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问题与反思
2013-08-15赵玉生
赵玉生
(昭通学院 教育系,云南 昭通 657000)
作者系昭通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一、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提出的教师培训计划存在政策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失误
教师培训是教育事业的战略举措。“骨干教师国家级教师培训”是“跨世纪园丁工程”,“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是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建设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是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实施计划,对全国一千多万教师实施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是“国培计划”……。然而一系列的教师培训计划的阶段、政策和重心是不同的,因此反映在教师培训的文化、教师发展的模式、规范操作的机制应该是不同的;当我们一味强调政策是促进人们更新观念力量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教师及培训者的切身感受?当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目前确实没有实力解决“老少边穷”地区师资培训任务的时候,培训者队伍专业化问题、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问题、学校教育中的工学矛盾问题、教师培训的经费补贴等问题会不会是一个令人头痛的现实问题?而教师培训团队的建设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的严峻问题,当政府对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师教育机构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资格审查、方案鉴定和效果评价的时候,当教师培训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时候,当教师培训团队的异质性构成和组合成员的流动性在使教师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的时候,教师培训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师培训中教师没有强烈的动机
从内部动机来看。首先,教师培训是政府提出的自上而下的要求,所以是不得已而完成的“政治任务”,所以,无论是作为培训者的教师还是作为学习者的教师,他们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其次,教师工资的低下使教师失去了培训的兴趣,有些教师忙于第二第三职业,无暇顾及教师培训;再次,教学生活中,教师的人身自由被限制,教师的创造力被泯灭,教师在实际教学生活中面对的更多使要求、强迫、批评甚至恐吓,教师的专业权利已经逐渐被淡化;最后,因为教师培训的成本比较高,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校的教师不愿意参加教师培训。而从外部条件来看,首先,培训过程中培训者的培训理念有待提高,教师培训不仅是培训者给学习者灌输理论和知识,教师培训是要转变学习者的观念、坚定学习者的信念,提高学习者的能力、变化学习者的行为,展开学习者的思维,启发学习者的灵感;其次,教师培训科目的设计没能反映教师的真正需要,教师培训课程没能内在需要,比如,教师培训中缺乏对教师成功经验的研究,而这才是学员最迫切了解的,培训者抽象而空洞的理论让学员昏昏欲睡,而骨干教师又限于自己理论水平低下、书面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把教学实践符号化、客观化对象化,因此自己的教学经验无法被别人学习和研究;最后,教师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言堂”现象,培训教师无视学员们的思考权和想象力。
(三)教师培训存在着实际上教师的行动障碍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学习者听专家讲座时很“激动”,看人家讲课时很“感动”,自己回到学校却“不动”。究其原因,除了学习者不愿动、不能动、不会动以外,更主要的是目前存在着的升学压力、考试评比、以及繁重的教学任务。当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们中间还存在着懒惰主义、保守主义、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思想,还存在着只注重课堂事务的个人主义教师文化、为争夺权利和资源而分化的教师文化、被要求围绕行政人员的意图和兴趣而硬造出来的“合作文化”、而唯独没有形成开放、互信、真正相互支持的合作文化。我们认为,上述思想和文化都会给教师培训和课程改革设置人为障碍,会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于是我们就要认真考虑这就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即教师培训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我们要在实践探摸什么样的教师培训呢?
二、关于教师培训的对策研究
(一)教师培训制度的法制化
教师培训需要法制化的培训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的法制化强调的不是今天一个“方针”、明天一个“指示”、后天一个“决定”,也不是今年一个“纲要”、明年一个“意见”、后年一个“计划”,目前教师培训需要一个标准,一个真正具有法律意义和法规作用、能够有效规范且约束教师培训及教师发展的专业标准:有了这样一个专业标准,教师专业发展事业就有了内在的依据;有了这样一个专业标准,各地教师培训工作就有了专门的培训机构;有了这样一个专业标准,教师培训队伍才有可能专业化、教师培训内容才有可能优质化、教师培训方式才有可能多样化、教师培训实效才有可能具体化;而没有这个标准,就不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就不能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就不能达成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我们认为,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教师教育必须努力的方向,是政府必须主要承担和全力保障的教育行为,因为接受培训和实施培养一样都是教师最基本的教育权利,法律必须通过各项《标准》的制定确保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充分享受这一基本教师权利。
(二)教师培训队伍的优质化
教师培训需要优质的培训队伍。有了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不一定就会有专业化的教师培训队伍,要确定教师培训的有效性,除了加强各地教师培训机构的资质论证制度以外,应该重点加强对教师培训师的培训。一个有效的教师培训师应该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相应的知识、思想和行动能力的人;是一个自己学习又善于向别人学习,同时又能引导别人愿意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与学习者形成亲和力、善于创造愉快学习气氛的人;是一个善于驾驭问题,善于浓缩别人的思想有着极大悟性的人。这样的人不会是一个只会讲教育理论而不懂基础教育的人,不会是一个只会谈学校管理而不会管理班级的人,不会是一个只会讲学科知识而没有教学能力的人,不会是一个只会登名造册而不能给予教师任何帮助的人;这样的一个“全人” 应该是一个教学专家、学术专家和培训专家的“合体”,而不应该只是一个“讲”师、管理师、设计师和操作员的“独体”;他应该是一个教学方面的名师、管理方面的大师、课程方面的熟手、学术方面的内行,他不仅能开发出具有真正意义的教学用书,还能书写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感触,并能帮助大家走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这才是一个理想中的“培训师”。
(三)教师培训目标的明晰化
