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班级活动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013-08-15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班级活动学生

马 俊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高校班级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意蕴

(1)在班级活动的内容上,以能够满足学生健康成长为旨归。活动内容是学生自身需求与教育需求的集中体现,所以,可以首先从班级活动的内容上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意蕴加以探讨。

首先,健康与成长是学生的根本需求。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不是一般地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比如运动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实践锻炼的需要,等等。这种单方面需要的满足往往容易造成活动内容的单一性,很难调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的热情。学生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并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而其根本需求则是健康与成长,获得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也包括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方面。班级活动应该能够在满足学生这一根本需求的基础上对活动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让活动的内容丰富起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其次,教育与学习是活动的主要内容。不能盲目地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而搞活动,班级活动的内容须注意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寓教育于活动中,寓学习于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作用。”[1]活动内容要主题健康,格调高雅,防止庸俗、不健康的因素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根据这一要求,策划和组织班级活动应该要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气息和吸引力,满足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同时,不能违背了教育性原则,必须向学生传达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让学生明白他们参加活动的目的不是完成一项任务或单纯地为了娱乐游戏,而是在富有趣味性的班级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需求。

(2)在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上,以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为最高要求。班级活动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班级活动目标的实现。从这个角度看,高校班级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活动的学生参与度,并以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最高要求。

首先,传统的“精英活动”存在片面性。传统的班级活动其实是一种“精英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特长生等少数学生骨干。这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存在很大的弊端,因为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只有少数骨干学生才有锻炼的机会,大部分普通学生的成才需要被忽视。“长此以往,大学生活动就只能成为少数精英学生的特权活动,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喜爱、推动学生成长。”[2]161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精英”,而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脱离了真正的主体,班级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自然也就成了表面文章。

其次,应发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班级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认识客观世界、适应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实现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目标。而为之努力的目标则要靠班级每个成员参与共同的活动而实现。班级活动的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的实际效果。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活动的主题和思想能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活动的教育功能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由此可见,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对在高校班级活动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

(3)在班级活动的实际效果上,以学生能够获得最大收益为标准。高校班级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这种精神从实际效果层面看体现为学生能否获得最大收益。学生能够获得最大收益应是高校班级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不懈追求。

首先,对于学生获得最大收益的内涵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评价班级活动实际效果的标准。一方面,从收益的受众看,最大收益指的不应是小部分人的最大收益,而是参与活动的全体学生的最大收益。另一方面,从收益的内容看,学生的最大收益不单指某一方面的收获,而是包括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此外,从收益的影响看,最大收益还应包括活动对学生产生的更具持续性的、比较深远的影响。

其次,应对班级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行必要的预估,这是在高校班级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手段。班级活动实际效果的预估体现的是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为班级建设发展负责的精神。活动效果的预估,可以为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获得多少实实在在的收益设定一个科学的目标。这也为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成果的总结提供了参考的对象。例如,很多班级在开展英语演讲这个活动的时候,都是老师指定英语水平高的学生直接参赛,而不是在班级内通过海选的方式选拔真正优秀的选手。如果他们能对这种做法将产生的效果进行预估,就会发现这种活动方式只会让少数学生受益,其他学生则会被忽略。

二、在班级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理路

(1)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真实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首要方法就是要求活动的策划者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真实需要,这就要求策划者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要弄清什么样的活动对学生的成长能够起到最有益的促进作用,应努力开展那些能够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首先,调查研究是了解学生真实需要的基本方式。在日常的班级活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班级举行了不少的活动,但学生总是参与不积极,活动成果不明显。原因在于老师没有深入学生实际,调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活动,研究活动的可行性,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要。学生对于这种缺乏科学性的班级活动很难发生兴趣,即使参与了,也很难在这样的活动中满足自己健康成才的需求。甚至可以这样武断地说,只有学生不愿意参加的活动,没有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调查研究有益于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时刻把学生装在心中,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其次,调查研究内容和方式要尽量全面。一方面,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关注的热点,学生对活动的需求和建议,以及对活动场地和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等。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上级政府、学校等主管部门关于学生活动的文件指示和政策法规,其他学校或班级关于同类活动的案例,班级活动策划方案的科学性,等等。另一方面,调查研究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常用的有访谈、问卷、讨论会等形式。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运用多种调查研究方式的效果会大于采取单一形式的调查研究。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调查研究,对于了解班级学生的真实需要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尊重学生,激活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意识。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理应得到尊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部分老师在班级活动管理中的工作方法不得当,出现了学生主体意识开始慢慢淡化的现象。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十分紧迫了。

首先,尊重学生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法宝。尊重学生是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一大法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就专门强调过“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最接近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满足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自我实现,首要的方法就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体现。其价值在于能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生旨趣。

其次,尊重学生应从细节做起。一要从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始,班级活动的方案应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的意识。二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当今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尊重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班级活动管理的要求。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强烈,应该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3]此外,增强老师的服务意识,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给予学生充分尊重的体现。当然,服务不是“保姆式”“溺爱式”的服务,而是为了学生能在班级活动中锻炼自立自强的高尚品格而服务。

