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的设置与思考

2013-08-15时维静杨剑婷李立顺方艳夕周国梁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实训专业

时维静,杨剑婷,李立顺,方艳夕,周国梁

教育家们认为,当今教育观念应向信息时代的 “创新型”教育观念转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高教[2007]2号文件[1]指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2]。2011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高教[2011]9号文件),标志着全国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全面展开。安徽省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省份之一。安徽省教育厅明确安徽科技学院这所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全省两所审核评估试点院校之一。

我校药学专业在原有的中药学专业的基础上,于2009年新增了药物制剂专业。2010年我校教学观念大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进行了教学计划修订、核心课程的制定、课程大纲的修订,大量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当今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掌握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因此,药物制剂专业与药品实际生产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学校教学改革精神指导下,将药物制剂专业课程类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两个平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三个模块。围绕“工业药剂学”、“药物分析”等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有“药物制剂行业市场调查”、“药物制剂学实习”、“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训”等。经历了实践-改革-实践,我们将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环节,即实验课、实习、实训,环环相扣,形成了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辅以课外实践教学培养,开拓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三环节

(一)实验课的整合

在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构建过程中,我们将相互关系密切的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第一环节。如“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分析”、“药物检测技术”等,过去很多实验内容相同或相似,整合后删减陈旧落后、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新技术、新知识。通过整合增强了实验项目的相互联系与有效衔接,比如前期课程实验提取纯化的药物,按实验组保存,可于本组制剂时、检测时使用;将本组不同工艺制备的剂型,用于质量分析和评价实验项目。

(二)加强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延伸实验课教学,把短时间不能完成的操作,安排在课程实习中进行。比如HPLC法已从上世纪“先进分析技术”逐渐成为现今的常规分析技术,HPLC仪的操作已成为药学专业必须掌握的技术。HPLC仪检测从开机前准备-检测-检测分析-冲洗柱子-关机,最少也得3个小时以上,只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完整的进行HPLC法操作。

课程实习教学方式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学生带着来自假期进行的“药物制剂行业市场调查”和实验课中的疑问,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选定方向。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献查阅、讨论,制订实验方案设计,然后进行实习前PPT课堂交流、教师点评、修改等。以确定初始实验方案。在规定的实习期内(2-4周),在教师指导下按预定的初步方案进行试验,并根据实际操作过程,改进试验条件,获得最佳结果,完成实习任务,撰写研究性实习报告。

(三)增设专业实训

实训,即实际技术技能的培训、传导[3]。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在校内或校外通过高仿真的实训基地、训练中心进行,特别强调动手能力的培育。实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完成本专业技术任务,能解决与本专业相关职业中一般技术性问题,真正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使得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有保障。

校内实训模拟新药研制过程。以创新药物研究为主线,根据新药注册要求,学生预先将原辅料、工具、仪器设备等全部准备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设置药物合成、天然药物的提取、制剂等工艺技术的改进,以获得理想的产品。完成药物的鉴定与纯度分析、制剂处方筛选中的质量控制、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制订与起草说明等,撰写新药研制整个过程研究报告。

校外实训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双指导制。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了稳定的专业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准职业人。对其考核包括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两方面的内容。

二、开拓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外实践教学培养

对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提供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4]:“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我们在药物制剂专业新生进校后便开展专业教育宣传,参观历届大学生的课外科技作品、研究成果和制剂剂型的展板和橱窗。鼓励组织课外科技小组、鼓励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准备和实验室管理、鼓励低年级学生以助手的身份参与高年级学生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试验、鼓励大三的学生积极申报校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课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教师的新药研制科研项目等。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撰写课题申报书,课题完成后,发表研究总结的科技论文,申报专利等。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让学生体验了失败与成功的滋味,领略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培养了科研素质。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总结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

创新能力泛指个人创造新事物、新概念、新产品的能力。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要打破学生固有的、已形成的“思维标准化和知识无活力化”[5]。由于应试教育的实施,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独创性,并养成了思维惰性。大多数学生服从教师和书本,不善于对学习内容作深入的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仅用于应付考试,很少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在建立创新思维的之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发个人的想象力、直觉思维和创新的“灵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培养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鼓励教师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服务,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责任心,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育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在实习、实训及课外实践教学中,通过双向选择机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吸纳学生当科研“助理”,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个性化培养计划。甚至在考研方向、自主择业等过程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大大提高学生的考研率和就业质量。

(三)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安排应循序渐进

实践教学培养各环节应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基本实验、认知实习和社会调查等基础性实践环节,宜安排在第1-2学年;课程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安排在第2-3学年较为合适;综合性实习、研究性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训,安排在第3-4学年毕业实习前较妥。学生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实验技能和知识的升华,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形成一些新的想法后,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创新性课题,或作为大学生毕业实习题材来源,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完成课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性科研能力。

(四)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选择专业对口、技术力量较强、具有行业典型产品和工艺过程的实训企业,逐步建设,发展成为稳定的实训基地,是提高实习、实训质量重要的客观条件。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高科技优势,长期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提供技术咨询,共同进行技术攻关解决生产问题等;同时聘请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校企实习领导小组,共同制定实习计划。聘请熟悉企业,具有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企业老师,弥补专职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有助于实习计划的落实。

高校的“产品”是人才,而企业是人才的主要接收体,具有创新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社会对人才选择的一项重要标准。我院宗旨就是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通过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药物制剂实习与实训设置与实践,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显著提高。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

[2]郭亚利,冯辉宗,穆仁龙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24-327

[3]杨东铭.从实验到实训实习:技能型人才培育路径的嬗变[J].现代教育科学,2010,(4):129-132

[4]杨振海.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81-84

[5]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实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