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的隐喻能力培养

2013-08-15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隐喻学习者大学

孙 琼

(沈阳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世界、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一直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指出,隐喻能力,相对于二语教学传统上所强调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平行的,并且对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可以有效地改进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隐喻能力的概念界定

隐喻这一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长期以来备受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不过传统观点认为隐喻只是属于润饰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然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概念界定。1980年,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及隐喻概念体系”。他们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1]。

Danesi进一步提出,隐喻能力指“在说话和写作中能够识别和应用新隐喻的能力”,包括“指出目的语中的概念隐喻和心理意像的能力和在交流中应用概念图式的能力”[2]。李涤非认为,“从外语教学的目标看,隐喻能力应当包括透析隐喻性语言现象的深层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掌握目标语言文化里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语言交际中运用隐喻和创造隐喻。”[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语言教学日益重视培养学习中的隐喻能力。Danesi认为,缺乏隐喻能力,“学习者的外语表达没什么错误,也可以接受,但却缺乏本族语言的地道性”[2]。胡壮麟指出:“对隐喻能力的掌握已成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4]姜孟对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隐喻能力是学习者概念流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决定学习者能否地道地使用外语的重要因素之一”[5]。

由上可见,隐喻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者非常重要,尤其决定了学习者是否能够地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隐喻能力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具有同等重要性,它们密切相连,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但是隐喻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和训练。

二、隐喻能力的培养

培养隐喻能力,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其对语言习得的积极效应,不但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而且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程度,提高其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有助于语言习得和应用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

1.提高隐喻思维意识

大多数二语习得者在语言能力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通常并非语法性的,而是概念性的。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隐喻思维意识,认识到语言表层信息之下内在的隐喻连贯机制的存在,并了解隐喻表达所具有的跨文化多样性对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隐喻意识,即是要增强语言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内容机制及功能的察觉程度和敏感程度[6]。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隐喻在语言中的普遍存在性,帮助他们从体系层次上了解英语的认知习惯,把零散的语言现象重新组合成完整系统的概念框架[7],从而理解体会那些原本抽象晦涩的隐喻现象。

2.建立概念隐喻模块

Ungerer和Schmid指出,“通过长期建立的常规关系而无意识进入语言的隐喻是最重要的。”[8]隐喻性语言的使用能够帮助人们利用原有的词汇通过创造性的搭配和联系延伸与扩展派生出新的含义,从而表达无限的思想。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辨认和掌握英语中已确定的固定表达和常规隐喻。加强对常规隐喻语言表达方式的分析[9],构建词汇认知模块,把词汇按一定的隐喻类型归类,帮助学生通过类比熟悉已知的概念来习得那些抽象、陌生的新概念。在学习理解隐喻的过程中,运用目的语的认知框架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识别和理解隐喻。经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课文中经常出现的增强语言表达魅力的新奇隐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其视野和眼界,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增加富含隐喻表达的语篇阅读

为提高二语习得效果,学习者要确保接触到足够的优质的第二语言输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习者提供含有丰富隐喻的语言材料[10]。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习者超越对字面信息的理解,运用目的语的思维习惯识别常见的隐喻表达,从字里行间了解作者的信息意图,寻找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解码,还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然后吸收有用的信息。从单纯理解文字的含义,转变到感受和领悟目的语的表意特点及规律;从接受静态的语言知识,转变到学习动态的表意经验和范式;从封闭的阅读范文,转变到开放的生活积累和语言使用的经验[11]。从而增强学习者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也促进对隐喻能力的培养。

4.介绍英语国家文化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既是传承和延续文化的载体,也反映了一种文化独特的归类和组织世界的方式,反映了语言的文化导向。二语学习者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中遇到的最大瓶颈,正是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隐喻概念差异及其导致的理解偏差。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多了解西方文化,如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社交礼仪、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尽可能详尽地为学生揭示各种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12],介绍隐喻中所涵盖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学生领会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涵和认知机制,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别、理解和运用隐喻的综合能力。

5.改革大学英语考核评估体系

当前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还存在重知识而轻能力的问题,尤其隐喻能力的考核所占比重很小。应逐步建立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估为重点的考核评估体系,把对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考核纳入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评估。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和课外活动等的记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考试形式除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增加形式灵活多样的口语考试,以了解学生的口语、听力、知识面和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 语

从隐喻认知理论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表达方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把隐喻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确定隐喻教学的目标,区分隐喻类别,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阶段、隐喻的难度和数量选择隐喻性语言材料,充分考虑隐喻性信息输入的量和频率设置以及对隐喻语言的处理方式。隐喻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习者领略到植根于文化当中的意象和意义表达,从而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效率并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

[1] Lakoff G,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10.

[2] Danesi M.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In James E. Alatis. (Ed.)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Meaning [M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2:490.

[3] 李涤非.隐喻、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2007(8):103-105.

[4]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1.

[5] 姜孟.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4):27-34.

[6] 龚玉苗.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J].外语界,2006(1):40-45.

[7] 陈海燕.隐喻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8(30):593.

[8] Ungerer F,Schmid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117.

[9] 朱淑媛.隐喻能力培养: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3):99-101.

[10] 熊锟.论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8-101.

[11] 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2010(5):47-49.

[12] 李卫清.大学英语教学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4):80-83.

猜你喜欢

隐喻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