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凯丰宣传思想的形成过程

2013-08-15乔振世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抗战

乔振世

(浙江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凯丰,江西萍乡人,原名何克全,生于1906年2月2日。凯丰同志主要从事理论宣传和共青团的工作,他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理论宣传家。1955年 3月 23日凯丰同志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革命事业,享年49岁。

在凯丰同志一生的革命生涯中,他的宣传思想也是随着中国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的。

一、萌芽时期(1925年——1930年)

凯丰宣传思想的萌芽时期正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晚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前期。这个时期,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战乱频发,军阀割据。国共两党的关系也极为敏感。这段时期内,凯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初步了解了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且获得了一定宣传经验。

(一)求学于国内外,拓展宣传思想

1925年凯丰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共第一次合作、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等各种催人奋进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都极大地鼓舞和推动着凯丰前进的步伐,在学校里他找到了一些关于马列主义和思想比较进步的书刊,认真研读分析,觉得豁然开朗,很快就意识到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而战斗正是自己毕生的理想与追求。他担任校刊的主编,对当时的进步刊物有着极大的兴趣,此时的凯丰有了宣传社会主义概念的朦胧意识,他曾在给鲁迅的信件中写道:“因为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名词,像洪水猛兽一般——在他们看起来。因为现在谈社会主义的书,就像从前“有图书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一样。”[1](P25)凯丰用文字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支持,更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宣传。

1927年3月,凯丰加中国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凯丰担任武昌中山大学团支部书记、共青团武昌山前区区委员。1927年底凯丰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7月15日至21日,在莫斯科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中共六大对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形势的估计和党所制定的新策略,确定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争取团结广大劳动青年,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工农民主政权[2]。经过在团支部的工作经历和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凯丰大大地拓宽了自己的宣传视野,磨练的自己的革命意志,使自己的理论系统层次有了长足的进步,为自己的思想宣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宣传组织学生、组建农会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国民党新右派率先站出来反共,国民党不但在军事上打压共产党,而且在政治立场上与共产党争夺宣传阵地。凯丰得知陈启天到武汉高校师生进行鼓动宣传,他立即召集学生队伍,将其赶出会场,凯丰又积极组织民众的力量加以利用社会舆论,成功地解救了被捕的学生。大学后第一年的暑假,为了配合北伐军顺利进驻萍乡,凯丰一回到家乡就马上积极组织筹建农民协会工作,亲自到夜校和田间地头做宣传动员工作。在凯丰的坚持和努力下,萍乡第一个乡农会建立起来了,凯丰亲自担任农会宣传干事。在他的带领下,萍乡的农会组织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不断促进农会壮大。凯丰能够把自己的宣传思想与理论实际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发展时期(1931年——1936年)

随着国民革命的不断进步,党在宣传思想和宣传方式上也要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情绪极度高涨,尤其是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大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革命的火种。经过宣传思想萌芽阶段后,凯丰在这一时期内的宣传思想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

(一)分析工人运动,宣传下层统一战线

1930年秋,凯丰回国,同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初,作为团中央的巡视员凯丰被派往香港视察两广团的工作。同年三月,他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届四中全会,会上凯丰被增补为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当时的工人斗争是经常发生在国外资本家开设的工厂里,工人的反帝情绪也比较高涨。然而这个时候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工人运动中没有一个核心的独立领导组织。1931年12月17日在《解放周报》上凯丰分析指出,斗争的深入和反革命各派的积极活动,使我们的领导同志如坐入无舵之舟,驶入海洋,起了飓风,接着又是浪涛汹涌,使我们同志把握不住,应取的方针[3](P1)。凯丰同志分析和总结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由于当时的单纯的要“执行”“下一层统一战线”,曲解了下层统一战线而放弃了单独的政治领导,让资本家、地主、绅士利用了这一机会,而致使工人群众对领导丧失了信心。因此凯丰提出:加强党和支部的活动,由个别同志的领导成为支部的领导。立刻在支部会上讨论对这斗争的工作,省委和区委加紧这一支部的领导;马上设法成立群众斗争的领导机关,尽可能由群众大会产生,如因环境问题不能召集群众大会,也须由有群众拥护的群众代表大会产生[4](P8)。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解决了领导权的问题,又解决了下层统一战线的问题。

