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课教师应如何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2013-08-15陈丽芳
陈丽芳,陈 亮
(1.河北联合大学 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2.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历来深受高等院校的关注,甚至有的将其列为教学研究或教改研究的项目而倍受重视。然而,从客观上、以及现实的操作上来说,许多高校的做法却往往恰恰完全相反。这一切皆源于我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错误理解和认识。目前河北联合大学处于博士授权点检查的关键时期,对科研的要求很高,作为比例很高的基础课教师而言,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至关重要。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基础课教学经验,对之作一些思考分析。那么,首先科研与教学究竟有何关系呢?
一、正确认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高校担任基础课教学的教师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想法:“我担任基础课教学,基础课不容易搞科研;况且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搞科研工作,搞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把教学搞好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从思想上认清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钱伟长院士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经提出:“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该论点深刻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当中,必然会深刻地领悟到科研与教学实乃“一体不二、相辅相成”之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说,科研、学问才真正是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亦更是“高质量教学”的根本、绝对的保障。于大学而言,教学必须以科研为根本前提及保证,因科研与学问乃是教学的本质、灵魂及内容;同时科研也必须通过教学来促进,因教学是表现科研的现象与形式;二者一体不二,相辅相承,不可分割,浑然一体,辩证统一。又于主次关系上来说,因教学的本质及灵魂乃是科研与学问,故科研是本质、是内容,教学则是表现科研之必然必须的现象与形式。
大学教师之本怀便是做学问、搞研究,以精深广博的学问强有力地支撑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大学教师们还首先必须是个学者,必须拥有学者的浓烈情怀及高度自觉,是纯为做学问、传授学问而来大学任教的。只有作到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本质上、内容上、客观实践上为大学生们提供真正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为令学生们无限敬仰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师。不做科研,只讲好课,充其量,你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教师。
从思想上认清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科研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和有力支撑,有利于基础课教师积极的投入科研工作中,将其作为更好的实施教学的动力和源泉。
二、教育科研与专业科研
对高校而言,我们所讲的科研分为两类:教育科研和专业科研。教育科研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即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问题的研究。一般来讲,许多观点认为:基础课教师应该以教育科研为主,专业科研为辅。但是,由于不同高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职称评定和业绩核定等问题,不做专业科研的基础课教师会陷入被动,导致了高级职称比例低、工资低等无奈的局面。因此,基础课教师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教育科研和专业科研,是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体会,谈谈个人观点。
(一)教育科研
在基础课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每一轮的教学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那些坎坷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记录的内容。每个学期开始准备一个小册子,随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知识点的讲课技巧、学生提出的问题及自己瞬间的想法。到了学期末,教完一门课程时,利用假期整理自己一个学期中的讲课技巧、对教材的质疑及想法体会,总结凝练,试着撰写教改论文或申报教改项目。这样做,既可以反思你的教学,又可以锻炼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科研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自身的职称评定和科研业绩准备了材料。如此从教研论文起步,逐步拓宽知识面和业务水平,为将来的学术论文撰写及自然科学项目申报铺平道路。
另外,由于基础课存在着知识结构较为稳定、多位教师教授一门课等特点,教师之间可以成立教育科研小组,定期讨论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结合学科特色,研究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申报精品课程、撰写优秀课教材、申报教改项目。
(二)专业科研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教师应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的社会作用:一是,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人才;二是,搞科学研究,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作为高校教师,搞好教学是本职工作,也是我们应该担负的神圣职责,但仅仅局限于此,还远远不够。
作为基础课教师,确实存在着教学任务繁重、搞专业科研的时间少等问题。而且由于基础课一般都没有自己的专业学生,没有毕业设计环节。因此,导致了基础课教师研究专业科研的热情远远比不上专业课教师。
以理学院为例,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四个学科中只有应用数学有自己的学生,其他学科均担任全校的公开课。而且,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经过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知识传承,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成型并根深蒂固,从自身专业上创新很难。计算机学科形成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存在着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的速度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况且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均是已经得到用户认可的软件,相对较为成熟,并不能紧跟前沿的知识,从自身专业上创新的难度也很大。那么,在这种局势下,基础课教师应该如何开展专业科研工作呢?笔者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从自己专业上直接找科研突破口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进一步深造(上学或出国),接触到国际国内前沿的几率较大,能够较快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但这种情况在基础课教师队伍中占据的比例不是很大。因此,大部分基础课教师可以结合河北联合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针对自己个人专业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突破口。
