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图书选题策划和组稿
2013-08-15张伯熙
□ 张伯熙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党的十八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身为一名编辑,努力工作,力争策划精品图书是对它最好的诠释。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细分,众多细分学科的学者不断涌现,读者不断产生,导致了出版业中的专业化出版成为趋势。这种趋势对编辑策划专业的图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读者能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阅读材料,使纸质图书阅读率降低。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读书值得专业图书策划编辑思考,也要求编辑用心做好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
一、选题策划
(一)选题策划的重要性
选题策划,也叫选题设计或选题构思,出版社十分重视。很多出版社都有社内选题论证会,会上编辑们就策划的选题进行激烈讨论,讨论选题的可行性。甚至有的出版社通过多级选题讨论会(编辑个人论证、图书中心论证、出版社总编论证),对选题进行论证,从而决定选题的取舍。由此可见,选题对于出版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选题策划是图书生产流程第二环节,第一环节的信息采集主要为选题策划服务。选题策划之后是组稿、审稿、收稿、加工整理、复审终审和稿件后期排版制作乃至印刷装制,最后由销售渠道销售。选题策划之后的流程主要围绕书稿进行,此刻的书稿已经是选题设计(构思)的直接体现。纵观整个出版流程,都是围绕选题策划运作,也足见选题策划的重要性。
(二)编辑在选题策划的角色
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编辑设计和构思选题,选题策划阶段是编辑最具有主动权的阶段,也是编辑设计能力最佳体现的阶段。同时,选题策划也是编辑最费头脑、最考验编辑策划能力和智慧的阶段,编辑策划是否用心直接影响到选题的成败和最后成书的销售好坏。
(三)选题策划要求编辑充分了解读者
图书既是一种商品,又有自身特性。图书的内容提供者为作者,生产是出版社,购买是读者,是为了满足阅读需要而进行交换。这种需要可能是精神上愉悦的满足,也可能是对某种知识需求或对问题寻求解答,或者干脆就是消磨时间。作者不用关心读者买书的目的,而编辑策划选题时必须清楚该书能满足读者何种需求。
选题策划需要揣摩特定读者的心理,了解读者需要,依据需要进行策划。目前图书市场的出版物数量和品种十分丰富,卖方市场早已变成了买方市场。编辑应依据读者需求策划选题。否则,脱离读者需求的图书只会无人问津,造成出版社库存和码洋的积压,占用出版资源。
由于选题的趋同导致了雷同的图书不断产生。读者在选购图书时,面对相似的图书往往会产生混淆和疑惑,导致读者忘记了实际需要。针对此种现象,编辑可以将读者和读者需求加以细分,在大的差异化下寻找同质化需求,以此为依据策划选题。
二、组稿
组稿是选题论证完成之后的步骤,主要为已论证的选题物色、落实作者并与之探讨稿件详细的写作构架。落实作者是组稿工作的重点。
作者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选题变成书稿的质量和进度。有的作者实际工作经历丰富,素材繁多,但是写作能力欠缺,“满腹经纶”却不能表达;有的作者对文字驾驭精练、老到,文章如行云流水般通畅,但写作时间时续时断。前者完稿后,编辑初审和加工稿件要费心思,稿件甚至要多次返回作者重新编写;后者虽然稿件质量不错,但交稿时间难以保证。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稿件后续制作和出版,也会影响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此外,稿件编写构架也是影响书稿质量与进度的因素。如果不事先定好构架,完稿后再修改或者边写边修改都会影响出版进度。
落实作者之时,编辑一定要清楚作者的水平可以通过与作者的面对面交流判断作者能否编写稿件,能否按时完成稿件。如有必要,请作者提供编写样章后决定。总之,合适的选题选择合适的作者完成,合适的作者选择合适的选题创作。
三、提高选题策划和组稿的效率
新科学技术的不断产生,加速了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新构思、新创作手段、新媒介不断被提出和被实践。
出版业也体现了“快”字。今天的爆炸性新闻或者明天的名人,也许就是编辑们的选题,短时间就会有相关的图书出现在市场。出书速度如此之快,读者们也应接不暇。这也说明了当前出版社之间竞争的激烈,其都想在短时间内提供最新品种的图书给读者。某条信息可能被多个不同出版社的编辑关注而进行选题策划,短时间内变成图书面世,毕竟图书越早面向市场越容易见到效益。因此,提高选题策划和组稿的效率很有必要。
先批准选题再落实作者是按部就班的做法,不如策划的同时物色好作者。笔者认为,割裂这两个流程不如使它们紧密结合,两项工作一起完成。毕竟组稿是选题策划落实的延续。
实际工作中,编辑可以在策划选题的时候就选择作者,甚至可以让作者参与选题策划。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其好处在于:让作者提前介入选题并从他的专业角度评判选题是否可行,写作的深度和范围更容易掌握,且选题最终要由作者创作稿件而得到落实。当然,也可以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依据作者本身的专业水平而为作者量身打造选题。此方法多适用于业内有名的作者。
上述做法的前提在于编辑要充分了解作者或者掌握作者,同时需要注意不能被作者反客为主。编辑的策划不能被作者引导,因为编辑是选题的策划人和创造者,在策划选题之前已经掌握了大量信息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需要,而作者精于自身专业,信息的广度有局限性,且未必了解读者的实际需要。
策划选题阶段落实作者或者与作者交流后再策划选题,都需要编辑对作者的深刻了解,编辑最好有自己的作者资源库。对作者的了解不仅局限于作者的学术背景、学术水平、科研方向,还要了解作者最近几年内的项目安排。如果作者未来科研或者教学任务繁重,写作肯定受到影响,未来交稿也会受到影响,出书的周期会变长。同时,编辑还要充分了解作者的为人,真诚对待作者,与作者经营平等、和谐、顺畅的合作关系。
四、结语
笔者在选题策划和组稿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亲身体会到:做选题策划容易,做好选题策划很难;选择作者容易,选择合适的作者很难。如今人们普遍心态浮躁,读者很难静心选择图书,阅读和完成阅读;作者很难静心选择题目,写作和完成写作。但是,身为编辑,承担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使命,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扎实肯干,用心做选题策划,优化策划和组稿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是我们的目标;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广受好评的图书,是我们的动力。
[1]蔡鸿程.作者编辑实用手册[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