(二)宣传同平均主义做斗争的思想

凯丰在领导人民群众和思想宣传过程中他很早就提出:对于具体领导的最凶恶的敌人这就是平均主义,有些人不知道每个问题的特殊性,不知道每个人群中的每人的需要,这就是“还有许多人把劳动群众看作一群人因为人们不会在每个集体中找到和肯定活泼的人,个别劳动的需要,这样的平均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之最恶劣的形式”[5](P136)。平均主义不但给具体领导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且也打消了群众运动的积极性。凯丰极其反对党内的贪污腐化和铺张浪费,并且深刻地指出这是民众的敌人,凯丰还引用了斯大林的话,“公共财产就是苏维埃制度的基础,它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那些想谋害公共财产的人应当视为民众的敌人”。

凯丰在纠正错误思想、统一党内思想的基础上,切合实际地开展推动了群众斗争,为发展壮大群众势力作出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三)宣传学生重要作用,重视后备力量

作为共青团中央的宣传部长,凯丰特别关注青年学生的运动。1932年8月10日在《红旗周报》第47期上,凯丰发表了一篇题为《目前学生运动的状况与团的任务》的文章,比较分析了苏联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所处的各种差异性,指出中国苏维埃和红军的胜利,工农革命的开展,不得不以极大的刺激,推动着劳苦阶层的学生一天天走上革命化,为着危机中革命出路而斗争。这篇文章的发表,激起了广大青少年对国民党政府发动统治的愤恨,激发了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中国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向往。1935年,凯丰被选为少共国际委员。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四次“围剿”,直接与帝国主义进行武装斗争,就必须尽快完成扩大红军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伟大任务。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最近期间内就须动员一团模范少队到前方去配合红军作战,准备将来争取到加入少共国际师[6](P39)。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中央苏区1万多名青少年踊跃报名。

看到在扩大红军突击运动中少先队的积极作用,凯丰又立即提出了把少先队变为红军的后备军,要使每个少队都时刻准备着加入红军、赶赴前线。同时要他们特别是模范少队在军事和政治上也要时刻准备着。在这一次扩大红军的突击中:我们看到少先队对于党和军事机关的号召,的确是时刻准备着武装上前线,在一声号召之下就将自己的队伍送给红军。少队的积极性和政治觉悟,是极大的沸腾和增长著[7](P72)!

凯丰除了在武装斗争方面重视对广大青少年、少先队的宣传组织之外,还在其他方面对他们寄予厚望。在发展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方面他亦指出:青年团应该成为提高劳动纪律与反苏维埃害虫的尖兵,在机关中在企业中及在一切生产中都是要“顽强的提高劳动纪律以及提高劳动纪律与生产力之增长而斗争的文化形式,这是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有特殊的重大意义”(列宁)[8](P144)。

三、成熟时期(1937年——1952年)

经过了萌芽、发展两个时期,凯丰的宣传思想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已经开始成熟起来。这个时期正好是中国社会经历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37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决定任命凯丰为中国中央宣传部部长。在抗战前夜,民族矛盾已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对于党的宣传工作来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要的宣传任务。凯丰顺应时势的变化,把握住了正确的宣传方法,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因此,自抗战开始凯丰的宣传思想转入了成熟时期。

(一)积极宣传青年责任,督促青年学习成长

凯丰在谈到青年学生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时说:“中国青年在社会生活和政治运动中,常是演着极重大的作用,常是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常是用自己新鲜的血液不断的灌输到中国社会的机体内去”[9](P98)。所以在凯丰的思想观念里,青年们肩负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重担、肩负着民族解放的责任、肩负着传递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使命。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凯丰对青年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三年多的抗战中,已经表现了伟大和力量,在前方参加军队工作,在后方参加救亡工作,在敌后坚持反日斗争”[10](P119)。而且他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实际历史背景具体提出了中国青年的两个伟大光荣的任务:在国际方面是与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一道,反对帝国主义斗争,求得人类解放,在国内方面是与全国大多数人民一道进行反对日寇反对汉奸反对投降派的斗争,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求得中国人民的解放[11]。要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须要我们青年自身力量的团结,自我教育的加强,与全国人民整齐步伐,到军队中去,到民众中去,参加到抗战工作的各方面中去,驱逐日寇出中国。将来的一切都是属于青年人的[12](P107)。

