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2013-08-15安昭怡杨涛郑相杰李英琦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训

安昭怡,杨涛,郑相杰,李英琦

(河北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解决现代化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问题的核心,也是避免高技能人才失业的有利措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尽快培养出一批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晚,部分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在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形势下,认真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几种典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德国的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便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双元制模式学制为2 ~3.5年,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约60% -70%时间在企业,40% -30%时间在学校。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都按照学期进行细分,无论哪一学期的课程,始终都是围绕实践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

(二)加拿大CBE 模式

加拿大是职业技术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CBE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非常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这个实践教学模式产生于二次大战后,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加拿大的以能力为基础的(CBE)模式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理论依据是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1]。这种教育方式是按企业岗位需要,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来指导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学校再依据这个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加拿大CBE 实践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1、职业分析制定能力分解表,即DACUM(课程开发表)。2、编制教学大纲,由学校组织教学人员对DACUM 委员会编制的表和按程序排到的各项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课程大纲和培训途径。3、实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实践教学评价。

(三)澳大利亚TAFE 模式

澳大利亚是个注重教育的国家,教育质量具有世界一流水准。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给澳大利亚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澳大利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澳大利亚TAFE 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各国所瞩目的热点。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技术与继续教育的简称,泛指职业教育的培训和办学单位,是澳大利亚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澳大利亚的TAFE 体系开始于20 世纪70年代初,自1980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与行业一起建立了一个在国家培训框架下以能力标准为基础、以培训包为课程开发依据的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TAFE是高级职业教育机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课程的设置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并重,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TAFE 模式的核心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其学员80%的时间是在工作场所,进行工作本位的学习,只有20% 的时间在TAFE 进行学校本位学习[2]。TAFE 提供的证书等级从低到高一般分为六级,不同等级的证书,是通过学分制逐步积累完成的。其课程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社会群体,提供社会和行业改革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安排方面,提供有阶段性的、又可连续的课程,方便学员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需求来决定所修课程。TAFE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堂、工作现场、模拟工作场所、网络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也灵活多样,通常以学员为中心,以实践为主旨,真正实现以学为主,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中心的为一切愿意接受教育或培训的人员提供有效服务的教学定位。

(四)美国“合作教育”模式

美国的合作教育初始于1906年,具体是指新生入学后,先在学校里学习半年,然后以两个月左右为期限在企业进行实习和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在学校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设计。此种培养模式可以减轻学校在设施设备上的负担,优化教育资源配制,并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就业技能和经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以学校办学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同。学校一方派教师到企业去指导、监督学生,并对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提出的要求进行沟通;企业一方提供劳动岗位以及劳动报酬,并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进行安全操作,协助学校教师确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共同评定学生成绩、工作质量等。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教学时间分配大致为1:1,即一半在校学习,一半在企业实践。社区学院是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合作教育”贯穿于其办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合作教育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合作,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贴近大众生活需求,并且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均受益的教育模式[3]。

(五)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

随着二战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对工人素质要求的提高,英国逐渐形成了由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工读交替的现代培养模式。

工读交替制的“三明治”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用一段时间学习理论知识,一段时间到工厂企业参加生产劳动,验证理论,接着再学习一段理论,然后再到实践中去,这样交替进行,直到真正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在课程方式上普遍都采用了工读交替制的形式。这种“三明治”的课程形式,加强了产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合作。完成工读交替制的学位课程一般要持续4 至5年。第一年学生在学校学习,在以后的几年中,培训主要在企业内进行,学生可利用企业学习日每周一天或两个半天带薪去学校学习,学生完成整个训练计划,并顺利通过相关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长久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最主要的途径有两种,分别为企业培养模式和院校培养模式。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受到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我国也有所发展。

(一)企业培养。传统的企业培养模式是“以师带徒”,即通过师徒“结对子”或“拜师学艺”等形式,在工作中安排中级技术工人与高技能人员、技术专家或技术带头人组成工作组,形成技术上的传、帮、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有所改进,目前除了传统的“以师带徒”企业培养模式,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方式主要还有以下几种:1、企业内培训机构培养。2、在企业内举办短期培训班。3、开展技术比武与技能竞赛、组织技能月等活动,为高技能人才选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台。4、课题攻关。5、外送研修。

(二)院校培养。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学制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招收相关专业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三年,培养高级技工,即三年制高级工班;二是招收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四年,培养技师,即四年制技师班;三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五年,培养高级工,即五年一贯制高级工班;四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六年,培养技师,即六年制技师班。

(三)校企合作培养,目前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简单合作,主要是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并以企业为实习基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按协议为企业培养人才。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共同研究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科研攻关、课程开发和专业设置,经企业认可后实施教学,或企业提供培训课题或课程计划,委托学校具体实施。

传统的两种培养模式中,企业培养模式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质量高,但培养周期长,数量少;学校培养模式虽然培养周期短、数量多、培训规范,但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质量较低,动手能力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需要时间长。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已开始尝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但总体来看,还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国内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概述,对比分析发现,国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优势,我们必须重视这些我国所不具备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学习与借鉴。

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有:

(一)重视与企业的合作。从几种国外比较典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虽然各个国家都有与自己实际发展比较适合的办学模式,但最终都离不开“校企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办学过程,重视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表明,国家政策的支持在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发达国家采取立法或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减免企业部分税收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合作教育。

(三)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面向工作岗位需要,强调实践课程的开设,注重将学生的就业工作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改革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四、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外的经验来看,校企合作是一项可以实现多赢的举措,即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又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我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也将会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目前,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方面仍比较缺乏,不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校企合作”这种趋势的推动下,政府必须尽快出台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借鉴国外经验,可以制定对企业具有约束力、驱动力的法律法规。例如可以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院校进行政策、基金等方面的鼓励与支持政策,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实施减免部分税收政策。政府需要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受同等待遇。与此同时,政府应该监督企业对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

(二)完善“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国外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显著的特征是即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同时扮演着“讲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在我国职业院校要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也必须要拥有一支职业培训师式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但是目前我国的情况是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的工作经验。因此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面向企业引进高技术专业人才,鼓励企事业单位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者实习指导教师;二是要创造条件并形成一定制度,让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与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三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五是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考核和激励的制度体系,对各院校的评估及教师的职称申报有刚性要求。

(三)转变传统人才观念,重视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出现高技能人才严重紧缺,一部分原因是近年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对技能人才轻视的现象。因此要转变企业看重学历,以为学历越高,人才的层次越高的观念,转变企业“以学历论报酬”的传统做法,调整人才思路,注重技能人才的能力,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另外,企业要尽量做到使高技能人才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与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提高其生活保障。

(四)改革课程模式。借鉴国外培训职业人才的成功经验,职业院校要改变以学科体系为主线的形式,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强调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教学的内容要做到与企业岗位的需求相匹配,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并胜任企业相应岗位的工作。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具体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来设置课程,对理论课和实践课做出合理的安排,形成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

[1]王猛.加拿大的以能力为基础(CBE)模式探析[EB/OL].http://teacher.czedu.gov.cn/blog/Club/wm/Forum/Thread/199.aspx,2009-10-28.

[2]王蔚刚,叶茂.发达国家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J].科学咨询(科学.管理),2011(11).

[3]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4]张鉴.创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

[5]赵顺灵.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能力开发与评价,2012(14).

[6]孙士柱,金起文.发达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及启示[J].经济导刊,2011(1).

[7]李岩.浅论加快建设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J].统计与咨询,2010(3).

[8]张爱邦,兰文巧.企业参与: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8(528).

[9]潘光荣.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思考[J].职业能力开发与评价,2012(14).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培训
人才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