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2013-08-15春,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道德环境

翟 春,宋 成

(1.沈阳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2.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在社会中属于受人羡慕的知识群体。他们有文化、有素质,其道德水准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应该是较高的。可是就在这个知识群体中,却时常出现不容忽视的道德失范问题。例如:说谎话、做事不守承诺等,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大量的学习时间打牌、痴迷于网络游戏,有的还去校外做生意等[1]85-86。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诚信道德沦落

诚信既是社会也是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基础,诚信是人在社会上存在和交往的一个基本素质,是人与人沟通的第一条件。诚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诚实,二是信任。人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其他人的信任,彼此相互间的交往才能成为可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道义纽带。虽然德育是高校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各学校为此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还是时有发生。

考试作弊行为。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于高中生要小得多,许多大学生平时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有的主要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式学习。为了不挂科,一些大学生就选择了作弊这条路。因此,在期末考试期间就经常出现某某大学生由于考试作弊而受到处分的现象。

拿学费投资。大学生的日常花费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攀升,一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面对父母提供的有限的生活费用,已经感到满足不了自己的消费需要。所以,有些思想比较“活分”的学生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一下生活状况,由于缺少投资成本,便想出了用缓交学费的钱进行投资的主意。由于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因人而异,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有足够的课余时间。有的大学生在开学伊始就把父母提供的学费拿出去进行投资。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等原因叠加而造成赔本,于是不能按时缴纳学费就在所难免了。

助学贷款到期不还。国家助学贷款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缴纳不起学费问题而设置的信用贷款。但是,目前在大学生中却存在着故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给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否能够持续运转。

毕业时的不诚信行为。最突出的就是毕业生编造虚假信息,为了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符的简历。而另一种表现则是与多家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关系,通过比较最后选择条件最好、待遇最优的用人单位,这不仅浪费了其他用人单位的资源,更为严重的是也剥夺了其他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自我意识过于强烈

所谓自我意识是意识形态的一种,是追求自我价值的表现,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呈现出不稳定性和突发性等特点。能够有自我意识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说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具备自我意识虽然是值得提倡的,但自我意识如果过于强烈、过于脱离实际,便会引发各种问题。最现实的问题是,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就很容易使自我意识演变为极端个人主义,造成道德危机。极端个人主义集中表现为自我中心和利己主义,严重时甚至会不惜其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而来满足自己的私利。极端个人主义会导致精神滑坡和道德沦丧。受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思想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在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多想自己少想他人,多想利益少想义务。长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导致大学生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同时道德意识也受到严重毒害。

3.人生理念功利化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认为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拥有足够的钱。如果有人对感情过多的认真、严肃,却好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一方面带来了生活水平的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似乎掏空了人的精神需求,使有的人变成了一个在精神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许多大学生在没有认真反思这种处境时,就已经被社会各种乱象冲昏了头脑,麻木地顺应着所谓的社会时代发展要求,以追求名利为人生第一目标。因此,也就很自然的丧失了作为大学生本该拥有的高尚的理性目标,使得本应高尚的道德在这种庸俗的追求中退色。

4.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

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为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提供了前提条件,对大学生而言也不例外。大学生的享乐主义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在精神上是寂寞、空虚、无聊;表现在价值取向上就是个人主义泛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处事方面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表现在工作态度上,就是多捞实惠少担责任;表现在生活方式上,就是追求所谓的高品质的生活,吃喝玩乐,沉湎于各种社交活动中。拜金主义的实质就是金钱至上,认为钱是一切存在中最优价值的东西,金钱不仅是万能的,而且是衡量其他一切东西的尺度。持这种观念的人普遍认为:人生在世,什么东西都可以没有,都可以缺少,唯独不能没有钱,拥有钱就等于拥有了一切。拜金主义的存在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从人类的整体发展来看,拜金主义对人类的全面发展带来异化作用,抑制了人类的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剥夺了其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把人类降低为只能追求金钱的奴隶;从社会的整体发展来看,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的社会,是一个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社会。

5.社会公德沦丧

社会公德是指一个社会所有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道德标准。由于某种原因,社会公德滑坡已成为一个不争事实,这个问题在大学校园中也必然有所反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轻微的表现为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逃课等;严重的表现为偷窃、窥探个人隐私,甚至利用同一寝室的方便条件盗用他人电脑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有6.3%的人偷看别人的邮件,有6.9%的人偷用过别人的电脑账号[1]85-86。更有甚者利用所学的电脑知识窃取别人的网上银行密码而进行偷盗行为,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未达到自己的利益而打击报复同学甚者老师,在学校里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例如,马加爵事件和最近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这种现象令整个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印象大打折扣,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恶劣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所处环境的影响,积极健康的环境对人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则起到阻碍甚至扭曲作用。第二是个人对道德的认识程度和个人约束自我意志的能力和决心。在利益与道德之间经常存在冲突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如何克制个人的不正当利益需求、坚守道德底线,找到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

