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SWOT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实证分析

2013-08-15金晓伟

关键词:一村一品衢州市一村

□金晓伟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浙江省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七山一水两分田”是其显著的地理特征,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山区农村资源,促进山区与沿海协调发展,是实现浙江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浙江山区经济②社会发展关系到“两富”浙江的提前基本实现。衢州市是浙江省11个地级市之一,是传统农业大市,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显然就没有衢州的现代化。开展“一村一品”行动,是衢州统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有效抓手,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一村一品”的内涵厘定

当前,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具有新的内涵。对于“村”来说,它不是单纯地指自然村或行政村,而是一个经济区域的概念,与中央提出的发展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的精神是一致的,更强调以乡村为基础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对于“品”来说,就是在开发产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品牌的培育和打造,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力;对于产业来说,“一村一品”涵盖的领域,既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包括商贸、旅游、文化等行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就是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由品种到品质、品质到品牌的跃升过程,由产品的开发生产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过程。

全面理解“一村一品”的内涵,还应注意三对关系:一是应注意小和大的关系。“一村一品”是一个形象说法,所谓的“村”更多的是区域性概念,可以是一个行政村(小区域),也可以是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县(大区域),并不是要求一个村只限于生产一个产品,不能刻意追求一个村只有一个品。二是应注意量和质的关系。“一村一品”关键是产品质量,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靠质量打响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应注意点和面的关系。“一村一品”重点是基地建设,既要重视面上推进,鼓励各村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产品,把“优势”变为“特色”,更要重视重点突破,把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作为发展“一村一品”的主平台,集中要素资源培育精品农业。

二、衢州市“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基本做法

(一)衢州市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衢州市的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已形成粮油、柑桔、生猪等10大主导产业,培育了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现代农业基地和特色村,拥有了一批特色品牌,如开化龙顶茶,江山猕猴桃,常山胡柚,龙游莲子等。衢州市农业生产资源较好、特色农产品众多、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是浙江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衢州市农村特色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产业优势特色初步形成

衢州各村镇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与交通环境禀赋,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以主导产业为例,其中既有在原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的继续做大做强,如毛竹和食用菌种植、水产养殖、商贸物流产业,又有利用原有产业优势继续做细做优,如柑橘种植、生猪养殖产业;既有利用自然条件优势的全新发展,如樱叶等出口型农产品和草莓、猕猴桃等现代水果种植,又有结合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型升级,如高山蔬菜和花卉种植、余东农民画文化产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2.产业化进程有所加快

农村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农业龙头企业、各种农民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社员”、“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模式,在衢州市不断得到推广壮大。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为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3.主导产业示范效应逐渐显现

截止2011年末,衢州市20个专业乡镇主导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6%,高出衢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6.6个百分点;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6.1万户,占比39.46%,人均纯收入12879元,高出衢州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3244元。衢州市100个重点建设村主导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14%,高出衢州市增幅13.14个百分点;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2.04万户,占比53.4%,人均纯收入12401元,高出衢州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2766元。③

(二)衢州市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基本做法

2012年8月,衢州市委、市政府成立衢州市“一村一品”行动领导小组,深入实施衢州市“一村一品”行动计划,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建成400个专业特色村、400个专业合作社、100个乡域省级知名品牌、1000个村域市级特色品牌、20个县域国家级知名品牌、各县(市、区)建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种、养、加、商、旅、文”特色产业。基本做法④如下:

1.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

为扎实有效开展“一村一品”行动,衢州成立了“一村一品”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衢州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确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根据创建工作需要组建五个专业小组。市“一村一品”行动工作办公室将从县(市、区)及市级相关职能部门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衢州市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2.制定实施意见,强化要素保障

衢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一村一品”行动的《行动计划》,明确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推进措施、组织保障等内容。重点对“一村一品”最佳品牌、优秀品牌、优秀农产品包装、农村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奖励补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行动计划》,结合部门职能,制定“一村一品”工作计划和扶持政策,推动工作落实。

3.抓宣传引导,营造工作氛围

在调查摸底和制定政策的基础上,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有重点地对一批已具有规模的专业村、专业乡镇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介绍其发展模式及典型经验,调动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大力开展“一村一品”技术培训,培养科技服务人才和实用人才。把“一村一品”发展典型事例、扶持政策等编写成册,发放到农民手中,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村一品”推进,成为衢州美丽乡村创建的又一个新的工作品牌。

