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二期植入矫正儿童进行性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8-15田萍喻应贵杨洋
田萍 喻应贵 杨洋
(1.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四川 成都610041;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四川 泸州646000)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眼病之一,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1]。但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本身屈光状态不稳定,加之术后易于发生强烈的炎症反应,白内障摘除后,常出现眼轴增长和近视漂移[2]。因此,通过调整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可适当预防3岁以内儿童术后出现大幅度的近视,但仍有部分患者手术后出现高度近视。
最近,阿特森人工晶体用于矫正成人高度近视在美国已经获得FDA批准。该晶体有两个钳子一样的襻,通过它可以夹持虹膜而将晶体固定于虹膜之前。我院自1999年采用阿特森人工晶体成功矫正儿童白内障术后进行性近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1999年6月到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8例单眼完全性白内障患儿,年龄均小于1个月。均无先天性白内障家族史,身体健康,无其他先天异常。术前通过超声和CT检查排除网膜母细胞瘤或其他病变。行白内障摘除手术联合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6个月,术眼出现-4.0—4.5D近视,而健眼为+1.0—+1.5D。因父母不配合,未能佩戴眼镜或隐型眼镜。患儿表现为高度弱视,隐性眼球震颤和术眼大幅度内斜。视轴区未出现明显后囊膜混浊。此后因这部分患儿失访,直到3岁左右再次来检查。此时,患儿裸眼视力(Allen图片视力法)分别为健眼15/120—0/120,术眼1/200—2/200。术眼内斜为20°—30°,伴有隐性眼球震颤。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结果为健眼+1.0—+1.5D,术眼-15.0D—16.0D。接触法测量眼轴长度分别为健眼22.02mm—22.12mm,术眼25.02mm—25.22mm。裂隙灯检查健眼正常,术眼周边前后囊膜轻度混浊,患儿囊膜有纤维化。
1.2 方法
行阿特森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二期植入。具体如下:12点位做标准6.0mm角巩膜隧道,10点和2点处做前房穿刺,前房内注入2.3%透明质酸钠(HealonⓇ5),使用镊子将13.0D—14.0D阿特森晶体(202型,光学区5.0mm)塞入前房,并固定于虹膜上。12点位做周边虹膜切除,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切口3针,手法吸除粘弹剂。
2 结果
术后视力由1/200—2/200提高到20/400—25/400。术眼屈光度为2.75D—3.25D。术后9个月,屈光度保持稳定,未出现虹膜炎,晶体居中良好。手术后,也因为眼球震颤未能成功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术后,患儿父母较为配合,一个月后开始遮盖健眼进行弱视治疗,视力未能再度提高。
3 讨论
单侧性白内障术后进行性轴性近视是一个常见现象。当出现进行性近视时,应考虑有无青光眼。对于这种高度近视,应强制使用隐型眼睛或眼镜进行矫正以防出现弱视。对于我们的病例,因为患者不能完全配合这种治疗未能成功。如果技术允许,也可以试用人工晶体取出手术[3]。但部分患者,因为人工晶体已经导致晶体囊膜纤维化,如果进行晶体取出,很可能造成玻璃体脱出、明显出血,或伤及残留的前囊膜,不能再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内[4]。因此,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可能影响角膜内皮和眼压)[5]或采用技术更为复杂的巩膜固定性人工晶体成为唯一选择。
阿特森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个更加容易进行的方法[5-6]。将阿特森晶体用于儿童白内障最早是由Van Der Pol和Worst报道[7]的,他们对38眼进行了无晶体眼阿特森人工晶体植入。但阿特森人工晶体植入后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据Budo报道[8],成人接受这种手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4.8%,手术后3年时,则降至0.7%。到目前为止,对儿童阿特森晶体植入后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情况尚无报道。在儿童,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可能更为严重,因为他们的依从性较差(揉眼)。但是,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似乎主要发生在手术过程中,而不是明显的连续性丢失。
在本病例中,因为眼球震颤,术前和术后都未能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手术后患儿屈光不正由-13—14.0D显著降低至-2.75—3.25D。尽管有高度弱视和眼球震颤,患儿左眼术后视力仍然较术前有所提高。有必要对更多病例,更长随访时间和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进行进一步观察。
1 姚瞻,谢立信,黄钰森,等.折叠式人工晶体治疗儿童白内障的初步报告[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9(8):488-489.
2 冯江虹.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9):826-827.
3 谢立信.人工植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0-240.
4 杨化学.人工晶体取出11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0):144-144.
5 Landesz M,Worst JG,van Rij G.Long-term results of correction of high myopia with an iris claw phakic intraocular lens[J].J Refract Surg,2000,16(3):310-316.
6 Lifshitz T,Levy J.Secondary artisan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for correction of progressive high myopia in a pseudophakic child[J].J AAPOS,2005,9(5):497-498.
7 van der Pol BA,Worst JG.Iris-Claw intraocular lenses in children[J].Doc Ophthalmol,1996-1997,92(1):29-35.
8 Budo C,Bartels MC,van Rij G.Implantation of Artisan toric phakic intraocular lenses for the correction of astigmatism and spherical errors in patients with keratoconus[J].J Refract Surg,2005,21(3):2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