在积极宣传肯定青年的责任、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凯丰还致力于加强青年文化教育的宣传。他在《青年的学习问题》一文中,详细的分析了为什么青年应当学习?青年应当学习什么?青年应该怎样学习?从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等方面对青年的学习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而且在这篇文章中,凯丰突出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青年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学习马列主义原理方面,凯丰亦明确地提出“学习革命理论,学习马列主义,完全不是熟读马列主义书籍内一切公式和结论,而是学会它的实质,它的精神,它的方法,以便在不同的条件下,在解决革命运动的实际问题时运用这个理论。学习革命的理论,就是要创造性地学习,根据新的环境、新的经验,丰富这个理论,善于发展这个理论,并把它推向前进”[13](P133)。由此看出,虽然处在抗日战争的动荡时期,凯丰在对青年的学习、督促青年的教育的问题上,从来没有停歇过,注重理论与契合实际。

(二)重视宣传民族精神的作用,动员全民参战

凯丰充分肯定宣传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发扬民族精神是抗战宣传工作的中心内容。因为中国的抗战是被压迫民族求解放的自卫战争,要争取抗战的胜利,达到独立自由的幸福中国,必须唤起全国人民都起来参加抗战,要动员他们参加抗战必须提高民族的觉醒,提高民族的信心,坚固民族的团结。唯有民族觉醒的提高,才能使全国人民热烈地参加抗战;唯有民族信心的提高,才能使全国人民相信自己奋斗事业的前途;唯有民族团结的坚固,才能使我们最后战胜日寇侵略者[14](P230)。如何民族精神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用民族解放的思想来教育全国的人民。要在宣传工作中利用好团体、机关、报刊的作用,使民主的权利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得到实现,使宣传工作能够起到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团结民众的功效。

处在中国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是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直接受害者,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凯丰从中国社会实际分析了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突出作用。作为坚持持久抗战和争取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有四万万五千人口。这个巨大力量的团结,正是中国人民之所以成为不可战胜的基本保证[15](P240)。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抗战的利益是与全民族全国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而且抗战的利益是全民族全国人民当前的最高利益[16](P270)。为了彻底宣传和贯彻全面抗战的政策,凯丰提出了一系列全民总动员的方针,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在被动员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继而转化成他们参加革命行动的动力。

(三)著书编译,加强抗战与马列主义的宣传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和加强了理论宣传教育工作,1937年9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讨论宣传教育工作[17]。1938年1月4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讨论党校工作问题,毛泽东发言指出:中国革命问题的课程,党校高级班和低级班对从辛亥革命讲起。在会上他还提出建立军委总政治部工作的问题,要求首先建立组织部和宣传部,宣传部工作的第一步是编印士兵教科书和干部读本[18]。张闻天发言并宣布中央决定各门课程研究室指导人,由凯丰指导马列主义部分。1938年6月凯丰编著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在书中凯丰具体分析了中国地理、历史、人口、文明、资源等多方面的状况,进而说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及过程。在本书中他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进行宣传,总结抗战的经验教训,提出抗战的具体宣传策略。要求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的合作;让全国人民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救亡图存最好的道路[19]。