教师培训目标的要清楚。教师培训不是政策需要,也不是政治任务,培训是要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习支持,培训要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培训要有人的价值的实现。人不仅是符号化的存在物、文化的存在物,人更是能动的实践存在物。教师培训总是要涉及人,涉及人的情感和价值,所以培训者要多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待教学活动、培训的目的是在于帮助教师改进实践教学,而不是为了完成什么“政绩工程”;培训是不应该是“劳民伤财”教育形式,而应该是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培训不要走形式,走过场,劳民伤财,“竹篮打水”:培训着和学员通过培训活动各自都应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培训结果要有相应的量化和质的评价标准;培训者自己更要把《意见》和《标准》理解透彻,并用学员容易理解的方式把新课程精神讲清楚、讲透彻,使教学新观念能够真正地深入到学员的思想意识中去,使教师的思维方式发生可见的变化。
(四)教师培训内容的科学化
教师培训需要优质化的培训内容。就培训者而言,培训内容的设置和培训方法的选择必须经过系统的训前调研和科学的训前设计:参加培训的教师一般都有着丰富地教学经验,然而他们教育教学生活中仍有许多的困惑和疑问,如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结合问题、业务水平和基础素养的整合问题、条件支持和自我鞭策的融合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遵循培训的学术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选择与审核那些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热点、难点和实际问题,以校为本,以实践案例为本,充分开发和利用学员自身培训资源,打破僵硬的“坐式”培训模式,增加教师的实践学习机会,避免培训过程中空洞、贫乏的理论灌输和讲解,关注教师目前最确切的问题,真正实现讲座与活动相结合,见习与讨论相结合。所以培训者应该以隐喻和描述的方式来引发对话和体验;培训者的角色是要做“平等者中的首席”;培训者要充分发挥学员的自组织作用,经过小组讨论和经验交流学习,促进学员同志们的认真学习。
(五)教师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培训需要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教师培训的方式应该是:共同参与、平等对话、多种方式。根据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要反对主客体对立、提倡信仰多元化;强调不确定性和差异行、反对绝对普遍性;推崇对话、主张人际沟通与关系重建。因此,培训者与学员要在平等和热情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对话。教师本身就是“教育者”,教师在教师培训中“成为”了“学习者”,教师是培训过程中的“资源者”,培训者不应该只是“培训”教师,还应该向他们学习,研究他们的教训经验;教师培训师必须认识到每个参与者的观点都十分重要,须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访谈、辩论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师要鼓励参与者调动自己的已有的经验,激发参与者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培训师可以考虑让参与者在试验班讲几节观摩课,然后大家在一起研讨,培训者进行引领和指导后,学员们再进行讲解和观摩……。
(六)教师培训过程的艺术化
教师培训需要艺术化的培训过程。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只给学员提供教育教学有关原理和规则的知识,这种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培训思想只注重逻辑和理性,把人原子化、机械化、工具化,让受训者心中感到的是复杂理论的生涩、教学生活的虚无和实践教学的无奈,因此迫切需要破除与克服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消极影响,实现教师培训的艺术化过程。因为教师培训的对象是人,是各具特色具有一定价值观的成年人,是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知识分子,教师心中有自己的教学认识;他们认为实际教学过程的多变性更多依赖于直觉能力、非理性和艺术才华,有赖于教师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技巧、及灵感以及实际体验。所以教师培训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案例教学与综合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集中培训和影子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以学校为基地、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为驻地,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学实例,给教师提供多种解释,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理解新的教学思想。
(七)教师培训管理的人性化
教师培训需要人性化的教师管理。人性化教师管理包括宽容、关爱和灵活三个方面的特征,因为一味地管束、要求和指责不能激发受训者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认为,公平的培训机制、宽松的人文环境、平等的人际交流、宽容的培训心态、到位的人文关怀才能激发起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和热情,使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培训中来,促进教师培训行动的绩效。因此,教师培训需要从政策制定、材料研发、对象选取、过程控制方方面面都需实施要人性化的管理,如必须考虑中小学教师假期间、双休日之间要不要参加培训的问题,必须考虑给予参训着在培训时间、内容、形式上有更大的选择性问题,必须考虑教师培训上的要求和诉求以解决工学矛盾问题,必须考虑培训过程中体现受训者的主体地位问题,必须改变受训者“奉命”学习和被迫”学习现象的局面,必须帮助教师解决教师培训过程中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等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培训必须尊重学员的人格、价值及合法权利,不能过分强调、限定和控制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行动,不要过分要求追求培训场景的热闹化而违背学员的意愿,更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愚弄群众甚至自我神话。说到底,学员教师的收获感和直觉才是培训效果最直接的体现。
(八)教师培训工作的常态化
学校是教师教学和生活的田野,课堂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效果的天堂。学校为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校际合作、网络课堂不断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教师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专家指导练习、微格自我诊断、案例学习、自学与导学、等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关注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透视教育内在的本质;通过社区学习、生活学习和“后喻”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教师要积极作新课改的实践者、示范者 、促进者,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人格价值。同时,学校也要努力调节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学校要真正以校为本,从内部找问题、找原因、找解决办法,积极寻求多方面的协调和帮助;学校要认真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大力倡导“参与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并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学会用多把尺子衡量教师,鼓励教师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