别就唐山高校资源共享、唐山地区医学信息共享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为唐山市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换代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智力资源保障,唐山市区域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水平依然是影响制约唐山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目前,唐山区域文献信息机构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农科院以及中学图书馆等几个部分,笔者在对唐山区域有代表性并能够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机构做了详细的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如下:

(一)资源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共享意识缺乏

区域图书馆及其他科研部门由于受自我满足意识、本位主义思想、重馆藏轻使用等思想的影响,缺乏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各单位之间缺乏统一沟通、协调,导致大量数据库重复建设严重。在调查的8 所机构中,购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有6 家,中国知网的有7 家。对于这些资源如果能够在协商的前提下集体出资共建共享,那么将节省很多资源。此外,数据库商为了经济利益,采取各个击破的营销策略,而各馆在数据库采购前没有沟通协调,也是导致重复建设率高的原因。

(二)特色资源共享不足,造成资源浪费

唐山现有的特色数据库都是各单位自建而成,基本没有实现共建共享。这主要受到各单位人员质量、开发系统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唐山各高校馆都采用了IP 地址封锁的网络技术,数据库只能自建自用。例如河北联合大学的地方特色知识库、医学特色数据库等,尽管涵盖文献专业、质量高,但区域内外对这些领域感兴趣专业人员无法访问,难以开展相关的研究,因而使得资源利用率很低。

(三)面向社会信息服务项目开展不足

调查统计表明,目前,只有唐山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供读者利用,驻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主要是针对校内师生的传统的馆、藏、借、阅、咨,有些高校如河北联合大学也开展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定题服务、学科馆员等服务方式,但针对校外用户的却很少。其它的文献信息机构甚至连门户网站都没有,其对外信息服务主要是针对用户需求或其专业研究的有偿服务。

(四)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唐山市文献信息机构分别归属于不同的机构管辖,造成了条块分割,如高校图书馆归属于各高校,公共图书馆隶属于文化系统,科技情报研究所隶属于市科委。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领导机构,各文献信息部门之间业务交流、文献信息资源交流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实现唐山市区域数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准备、实施、利益分配和网络维护问题等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给区域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唐山市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经济发展,信息先行。唐山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城市将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比较困难、资源优势正在失去、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解决信息获取、利用过程中的资本,关键技术、前沿的信息资源等问题将成为打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唐山经济转型的关键。

(二)提升区域内企业文化

据调查,唐山市各企业图书馆文献信息占有量总和严重不足,职工的文化素质得不到提高,文化生活与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企业文化层次的提升和再发展,其原因就是大企业对图书馆作用认识不足,小中型企业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图书馆建设。因此,在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下,依托驻唐高校图书馆,联合市内文献信息机构,同企业一道联手共建唐山市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企业提供短缺文献及数字化信息,提升企业文化和发展后劲。

(三)提高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区域性的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与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及其他文献信息机构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可以避免高校图书馆部分信息资源重叠,提高利用率;可以打破原有的封闭体制及其运行机制,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信息优势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地区文献中心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缓解区域性数字信息资源不足与社会对信息需求增长的矛盾[2]

目前,高校图书馆只对校内读者开放,只有市图书馆有电子图书信息资源可供读者利用,其他的文献信息机构甚至连门户网站都没有。可见,无论从网络设施建设、信息服务能力还是数字信息资源来讲,均无法满足唐山市区域读者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通过唐山市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这些文献信息机构资源不足与社会信息需求增长的矛盾。

四、构建唐山市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构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目的就是要打破单一资源整合的传统观念,将一切与图书馆行业发展相关的因素,如人员、技术、纸刊、数字文献、网络条件、管理体制等都视为资源,加以统筹考虑,进行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笔者认为构建唐山市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一)符合唐山地域特色的原则

唐山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必须符合唐山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唐山现代化技术发展高度,坚持高起点和高要求,根据唐山高校、公共、科技三大系统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特点,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有重点有分工地收集各种信息资源。对全市的优势产业钢铁冶金、水泥制造业、陶瓷、化工等以及未来产业所涉及的信息资源,应达到基本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建设适应唐山区域科技创新要求,具有唐山特色的比较完整的科技创新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二)既分工又协作原则[3]

要提高区域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规模和质量,各成员馆间必须根据各馆资源优势,加强联合、协调、分工、合作,按照整个共享系统的要求统筹规划各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承担不同的文献信息收藏任务,如在建设唐山区域特色数据库方面,可作以下分工:唐山市图书馆可以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重点介绍和揭示唐山整个区情、地情、人文特色及唐山地方志方面内容,河北联合大学主校区图书馆(原河北理工大学)可建立唐山优势产业数据库,如:钢铁冶金、资环、采矿、陶瓷等方面内容,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图书馆(原华北煤炭医学院)可建立医学、药学等方面专题数据库等。通过各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发挥区域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

