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3-11-30张海芳张志

关键词:人格个体心理健康

张海芳,张志

(1.河北联合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2.柳州中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一、研究背景

研究表明,人格特点和应对方式是制约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人格是个体心理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受一定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心理层面看,人格是由不同成分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从社会行为层面看,人格在不同的时间、情景下影响着个体内隐和外显的行为方式,具有时间的延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人格作为一种广泛而稳定的个体内部因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格的差异会导致个体认知、主观体验及内部调控等心理因素的差异,产生相应的生理及心理反应,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当前,随着女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缺少对各种心理因素的深入分析。因此,了解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深入分析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对增强女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深入分析女大学生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指导。问卷采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Symptom Check List,SCL-90),Derogatis.L.R.1975年编制,共90 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 个因子。采用5 级计分法,因子分和总分分值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肖计划1997年编制,包括62 个项目,分为6 个因子: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把解决问题、求助归入成熟型,自责、幻想、退避归入不成熟型,合理化归入混合型应对方式,分别计算其因子分,高分表示该应对方式经常被采用,低分则表示很少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由钱铭怡等修订,共48 个项目,分为4 个因子:内外倾性(E)、情绪性(N)、精神质(P)和掩饰性(L)。以上三个问卷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二)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9月~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三所高校抽取了不同年级女大学生800 名,利用自习时间,进行集体施测,共回收问卷781 份,回收率为97.61%,其中大一215 人,大二181 人,大三200 人,大四185 人,平均年龄为20.85 ±1.45 岁。

(三)数据的收集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处理,SCL-90 评定结果与女性常模的比较采用t 检验,女大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与SCL-90 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及分析

女大学生的SCL-90 诸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都显著高于女性常模(P 均<0.001)(见表1)。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5 位的依次是强迫(31.88%)、人际敏感(23.43%)、抑郁(19.21%)、焦虑(16.13%)、偏执(15.75%)。如果以9 个因子中任一项因子分≥3 分作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则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女大学生有74 人,占9.48%。如果以9 个因子中任一项因子分≥2 分作为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则有心理问题的女大学生有471 人,占60.31%。

SCL-90 是评价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各个因子均显著高于女性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达60.31%,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9.48%,可见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这与方芳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与女生的性别特征有关,女生感情敏感细腻,胆小,爱思虑,处事交往中关注细节,缺乏安全感,戒备心理和自我保护心理比较强,导致她们在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方面问题较多;二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偏见给女生带来更沉重的压力,造成女生焦虑、抑郁情绪突出。

表1 女大学生与女性常模的心理健康比较

(二)女大学生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人格内外倾性(E)、掩饰性(L)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显著负相关,精神质(P)、情绪性(N)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与心理健康各因子显著负相关,求助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显著负相关(以上P均<0.01)(见表2)。这说明,在压力和应激情境下,女大学生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主动地调整、改善,解决问题以及寻求别人有效的帮助,有助于维护心理平衡,反之,采用不成熟、混合的应对方式,自我责备、逃避现实、自我安慰只能暂缓压力,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弱压力源的影响,所以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人格特征上分析,性格外向、为人处事开朗乐观、情绪稳定、态度温和、善解人意、能融入社会的女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更强,更容易找到心理平衡,这些人格特点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

表2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人格的相关系数(r 值)

(三)女大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解决问题、掩饰性(L)、内外倾性(E)对心理健康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性(N)、自责、合理化、幻想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总共可以解释30.2%的方差变异(见表3)。

表3 人格、应对方式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逐步回归分析

标准回归系数显示,情绪性(N)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最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刘连龙等的研究结论: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先天的生物学因素——情绪的稳定性程度,情绪稳定者遇到突发事件或内心强烈冲突时,能够在正确认知的作用下,以理性取代非理性,对周围的环境做出正确评估,个体的情绪状态始终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所以心理状态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现象。而自责是心理健康第二影响因素,如果在遭受失败时倾向于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苛责和贬低自己会引起自尊的损害和对能力的无信心,对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四、对策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对方式和人格特点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对此,提出以下对策:

一要开展女大学生建设性应对方式的心理辅导,帮助她们学会以积极成熟的方式来应对压力和应激事件。建设性的应对方式是指解决应激事件所作的相对健康的、积极的努力。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个体在压力情境下应对失败而导致的,所以采取建设性的应对方式是解决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是更富有建设性的。鉴于此,女大学生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她们对各种应激事件和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上,引导她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信念和态度,不要做无谓的逃避和自责,帮助她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成熟有效的多元化的应对方式,在面对压力和困扰时,培养她们沉着冷静、勇敢面对、理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她们认识到独立不是万事不求人,而是要做到对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负责,当个人不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困扰时,大胆向人求助并非软弱无能,而是聪明之举、最佳之策。

二要从人格特征入手,提高女大学生情绪自控力,培养开朗、乐观、自信的良好性格。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石。情绪是一种对人生成功活动具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潜能素质。通常女大学生情绪敏感,心境多变,微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表现出急躁、不讲理,所以女大学生要学会合理疏泄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要引导她们通过认知调整法调整情绪,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或内心强烈冲突时,以理性思维占居主导地位,保持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判断水平,适当化解内心矛盾和人际冲突。虽然内外向人格各有长短,但内向者在遭受歧视、冷遇或受到挫折的时候,无疑会感受到更强烈的心理冲击,而外向者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自信、乐观等特点,则使她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情境时,更多采用迎难而上解决问题或者大胆向别人求助的应对方式,既能缓解心理压力,又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要注意引导女大学生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外界环境中的人和事,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融入集体活动中去,加强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积极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三要根据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鉴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问题突出的现状,学校应该为女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加强动态管理,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女生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及时帮助她们摆脱心理阴影,尤其要进一步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及时发现,明确其存在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问题,适时进行危机干预。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进行挫折训练,交友技能培训、求职技巧培训,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使其以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面对自己、他人与社会,以理性的思维分析看待女性的地位和发展,使她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正视社会现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敢接受挑战,才能在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刘帅,肖蓉,赵欣.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1131-1132.

[2]Van Tilburg M A L,Vingerhoets Ad J J M,Guus L Van Heck.Determinants of homesickness chronicity:coping and personality.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9,27:531-539.

[3]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38-41.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3l-35,109-115.

[5]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17-323.

[6]方芳.343 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校医,2008,22(6):662-664.

[7]魏春娟.某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9,1(23):30-31.

[8]刘连龙,胡明利.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6):96-99.

[9]吴小苹,陈雪玲.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2):224-226.

猜你喜欢

人格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