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 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

2013-08-15唐艳萍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幽门胃肠

刘 莹,李 平,唐艳萍

(天津市南开医院a.消化内科;b.内科,天津 300193)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为人体胃肠道的寄生菌,它通过刺激局部的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引起炎症反应。 HP 感染已被公认是胃肠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其临床治疗也相对较成熟。 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HP 感染在某些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关系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 HP 感染与心脑血管疾病

现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明显上升,除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之外,研究发现HP 感染亦与其发病有一定关系。

1.1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Mendall 等[1]1994年首先报道了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明确提出HP 感染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Martin de Argila 等[2]发现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HP 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证据,甚至年轻的HP 感染者也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HP 感染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可能有[3]: 1)HP 感染致脂代谢紊乱,TG 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TC 下降,致血管硬化、粥样斑块形成及狭窄。2)长期HP 感染致血液氧自由基水平明显升高,损害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易致粥样斑块形成。 3)HP 感染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 水平升高,导致血液中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浓度增加,损伤或加速损伤血管内皮。 4)血管内皮受损,动脉硬化产生的热休克蛋白与HP 感染产生的细菌热休克蛋白有相互激活作用,可加速血栓形成。 5)HP 感染可引起胃肠炎,VitB6、VitB12、叶酸等缺乏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从而促进动脉硬化发生,成为其致病危险因素。

1.2 脑出血

陈改婷等[4]发现,脑出血患者HP 特异抗体IgG、IgA、IgM 的阳性率较健康组有显著差异, 与oxLDL正相关,与HDL 负相关。oxLDL 为被氧化的LDL,它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中毒、坏死、脱落,同时管腔内的免疫源性增加, 在血管壁内形成抗原体复合物,激活的补体系统使动脉壁损伤,血管壁破裂,脑出血发生。 另外,oxLDL 可使血管舒张能力降低,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易致血管痉挛, 诱发脑出血发生,HP感染作用于血管内膜,使部分血脂代谢异常,促使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故HP 感染致脑出血发病率增高。

2 HP 感染与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

近年来有关HP 感染与糖尿病关系的文献诸多且说法不一。糖尿病患者HP 感染率可能升高,原因可能是[5]:1)HP 具有传染性,糖尿病患者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受损,易发生各种急慢性感染。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造成胃动力不足,致食物滞留胃内时间延长,刺激G 细胞分泌胃泌素,使胃酸增加而致胃黏膜损伤,同时幽门松弛致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中的胆汁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黏膜更适宜于HP 生长。

HP 感染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亦有某些关联。

2.1 糖尿病胃轻瘫

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引起胃功能变化,表现为胃张力减低,排空时间延长,称胃轻瘫。 袁鸿娟[6]发现,HP 感染可通过改变血清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激素及内源性NO 水平影响胃肠动力,故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联合应用抗HP 治疗能提高疗效,缓解症状。

2.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现多数学者认为,HP 感染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即心脑血管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HP 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具体发病机理在心脑血管疾病部分已有表述。

3 HP 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HP 感染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关联。

3.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自身免疫性疾病,1998 年Gasbarrini 等[7]首先提出其发病与HP感染有关。赵柱莲等[8]发现ITP 患者HP 感染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且联合应用抗HP 治疗后可减少复发,提高疗效。 对于发病机制,Kurata[9]认为可能为:HP 与血小板某些抗原性成份交叉模拟导致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HP 感染促进机体某些成份变成了血小板交叉抗原,诱导抗血小板抗体产生;HP 感染诱导血小板细胞某些表面抗原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产生抗血小板抗体。

3.2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BD)是一种病因不清的慢性多系统性炎症性疾病。 研究者认为HP 感染产生的抗原与人类HSP 具有同源序列并可引起交叉反应,诱导产生循环抗体[10],刺激T 细胞增殖,共同参与BD 中的免疫应答,可能作为其发病过程中免疫反应的始动因子之一,故认为HP 感染与BD 的发病有相关性。此外,HP 感染还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如干燥综合征、膜性肾病、类风湿关节炎及自身免疫性甲状性疾病等。