1941年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闻天发言说:“同意毛主席意见。中国革命的理论赶不上实际的发展。”“现在中国同志还没有人能够写一本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书。中国有许多荒地值得我们去开垦。我们要动员用马列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20]此次会议上毛泽东、凯丰、任弼时、王稼祥等组成中央书记处工作。其实在此次会议之前,凯丰就曾亲笔翻译过《什么是列宁主义(第一分册)、(第二分册)、(第三分册)、(第七分册)、(第八分册)》。1942年9月,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凯丰同志负责筹组中央编译局,翻译了一批马列著作,适应了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而且在该系列译著的前言里,凯丰明确地声明了编写此书的目的:编写本书之目的,是为要给我国有志研究列宁主义者以非常急需的最低限度参考材料。因为《列宁选集》,《马恩选集》尚未全部译成中文以前,这种参考材料,对于中国同志及同胞有志研究列宁主义者是有不少的帮助[21](P1)。虽然这些理论资料比较早就在苏联出版发行了,但是对于当时所能从外界获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资源少之又少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凯丰翻译的关于列宁主义的文献就是一场及时雨,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新的理论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巩固和加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加深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四)提倡政治宣传与生产结合,壮大国有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被战争破坏的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购买力也有所提升,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使国内工业市场空前扩大。为了更好地在新形势下开展宣传工作。凯丰认为,在以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之下,在国营厂内进行对工人群众的生产技术的宣传应当认为是对劳动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之一。推广先进经验和进行生产技术宣传,其主要内容:第一,使工人生产技术提高,提高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动员他们完成和超越国家生产计划。第二,提高工人对劳动纪律的自觉性,爱护国家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第三,广泛地推进先进经验,广泛地进行技术知识教育,工会应当吸取技术人积极参加,帮助先进工作者和发明创造者,更加密切生产工人与工程科学人员的团结[22](P14)。

在私人商业侵占国有商业的态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和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1952年2月4日,凯丰在沈阳市国营贸易企业公司的共产党、青年团员及该公司股长以上干部会上的讲话中明晰了该现象产生的根源:一是由于国营商店数量少,满足不了民众的正常购买空间;二是有同志存在国营商业多了会挤垮私人商业的错误思想。对此凯丰倡导:“只有壮大国营商业才能使国营经济在市场上占领导力量,在市场上起领导作用。”“我们今天并不反对私商,允许在国家法令范围内在国家经济领导下进行正当的营业和获得正当的利润,如果是违法的破坏共同纲领的那就要加以反对”[23](P24)。凯丰宣传思想的形成过程,从客观方面来讲是中国革命一步一步前进发展的过程,它随着中华民族对外侵略的抗争和对内反动势力的斗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逐步成长起来的。从主观方面来讲是凯丰从学习、吸收和借鉴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宣传思想理论到有了自己独立的宣传思想和宣传著作的一个演进的过程。凯丰的宣传思想已达到了一个新高,已经成熟独立,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宣传体系。他的宣传思想不但在当时具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而且对当今宣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凯丰.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廖盖隆.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73.

[3]凯丰.关于沪东某纱厂内一个斗争的教训[A].凯丰文集[M].

[4]凯丰.吴淞永安第二厂的斗争[A].凯丰文集[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5]凯丰.平均主义是具体领导最凶恶的敌人[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6]凯丰.给今年国际青年节的赠品——“少共国际师”[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7]凯丰.应当把少先队变为红军的后备军[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8]凯丰.按照新的生活着,按照新的工作着去[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9]凯丰.论目前中国青年运动的任务[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0]凯丰.中国青年的责任[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1]同上。

[12]凯丰.论目前中国青年运动的任务[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3]凯丰.青年学习问题[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4]凯丰.抗战中的宣传工作[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5]凯丰.动员全体人民参加抗战[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6]凯丰.全国总动员与精神总动员[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7]姜华宣,张尉萍,肖甡.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6)[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45.

[18]姜华宣,张尉萍,肖甡.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6)[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48.

[19]凯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M].中国文化社,出版地不详,1938:150—153.

[20]姜华宣,张尉萍,肖甡.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6)[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57.

[21]凯丰.什么是列宁主义(第一分册)[M].中国出版社,出版地不详,民国三十年(1941年).

[22]凯丰.在东北工会第二届工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3]凯丰.作一个人民的商人、作一个革命的商人[A].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1]廖盖隆.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姜华宣,张尉萍,肖甡.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事(1921—200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凯丰.凯丰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4]凯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M].中国文化社,出版地不详,1938.

[5]凯丰.什么是列宁主义[M].中国出版社,出版地不详,民国三十年(1941年).

[6]张学龙.凯丰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7][美]盛岳.著.奚博铨.译.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4.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回眸凯丰——纪念凯丰同志诞辰100周年[J].红岩春秋,2006(03).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抗战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 FEATURES OF THE TALE OF THE INCOMPARABLE PRINCE
我给小鸡起名字
抉择
忆·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