(1)与其他专业学科教师构成科研团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比如:数学教师可以担任项目中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模拟计算部分;物理、力学教师可以实现动力学特征分析及模拟部分;计算机教师可以完成软件实现部分。
河北联合大学集采矿、冶金、材料、建筑、自动化、电子、医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是一所综合性强的大学。由于唐山钢铁公司、冀东水泥厂、开滦等许多重工业座落于我们的城市,与其联合开发的科研项目有很多。其中,许多项目均要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并对产品状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计算和数值模拟,并用计算机仿真验证。因此,作为基础课教师,我们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学院,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寻找契机,发挥自身专业的特点,将个人专业优势融入到其他领域的科研工作中。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研究思路,并在实践中检验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科研业务水平,并最大限度的避免“纸上谈兵”。
(2)依托本学科特色,构建合理的科研梯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位教师的个人能力,集群体的力量进行科学研究。有阶段研究成果后,可以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合工程问题,进行模型仿真验证。
总之,科研工作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显示出它的威力。只有将教育科研与专业科研结合起来,齐头并进,才能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
高校教师的科研有别于科研院所的科研。科研院所的科研导向是满足社会需求,高校教师的科研导向是:一是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二是满足社会需要,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如何将教育科研成果和专业科研成果更好的融入教学中一直是人们致力于研究的问题之一。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个人想法。
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业科研的比例把握也应该不同。由于我们所面向的学生有三类:本科生、继续教育学生、研究生,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讲科研融入课堂中。
1.本科生
对本科生的教育,要注意几个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是最起码的。而最重要的,还要有获得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的能力。自己获得知识是科研工作中的第一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研究教学方法并留一定的空白给学生(留白教学),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阅读补充教材知识,拓展科研思维,对培养高素质、适应力强的人才来讲是非常必要的。
基础课教师给本科生授课,由于课程知识较为稳定,应该教育科学研究与专业科学研究并重,适量的加入专业科研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思维空间。例如,在讲解《VB 程序设计》课程时,讲到外部接口与数据库链接部分时,本人将自己所做的《水泥熟料强度智能预测系统》项目中的VB与MATLAB 链接并调用SQL2000 数据库的预测软件进行课堂演示,结合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讲解其编写过程及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横向思维能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许多学生对基础课存在着很大的偏见,认为数学、物理、力学等课程没有什么用,与自己的专业相距甚远,这种心理上的问题导致了对课程没有兴趣,缺少学习的动力。因此,基础课教师在本科生课堂教学中应该是教育科研与专业科研并重,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合理的切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让他们看到基础课是专业课的支撑,做专业研究离开基础课的支撑是寸步难行的,用实例来说话,比我们讲任何大道理都起作用。
2.继续教育学生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接受教材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本人在课堂上一般要采用“讲练课堂结合”的教学策略,结合丰富的实例讲解课堂内容,讲完一个知识点马上布置一个习题课堂完成,这样既可以维护课堂秩序、又能使学生充分消化吸收知识,从而进一步应用。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育科研为主,研究合理的、适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准备合适的案例尤其重要。
3.研究生
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实施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将最关键的知识点讲解清楚,其余知识可以作为课下自学的内容,力求在课堂上穿插新的知识和相关的边缘学科,扩展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知识面;作业可以用留论文题目,让同学们查阅资料完成的形式。
研究生应该更加重视如何总结前人的经验。做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能力,不单是自学,而且要能够总结前人的工作,把已经定论的东西写得更明白。定论的东西一般都出了书,还有一些没有定论的东西,能够分析各家之见,用你的观点来分析各个不同的人在共同领域里的不同见解,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很明确地表明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就是说还不成熟,不成熟的原因是因为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研究生就需要有这个能力,知道全世界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道路在研究它,每一家都有缺点,每一家都有他的优点,而你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是很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自己工作的方向与范围,以及解决这个现在还没定论的一些根本问题的措施。这是研究生必然要学会的能力。担任该阶段学生教学的教师,自身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科研为基础,带给学生最新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并为学生指明方向。
基础课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的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学过程这一手段,将科研的本质和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
四、结束语
总之,基础课教师要辩证的认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理解科研的分类并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向投入精力研究,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融合到教学过程中。科研经验和成果的积累,会逐渐增强教师的成就感,提升我们的学术水平和学者气度,同时,科研能力的迁移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目前河北联合大学正处于博士授权点审核阶段,作为基础课教师,如果我们能够从科研入手,进一步丰富和支撑自身的教学工作,使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那么,我们将会为联合大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基础课教师的未来也会因此而更精彩!
[1]钱伟长.钱伟长院士论教学与科研关系[J].群言,2003,(10):20.
[2]张树英.浅谈教师教学与科研及学科发展的关系[J].决策参考,2010,(6):50-51.
[3]郝玉柱.高校教师如何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