4 HP 感染与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

周利国[11]临床发现,肝硬化患者HP 感染率较高,且随着肝功能的减退,HP 阳性率升高,其原因有:1)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引起肠内菌丛的变化,有利于HP 的生长。2)门静脉高压时胃黏膜局部防御机制受损,修复能力减低,易受HP 感染。 3)各种原因致胃酸分泌增多,有利于HP 生长。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高血氨症是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硬化患者根除HP 后,血氨浓度可显著下降。这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对肝硬化高血氨者,若常规降氨处理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是否并发HP 感染,并及时给予治疗。

5 HP 感染与血液系统疾病

Choe 等[12]认为HP 感染儿童中16%有缺铁性贫血(IDA),提示HP 感染可能是儿童发生IDA 的重要因素。 上官辉等[13]在临床中发现,对单纯补铁效果不好且HP 阳性的IDA 患者给予抗HP 治疗后,贫血和铁缺乏状态均较前有所改善。

文献中关于HP 与巨幼细胞贫血(MA)报道较少,岳玉林等[14]发现,MA 患者HP 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组,提示HP 感染与VitB12 缺乏致MA 发生有关。

6 HP 感染与口腔疾病

近年来有不少关于HP 与口腔疾病发病关系的报道。 Schein 等[15]认为牙周病患者的牙周袋是HP的自然贮藏池,它为HP 提供良好的微需氧环境,但HP 在牙周病致病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对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复发性口疮(RAU)患者采取抗HP 治疗后其复发周期明显延长、病程显著缩短、自觉症状快速减轻。

以上研究结果并不能明确HP 与口腔疾病的密切联系,但随着对HP 的不断认识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层出不穷,两者关系必将得以阐明。

7 HP 感染与皮肤病

HP 能激活各种炎症细胞并诱发I 型T 辅助细胞(Th1)的获得性免疫应答,产生多种致病因子,进而产生多种酶和毒素,与部分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与HP 可能有关的皮肤病有慢性荨麻疹、酒渣鼻、银屑病、干燥综合征、斑秃、Sweet’s 综合征等。以慢性荨麻疹为例,朱正芳等[16]发现其HP 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其发病与HP 感染有关系。但对根除HP 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病情转归的探讨,临床上则看法不一。

8 HP 感染与耳鼻喉疾病

研究发现,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中可检测到HP 的核酸序列, 提示HP 可能从胃部反流到咽部,并与中耳炎的发生有关。 慢性咽炎虽常见但病因复杂,李丽娜等[17]研究发现,通过超高倍显微镜能检测到多数患者咽分泌物有HP 存在,提示其可能是慢性咽炎发病原因之一。

9 HP 感染与肿瘤

9.1 肝癌

HP 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相关性,其机制为:1)HP 可能经2 条途径到达肝脏: 一是通过十二指肠Oddi 括约肌逆流至胆道;二是通过门静脉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达肝脏。 2)HP 可以激活肝癌细胞某些受体并与之产生反应,二者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浸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HP 对癌基因Cyclin D1 表达有明显上调作用,这与肝癌发展有关。4)HP 能促使肝细胞凋亡及其DNA 的合成,总体加快细胞周期,对肝癌形成起推动作用。 5)HP 感染加速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的转归,这也为肝癌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9.2 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余红等[18]在阴道镜指导下研究HP 感染与其相关性,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HP 感染率很高,证实HP 在宫颈癌的转变过程中可能起着病因学致癌作用,HP 与宫颈癌可以同时存在,故临床中应重视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加强抗HP 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10 HP 感染与其他胃肠外疾病

10.1 精神类疾病

谌剑飞等[19]对90 例失眠伴消化道症状患者研究后发现,其HP 感染率高达77%,提示失眠与其密切相关,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胃肠道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不良情绪与HP 感染有一定相关性。支胜利等[20]临床发现,抑郁伴发广泛性焦虑患者,多数伴发HP 感染,而且与其抑郁焦虑障碍严重度呈平行关系,这为有关HP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10.2 病理妊娠