(3)精心设计,有效提高班级活动的综合效应。班级活动的综合效应就是班级活动收到的实际效果和在学生中的反映状况,好的综合效应则是通过精心设计得来的。

首先,应努力改善班级活动创意和设计的单一化现象。班级活动的设计直接影响班级活动的综合效应。然而,在当前班级活动的设计环节上存在着两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即班级活动设计缺少创意和设计单一化的问题。班级活动的设计如果缺少创意,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会相对减弱。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他们往往会对设计新颖的班级活动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另外,如果班级活动存在设计单一的问题,活动的内容可能会显得比较单调、闪光点不足,活动本身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改善现状,解决问题,否则,提高班级活动的综合效应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班级活动设计有方法可循。一是注重活动素材的积累。设计优秀的班级活动,策划者应善于对大量的活动素材加以分析和整理,结合学生当前关注的热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创制。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注重积累活动素材既能挖掘新创意,又能丰富活动的设计内容。二是善于掌握规律。规律是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班级活动的设计既需要把握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的一般规则,也应该尊重班级活动的主体——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善于掌握规律,就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出更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和自主性的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班级活动的综合效应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提高了。

三、高校班级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应努力做到“三结合”

毛泽东认为:“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4]高校班级活动最明显的特性就是它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和方法应付诸实践并在班级活动的实践中努力做到“三结合”。

(1)确定活动的内容,要做到“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活动内容是学生需求的体现也是活动价值所在。班级活动内容的设立对于在高校班级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至关重要。根据活动的发起者或组织者的不同,一般应将班级的活动表述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

“规定动作”主要是指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方面出面组织的活动,比如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规定动作的出发点是满足整体学生的需求,其影响力较大,在班级活动中所占份额较大。其局限性在于参与活动的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活动的效果相对较弱。“自选动作”是指由班级内学生自行发起、策划、组织的班级活动,比如主题班会,班级茶话会等。自选动作是从满足班级内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的,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对这类活动表现出的积极性很高,活动效果一般比较好。但是其影响力比较小,在班级活动中所占份额较少。

规定动作是由“面”出发,而自选动作是由“点”出发,它们都各有利弊,因此在确定班级活动内容时应该遵循点面兼顾,去弊趋利,灵活确定活动内容的原则,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比如可以多开展一些学校和班级共同发起和组织实施的活动,如各类文体比赛、志愿者服务活动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班级活动的内容能够更积极向上、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活动的教育价值自然可以更好地得以彰显,学生也能更好地从活动中汲取健康发展的养分。

(2)选择活动的方式,要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高校班级活动方式的选择因活动目的、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在班级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工和责任也不同,因此在选择班级活动的方式时要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

首先,教师在活动中的准确角色定位应该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教师必须握好本次班级活动的主题和活动的方向,使学生在正确的活动轨道上前行,保证活动主题能顺利地得以实现,完成活动目标。其次,学生在高校班级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不是传统观念里简单的命令执行者和任务服从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们应该是活动的主导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

综合教师与学生的不同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在班级活动中责任与作用的不同,高校班级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应力求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理性选择活动方式,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需要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在活动中给予学生贴心服务和悉心引导;另一方面,活动的策划、准备、实施与总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较为理性的做法就是在活动中对学生足够信任和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自主选择活动方式。

(3)分享活动的成果,要做到师生总结与学生共享相结合。高校班级活动“从教育的层面上讲,无论是哪一种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育人。”[2]31活动的成果是对这一根本目的是否得以实现的检验。班级活动的成果应该在师生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分享活动的胜利果实。

首先,总结活动成果是学生分享活动成果的前提和基础。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及时、认真地总结活动成果,以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因此,总结班级活动的成果应努力做到师生同心、客观而全面。班级活动的成果来之不易,在高校班级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该齐心协力,共同珍惜和维护班级活动成果。在现实工作中,班级活动成功了,同心同德容易做到,活动失败了,往往容易相互抱怨,推诿责任,这些应努力避免。教师与学生同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工作,更有利于建设和维护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其次,总结活动成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分享活动的成果。活动的成果属于全体学生,也应由学生共同分享。班级活动成果的分享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学生在活动中锻炼的实践能力和人格品质将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方面产生长久而深远的积极影响。因此,总结与分享同步,可以创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良好氛围,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一般都只做简单的书面总结,但这种方法容易流于形式,使总结与分享脱钩。而结合采用召开全班总结大会,制作黑板报、展示活动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法则能更加有效地保障活动的成果总结与分享同步。

[1] 张作岭,宋立华.班级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35.

[2] 傅进军.大学生活动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王利群,周作宇.优秀班集体的建设与维护[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136.

[4] 毛泽东.实践论[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

猜你喜欢

班级活动学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班级“四小怪”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赶不走的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生写话
不称心的新班级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