4.开展评选活动,激励基层创先争优

衢州市委、市政府注重“一村一品”典型的树立,通过评选,营造基层争先创优氛围。2012年,衢州市范围评选10个“一村一品”最佳品牌,50个“一村一品”优秀品牌,10个优秀包装设计奖,评比一批“一村一品”行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三、衢州市“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指对影响组织绩效的内部优势(S)和劣势(W)、机遇(O)和挑战(T),即Strengths和 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 Threats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制定出组织生存和发展策略的方法。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衢州“一村一品”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利因素和存在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对策。

(一)优势分析

1.具有农村特色经济一定规模

衢州市已形成粮油、柑桔、生猪、家禽、蔬菜、食用菌、茶叶、竹木、蜂产品、水产十大主导产业,享有19个中国特产之乡的美誉,是全国的柑桔大市、养蜂大市、生猪调出大市,是浙江省重要的食用菌、蔬菜、茶叶、家禽生产基地。衢州市已形成了一批区域特色品牌,有较高知名度,如开化龙顶、常山胡柚、衢州椪柑、江山蜂产品、龙游富硒产品,柯城七里高山蔬菜、衢江莲花红艳草莓等“一村一品”示范点。

2.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衢州市属浙江山区,地处钱江源头,生态优越,境内空气、水、土壤基本上没有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的地区之一和全国12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非常有利于绿色特色农业发展。

3.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巨大潜力

衢州市地形地貌类型多样,适宜开发的低丘缓坡有100多万亩,其中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约21万亩,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巨大潜力,非常有利于培育特色农业精品,促进山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与壮大。

(二)劣势分析

1.农村市场主体发育相对滞后,农民主体作用未发挥

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有利于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但目前,衢州市有些市场主体对这一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着“小而全”的小农经济思想。建设“一村一品”需要各种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衢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有不少乡镇在推进“一村一品”中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很多时侯农村特色经济发展还是依靠行政推动。

2.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专业人才严重欠缺

建设“一村一品”需要新型的农村实用人才,这些人既要有知识、懂技能,还要善经营、会管理。但很多农民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致使农业副业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剩下的农民对物化了的技术成果很难接受,如良种、良法等新生产技术,同时,经营管理理念欠缺,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法律意识普遍淡漠。农业科技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年龄知识老化,人才奇缺,明显断层,甚至出现了农技推广应用后继乏人的现象。

3.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明显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但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粮食生产和民生方面,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则相对较少。衢州作为浙江省的内陆山区,财政一直不宽裕,对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而“一村一品”项目大多数是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高的项目,需要大量的产业资金投入,资金短缺是制约“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一大瓶颈。

(三)机遇分析

1.国家支农政策为农村特色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部发布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明确提出要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采取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类型多样的知名品牌和专业村、专业乡镇。所以说,衢州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发展趋势的。

2.浙江山区发展政策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了巨大契机

2012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推动山区加快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与此同时,《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发布,以衢州、湖州、丽水三大省级发展试验区为重点,对包括53个县的8.58万平方公里山区进行科学谋划。大力度的政策、大手笔的规划,让山区经济面貌不断改善。

3.消费需求多样性为“一村一品”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

浙江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山区的产业梯度有序转移,造就了衢州农产品加工业多年连续的两位数增长。长三角区域合作、浙江山海协作等为“一村一品”发展的外部环境打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制成品提出数量和质量上的更大需求,形成衢州“一村一品”农村特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空间。

(四)挑战分析

1.基层组织管理功能缺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一村一品”发展要求村镇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应充分发挥规划、组织、协调、服务等管理功能,凝聚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资金、劳动力等,集中进行生产开发。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在传统的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当中,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已无法担当“统”的责任,统一经营层次逐渐弱化,不能充分适应新时期“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当前,衢州大量农村动力转移进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呈现季节性短缺,从业也不断素质下降,急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一村一品”有序推进。

2.土地调整难度越来越大,产业发展用地极为紧缺

发展“一村一品”、提交农业效益的关键在于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集约化,因此平整土地是必不可少的举措。而目前平整田地难度非常大,从一些农村实践情况来看,平整田地就必须征得村民的同意,尤其是被调整到的村民。如果有村民反对,则平整田地就很难顺利推进。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规律,时间一耽搁,“一村一品”发展那就得等一年半载。另一方面,国家对土地、信贷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土地资源和用地指标日趋紧张,产业发展用地日益紧张。