黄晓玲等[21]发现,HP 感染与早中期病理妊娠,尤其是妊娠剧吐和胎儿生长受限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诱发早中期病理妊娠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因素之一。

10.3 胆道结石

胆囊及胆管结石患者中存在HP 感染,推测胆汁中的HP 可能系十二指肠逆流所致,但其参与胆道结石形成的机理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10.4 过敏性紫癜(腹型)

过敏性紫癜(HSP)儿童时期常见,其表现多样。腹型过敏性紫癜以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为主要表现。 宋志梅等[22]发现HSP 患儿中腹型的HP 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腹型。 其发病机理可能是HP 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HP-IgE,诱发I 型变态反应引起皮肤黏膜病理改变,HP 感染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使胃肠黏膜屏障作用削弱,机体与消化道内变应原接触的机会增多。

10.5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伴有慢性胃炎,杨子安等[23]发现乙肝患者的HP 感染率高达60%以上,说明二者可能具有相关性。 HP 有肝细胞毒作用,加重肝损害,因此在治疗时应及时清除HP,不能忽视其造成的损害。

临床中关于HP 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报道还有很多,同时还有一些尚待医学工作者去研究和发现,笔者就目前报道较多的与HP 感染有关的胃肠外疾病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对HP 感染的研究提供帮助。

[1]Mendall M A,Goggin P M,Molineaux N,et al.Rel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Br Heart J,1994,71:437-439.

[2]Martin de Argila C,Boixeda D,Canton R,et al.High seropreve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Lancet,1995,346:310-318.

[3]王东风,周君同,徐宁,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11):1085-1086.

[4]陈改婷,郭春杰,李桂萍,等.脑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0(3):160-162.

[5]陈良苗,卢学勉,杨虹,等.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280-1282.

[6]袁鸿娟.58 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2):163.

[7]Gasbarrini A,Franceschi F,Tartaglione R,et al.Regression of 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fte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J].Lancet, 1998,352:8780-8789.

[8]赵柱莲,韩丽英,周靖泳.幽门螺杆菌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09-1010.

[9]Kurata Y.The future expecte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ITP patients[J].Nippon Rinsho, 2003,61:664-669.

[10]王海燕,周曾同.白塞病 病因学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31(1):47-49.

[11]周利国.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在肝硬化围手术期处理中的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1,3(6):415-416.

[12]Choe Y H,Kim S K,Hong Y C,et al.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ion with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subnormal grouth at puberty[J].Arch Dis Child,2000,82(2):136-140.

[13]上官辉,余永卫,汪宝贞,等.缺铁性贫血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价值[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11):577-581.

[14]岳玉林,张广毓,钟天鹰.巨幼细胞贫血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分析[J].免疫学杂志,2011,27(9):827-828.

[15]Schein W,Meryn S.Helicobacter pylori and the mouth cavity-overview and perspectives[J].Wien Klin Wochenschr,1994,106(17):547-549.

[16]朱正芳,王珉,朱红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小儿慢性荨麻疹[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6):142.

[17]李丽娜,张延平,刘金伟,等.慢性咽炎患者咽分泌物中幽门螺杆菌的超高倍显微镜检测结果[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9,23(3):60-62.

[18]余红,韩淑英,岳静玲,等.阴道镜指导下宫颈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及治疗的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81-1284.

[19]谌剑飞,谭薇,严颂琴,等.失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研究及中西医病机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466-2467.

[20]支胜利,杨胜良,黄龙武.抑郁伴发广泛性焦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2):146-147.

[21]黄晓玲,万波.孕产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其与病理妊娠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45-2546.

[22]宋志梅,褚小青.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J].中外医疗,2010(6):53.

[23]杨子安,吕建南,徐晓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的观察[J].黑龙江医学与药理,2006,29(2):97.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幽门胃肠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