1.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道德领域上的表现主要在道德伦理方面。这种道德传统既成为维持古代社会秩序的精神力量,也成为压迫古代劳苦大众的精神枷锁;它既为古代社会的正常运转起着积极作用,也为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限制和阻碍作用。文化都有正负两种价值,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应该对传统文化中“君臣之道”“三从四德”等不合理因素进行批判与否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种不合理的伦理关系造就了社会压迫和家庭压迫。这种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一个表现就是“家长制”,封建专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某些地方和领域仍很盛行,传统文化的糟粕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发挥着不良影响,仍在不知不觉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定意义上阻碍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

2.社会转型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当社会的经济发展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社会发生转型时,那么原有的一些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观念便会被打破,而在新的道德价值标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就会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之中。虽然大学生与社会接触不是很直接,但是也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处于道德价值交替的阶段,大学生必然会感到迷茫,从而被动地接受社会上的某些负面东西[2]164-165。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不再一门心思的只读“圣贤书”,也不可能因为只读“圣贤书”而忽略了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需要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尽早找到未来发展出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就可能会发生。从表面看似乎个人因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而得到了一些实惠,但在道德层面却失去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因此,社会的转型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很大,往往在最初阶段一般规律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的。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社会的发展与通讯技术的提高与普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加之对这些信息还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从而使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鉴别能力较低,个别大学生被坏人所利用,这严重污染了大学生原本良好道德素质,给大学生的心理投下了很大的阴影,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诫大学生,不要参与和自己利益无关的事。家长也应以一些反面教材为例,教育子女增进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

4.自我意志薄弱和自我认识不足

大学生处于青年阶段,大都比较感性,遇事易冲动。虽然他们有着比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阅历,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常常过于莽撞,考虑问题也往往不周全。德育是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在开设这门课程,然而,在升学至上的理念面前,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决心,自我意志力比较薄弱,很多时候还是会在利益的驱使下放弃了本该遵守的道德规范,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自我认识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大学生自视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比较渊博的理论知识,经常抱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态度。而现实情况是,虽然道德的边界摆在那里,但是能够真正做到不越雷池半步是很难的,大学生经常被“该不该做”和“会不会做”所困扰,即使弄清了之所以然,那也限于理论层面,对于行为没有实质性作用。

三、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分析,我们可以从净化社会环境和提高大学生本身的道德素质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加强全社会大环境的道德建设

社会大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是极大的,其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加强全社会道德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环境对人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将社会环境的地位和影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希望人们重视共同拥有的社会环境,鼓励大家一起加强环境道德建设。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以提高社会环境建设为前提,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才是有可能的。因此,必须要改善社会环境,加快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社会化进程,唤醒其自觉遵守道德原则的意识[3]23-34。同时,需要全社会力量加入到道德建设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加强社会的环境建设,为大学的德育工作提供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社会上的各种媒体要加大对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引导,从而起到正面健康的德育作用。另一方面,对背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错误言行,必须给予严厉的批评和相应的惩罚,从反面警示、威慑社会成员。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在思想和情感上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伤害,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不成熟性,这种不成熟性反过来更容易使其道德认识出现偏差、道德情感扭曲、道德行为无序、易变等[2]175-176。加强对 学校教育环境的 建 设也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一个必要手段,大学校园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好多社会上的关系和矛盾都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在大学校园中有所体现,所以应该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观教育环境。一定要优化育人气氛,加强学风建设[3]23-34。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把握和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并根据成长规律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并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例如,组织大学生参加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活动,对社会不良道德行为进行批判,对不良风气提出改善意见等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性能力,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培养良好道德素质的平台。

2.重视家庭教育

在人一生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家庭教育也是接受时间最早、时间最长和影响最深远的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都起到持续不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无时不在。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既能为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能为学校教育的不足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青少年形成对善恶的正确判断,能够有意识地远离邪恶,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高尚的品格,能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对社会充满责任感。如果市场经济想继续加速发展、社会物质想得到极大丰富,那么,人的道德水平也必须得到相应的大幅度提高。因此,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它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人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会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只有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才能起到更明显的效果。

3.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大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学习道德知识,更要在生活实践中践行所学的道德观,要通过亲身体会去感受道德的本质和内涵,只有在实践中心中装有道德,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要强化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感悟生命价值,体验丰富情感。其次,大学生要不断地磨炼道德意志,提高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不被利益所俘虏,用道德意志来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道德实践中,要以先进人物的事迹来激励自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增强。努力自觉践行道德观,增强辨别黑白、分清善恶的能力,从而激发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1] 许书枝.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失范与道德重建[J].教育园地,2005(6).

[2] 邹正生.论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时效性[J].零陵学院学报:教科版,2003(5).

[3] 焦兰.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成因探析[J].大学生研究,2011(4).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道德环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环境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