四、山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路径选择

通过上述SWOT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山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既存在着优势与机遇,也存在着劣势与挑战。山区发展“一村一品”,就是要长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直面挑战,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要统筹制订发展规划,打造“一村一品”产品特色品牌;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建立“一村一品”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提升“一村一品”主体能力;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夯实“一村一品”发展基础;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健全协调推进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推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

(一)统筹制订发展规划,打造“一村一品”产品特色品牌

山区发展“一村一品”,要结合已有的“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根据本地资源、区位和产业布局特点,科学分析市场供求变化,找准产业和产品的切入点,结合品牌农业建设,立足资源优势,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明确“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⑤“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按照差异化、精品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以实现农民增收为发展方向,充分挖掘生态、土地、区位等资源优势,把特色产品做“土(原生态)”、做“精(高品位)”、做“强(产业链)”,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要着重选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项目和已经形成的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品作为品牌重点加以培育。

(二)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建立“一村一品”风险防范机制

“一村一品”特色经济要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市场体系这一重要载体,所以需要积极培育市场体系。一是大力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较为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规划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并加强管理,二是应积极培育无形市场。加快农村产业经纪人队伍的培育,推动阻碍农产品流通关卡的清除,从而促进农产品流通有序,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三是应积极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农业不仅仅面临着市场风险,同时也面临着自然风险。“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也必然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随时冲击。因此,建议政府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建立“一村一品”风险防范和救助机制,尤其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价格支持等方面,弥补由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损失,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加大农民科技培训,提升“一村一品”主体能力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需要提升主体能力。一是应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通生产、掌握科技的实用人才,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使这部分农民成为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优秀人才,从而带领农民积极推动“一村一品”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由农民按企业要求组织开展生产,企业则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保护价,从而真正建立企业与农民的紧密相连的利益机制,实现发展收益共享,确保农民收入不断提升,企业利润不断增长。三是积极培育与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能力,同时也保护农民的实际利益。

(四)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夯实“一村一品”发展基础

“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提升的过程,这些能力的提升,必须夯实“一村一品”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强“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按照“三园共建”的模式,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推进种养、加工、休闲“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成为农业综合体,从而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响区域特色品牌。二是加强农业综合利用。以耕地质量提升为重点,强化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进一步提升衢州生态品牌知名度。三是要加快实施低产农田和低效产业园综合改造,通过落实各项田园改造技术措施,道路和生态防护系统、配套建设田园排灌,增强田园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

(五)加快科技创新应用,发挥科技的催化促进作用

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成长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促进特色农业增产增质增收。一是在“一村一品”发展的目标上,要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有效提升特色农业品质。二是在“一村一品”发展的方法上,要采用政府支持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切实做到科技成果到田,有效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三是在“一村一品”发展的措施上,由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协会等经济主体合作实施,积极引进推广农作物先进的种养加技术。

(六)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提升“一村一品”整体推进能力

推动“一村一品”发展,要建立健全“一村一品”协调和推进机制。发展“一村一品”,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农村自身的发展,还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跟税务、工商、农业、财政、国土等部门都要发生关系,所以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在税费、土地、营销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合力的发展局面,提升“一村一品”整体推进能力,促进农业特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五、结语

山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有利于培育农村主导产业、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发展“一村一品”是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延伸农业产业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提高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的普遍形式和基本途径。“一村一品”是山区农村创业致富的一条创新之路,在这条路上还要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力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增强农民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指出一条稳定有序的特色之路。

注 释:

①“两富”淅江,指物质富裕精神富裕的现代化:浙江,是2012年浙江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主题思想。

②浙江山区不是普通意义上相对于平原地区的山区概念,而是应海洋经济而生,与海洋与海洋经济相对应,浙江全省山区包括湖州、金华、衢州、丽水4个内陆设区市的所有29个县以及7个沿海设区市中的28个菲滨海县。

③根据浙江省衢州市统计局2012年6月发布的农业数据整理。

④整理自2012年8月衢州市“一村一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衢市一村一品办[2012]1号)关于印发《衢州市“一村一品”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⑤“345”特色农业产业引自衢州市“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即特色农业产业总值达300亿元、初步建成四个区域性中心、形成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1]郭全忠.安康市农村专业协会与一村一品相互促进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

[2]贺建平.发展“一村一品”调整产业结构——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6).

[3]钱宁刚.云南省“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秦富等.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理念创新与有效推进——以“一村一品”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4).

[5]钟钰等.“一村一品”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营管理,2010,(5).

[6]李珍.现代农业发展下的“一村一品”模式探讨——以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8).

猜你喜欢

一村一品衢州市一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一村三英烈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虚惊一场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