(三)标准化原则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主要包括数据格式、描述语言、标引语言、通信协议和安全保障技术等的标准化以及数据管理软件、硬件的标准化。如不同图书馆开发的管理系统各不相同;即使各馆使用同一个系统,各馆的数据库建设也各自为政,其标准和格式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导致各馆开发的数据库无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因此,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各成员馆之间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的原则,而且要和国家、国际标准相统一,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互利互惠性原则

互利互惠原则是指参加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各成员馆都必须以整体利益为重,兼顾本馆利益,从整体上协调各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形成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各成员馆不论规模和基础如何,都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努力做到让参加共享的其它各馆能在某些方面受惠,即做到互惠互利。只有这样才利于相互合作,使资源共享的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

五、唐山市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及实现

笔者认为共享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五个层面:组织管理层、文献资源建设层、共享平台层及服务模式建设、馆员队伍建设层,如图1。通过这五个层面的建设,着力构建全市图书馆及其他情报信息部门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的管理、资源、技术、服务、人力的高度协调统一。

图1 共建共享体系建设层面图

(一)组织管理建设

主要是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唐山市科技局或文化局牵头,成立一个具有统一规划、协调组织能力的领导机构,承担全市信息资源的决策、组织、协调、管理和运行,负责各图书馆、情报信息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纵向、横向联合,使我市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走上高度组织化、制度化和有序推行的发展之路。

(二)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是共享的基础和源泉,文献资源层建设主要是各馆,尤其是承担学科文献中心任务的图书馆,根据本单位文献需求,结合全市共享体系的分工,做出实际的信息资源采购计划,对于整个社会使用率较高的科技信息资源,可由唐山市财政出资统一购买地区开放使用权,对于只有部分高校需要的数据库,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相关高校图书馆组团订购,节省整体采购经费。体系内的各成员单位要对相关学科的电子纸本国内外文献和数据库进行较完备的收藏,并能很好地融入全市共享体系中,同时各单位可结合各自特点和优势开展一些特色数据库和学科导航系统等的建设。

(三)共享平台建设

共享平台建设是共享体系建设的核心项目,这个平台是否能尽可能完整地整合各馆购买的电子资源、自建电子资源、纸本资源等各类文献资源信息,提供统一的门户网站和一站式的检索,并在不引起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情况下,方便快捷地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和共享支撑环境,是共享体系能否真正发挥良好效果的关键。同时,除了一个优秀的基础性的网络共享平台软件外,共享平台建设还包括:传统的通用借阅证体系(适度发放有效管理)、数字图书馆加工服务基地、区域文献资源联合备份存储中心、电子资源VPN 直接访问系统(作为基础共享平台软件的补充,需与数据库商商定开放的具体方式,并签订相关条款)、图书采访信息共享参考系统、人员培训基地、研究交流平台等许多可建设的子项目。以满足需求、发挥实效为导向,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和手段,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共享平台[4]。

(四)服务模式建设

基于唐山市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满足教育科研等文献信息需求及目前唐山市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唐山市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即以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为保障,以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技术支撑,通过信息资源统一检索,实现一站式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信息需求。并通过建立由市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确定服务社会的研究理念,实行各参与单位利益分享、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联动发展,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促进唐山市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五)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要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一批既懂得现代信息技术,又能钻研创新、开拓市场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即使有了充足的财力、物力,也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各单位、部门必须在人才培养,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方面,加快改革和创新。一方面,要搞好在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及知识产权等知识培训,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二是引进有用人才,选择性地引进具有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等复合型高级人才,以指导和开展信息数据库的建库工作,为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创造条件。

六、小结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存储所有的信息资源,主观和客观形势都要求图书馆工作者不得不考虑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目前,华北煤炭医学院及河北理工大学的强强联合以及建设发展中的唐山大学城均为唐山区域文献的共建共享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唐山市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必须从统一规划的高度着手,需要政府、高校、市图、其他情报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使服务范围相互渗透和延伸,满足社会各类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为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全面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1]王静芳,王丽娟.关于区域性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2):122-125.

[2]杜占江,马转玲,王金娜.建立区域性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以张家口地区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09(9):32-34,43.

[3]李子,张淼,邓玲.构建西藏自治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几点思考[J].西藏科技,2011(2):77-80.

[4]林泽明.安徽省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6):12-14.

猜你喜欢

唐山市唐山数据库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唐山市还乡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唐山市
唐山香酥饹馇圈
数据库
王大根
数据库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