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长远,规范体制,建立标准,互惠共赢——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2013-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教育

徐 蕾

(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迫切的需要,教师教育深具价值性和实践性,不仅要引导师范从业人员养成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并且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在自我探索中形成对教育的认识与践行。实践教学是实现师范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基地则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条件,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使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功能作用,是保证和深化理论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既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加强指导课程理论的学习,学以致用,又可以利用实践基地进行某些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将专业实习、实践和社会服务以及就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一、建立大教育的实践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菲利普·库姆斯主张“教育就是‘学习’,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年龄发生的学习。教育是终生过程,包括从最初的婴儿时期到生命终了的所有时期。”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为了与其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研究皆指出,教育培养的是“人”还非仅仅是“才”,教育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人性完善、人格健全即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活品质、心灵充盈的提升上。在终身教育时代、学习型社会中,人人皆是学习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相对以往的教育,现代教育的时限不再局限于正式教育、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在校学生,教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现代教育更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特点、发展需求和个性心理特征,鼓励和促进每一个体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树立大教育的教育理念,着眼于人的整体培养和提升,将教育变成个体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将教育变成个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贯穿个体的一生,并自发自觉地进行。同时树立大教育的实践教学理念,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拓展和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和完善,培养专业知识、专业制度和专业精神,将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养成贯穿于整个教育专业实践中,贯穿于教师终身职业规划和建设中。

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途径,提升实践教学内涵

我国有丰富、优秀的教育传统,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师生关系都有系统的认证和研究,随着现代教育观、价值观、知识观的演变和发展,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和途径都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发展。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途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在做中提高,在实践中提高,不断丰富和提升实践教学内涵。比如,从内容上说,不仅可以进行学科教学理论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可以进行师德建设、班级管理、心理辅导、社团建设、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学科竞赛、学术研究等学习和养成,能将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科研、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打造成一体、系统、规划、科学的内容体系,均衡发展,齐头并进;从途径上说,除了传统的理论课学习、说课、试讲外,还可以结合观摩、体验、模拟、参与、研究,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低年级师范专业学生可以借助志愿者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提前进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切身体验,有助于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高年级师范专业学生可以尝试参与课程和教学改革试验和课题研究、会更有利于他们形成职业理想,促进他们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对教育理论进行理性思维和批判反思。

同时要调整实践教学计划,规范实践教学实施。一是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二是要规范实践教学的实施。改变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制定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编写统一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三、建立实践教学规范体制,完善制度保障

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是实践教学正常运作、有序发展、规范管理、科学规划、实用高效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有章可用,能有效确保实践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统一协调,便于操作。通过制度来保障和规范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基地的运行水平。

1.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涉及实践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衔接、实习分配与保障、人员联络和沟通、实践总结与改进等等,任务众多、分工明确,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功能发挥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各级教学学校、师范院校及其相关部门、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等的通力配合和协作,必须通过建立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目标与要求,强化执行力度、管理力度、实施力度、督办力度,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责权分明、民主管理、加强监督、奖惩有度。

2.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指标与内容,对实践教学效果、组织实施、方法流程的监控能有效、及时地诊断、调整与更正教学过程中的偏差,纠正违背现代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的教学行为,从而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3.建立过程考核体系。现代管理学中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和过程改进四个部分,而教学过程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实践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时因地因人不同都应及时、准确地进行调整、补充和改进。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及其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计划要求、组织措施、实施策略进行过程跟踪与管理协调,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建立效能评估体系。效能评估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以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消耗,为教育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以争取较高的教育质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强调内部的组织建设和实际运作状况。对实践教学进行效能评估即运用目标分析法、系统分析法,考量实践教学目标与效果的一致性、可操作性、相互独立性、整体完备性和等级可行性,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与内容,通过评教评学、社会评价、教师互评等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激发活力、控制流程、合理结构、实现效益。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实践教学品质

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是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管理方法、学术研究不仅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的模样示范,是实践教学水平和效果的保障。要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师资年龄、性别、学科、学历队伍结构,精心选派富有深厚理论基础、实践教学经验、管理方法和学术研究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方面教师到基地进行专业指导、管理和研究。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尝试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为师范生配置“成长导师”,系统指导师范生的校内外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打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操作中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弊端。加强对教师管理,定期开展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训和考核,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广大教师投身到实践教学工作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发和维护以及实践教学开展所需经费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费投入是提升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与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实践教学单位应加强沟通与合作,本着共建共赢、互惠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和教学实践优势,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共同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和研究。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实践教学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探索校企共建模式,通过不同层面的协议(合同)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做好各单位和部分之间的合作发展规划,逐步开发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基地所在单位的合作共建与广泛交流,提高校外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丰富产、学、研合作项目,从而将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实践教学、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开发服务。不仅可以建设成为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将基地建设成为师资培养中心,教学改革实践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研发中心。

六、搭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师范院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可以探索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建设,依托学科优势和基地优势,强化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渗透。尝试将理论强化学习、模拟操作实验、课件制作优化、学术研究讨论结合起来,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和科学研究方法与思路试验创新。同时鼓励师生积极教育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将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结果起来,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科研成果转化与教学运用起来,不断深化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通过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还能将师范生在校学习、职前培训和职后提高有效结合起来,对于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非师范专业学生,也能弥补专业上的不足,弥补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考试)的不足。有助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提升、专业理念和素养的提高、专业水平与能力的加强、学术能力的习得和深化,从而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和发展。

[1]菲利普·库姆斯著.赵宝恒等译.世界教育危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9.

[2]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75.

[3]赖志群,杨志坚.用“大教育实践教学观”构建高师教育实践教学体[J].江西教育科研,2006,(8) .

[4]张云.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意义与路径手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题解教育『三问』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我的基地我的连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