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才目标式培养的设想与实践——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3-08-15蒋凌昊
□ 蒋凌昊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2009年升为本科院校,是桂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2013年6月,正值该校第一届本科生毕业之际,笔者通过对新闻与现代传媒专业方向的37位同学进行电话调查,并在对全国知名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我们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不够科学、人才培养与传媒市场错位、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
与重点院校相比,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生源基础较差、师资较薄弱、实验设备相对缺乏,因此我院对新闻专业学生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与重点院校区分开来。综观全国新闻媒体,最急需新闻人才的是地市级、市(县)级的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偏远地区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新闻媒体。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地方媒体输送新闻人才。
据此,笔者提出新闻人才量化式培养模式,借鉴媒体记者工分制模式,即记者的工资水平和能力完全以记者的发稿量来打分的。量化式培养,也叫目标式培养,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分阶段给学生设置一些目标,通过大学四年逐步去实现。笔者的目标式培养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五四三二一模式”,即新闻专业方向的学生四年期间每人必须读完100本书,专业实习200天,写3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读书和实习期间公开发表作品不少于40篇,掌握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像)5项专业技能,并获得5个方面(普通话证、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证、驾驶证或者教师证)的资格证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提出以下三个设想。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一)制定学生阅读书目并适时调整
根据新闻专业的学科特点,制订学生阅读书目的学科类别及学科比例。我院图书馆书籍琳琅满目,学科类别杂多,学生不知从何读起。笔者建议阅读书目主要以人文社科类为主,起码要占到九成,自然科学类书目占一成。在人文社科类书目中,专业书籍的比例不少于60%,其他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自然科学等占40%左右。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自由地调整阅读重点,为自身个性化发展提供绿色通道。另外及时调整更新阅读书目,补充一些在学界与业界反映新闻传播学科理论前沿的、技术操作性较强的、反响较大的书目。对书目每年作一次微调,每三年作一次较大的增删,以此形成动态化的引导,使学生养成对新理论、新思想、新动向、新知识强烈关注的习惯,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确立本科生导师制度
通过建立新闻教研室,确立指导思想,制定本科生导师制度,制定本科生导师奖惩机制。让每一个老师带一组学生,通过导师在书目阅读上“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帮助学生选定书目,督促学生阅读,同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术小论文,对优秀的读书笔记和小论文进行推优。若能在系刊、院刊、院系网站上发表,对指导老师进行一定的课酬奖励,相应地无指导积极性的老师也将给予一定的处罚。导师就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逐步转变学生“要我读”的观念,激发学生“我要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读书活动的管理指导
为了顺利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成立由系领导、新闻教研室教师和辅导员、学生干部组成的系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新闻教研室、系刊编辑部和班级读书指导小组为执行委员会。新闻教研室各个老师负责推优选拔工作,系刊编辑部的职能是编辑出版登载学生读书心得、推荐好书和新书,各班读书指导小组的职能是组织检查本班读书活动,向系刊《花山》推荐好稿。
二、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培养专业技能
为了使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学到5种专业基本技能,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制度
目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新闻专业方向的学生活跃在校内各个期刊、报纸、系部网站、社团信息部以及学院网站里。但是校内实习基地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得到专业指导和专业培训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二)加大校外实习时间总量
为保证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到各类媒体实习,提供一个知识转化为技能时间缓冲期,笔者借鉴一些重点院校新闻专业在实习时间上的安排,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把新闻专业方向的学生四年的实习总时间初步确定在32周左右,其中大实习为16周(硬性规定4个月的专业实习),中实习为10~16周(不作硬性要求的四年大学暑假期间的媒体实习),机动的小实习6~8周(校内实践教学的实习)。此外,在不放弃主流媒体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联系广西各地级市以及县级媒体单位,鼓励学生去地方性媒体和新媒体实习。
三、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全面提升五项基本技能
(一)组织和动员学生积极参加优秀校友采访活动
以中文系优秀校友采访活动为契机,组织和动员学生积极参加优秀校友采访活动。鼓励和敦促学生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所学,开展采访、写作、编辑、拍摄与后期制作以及新闻播报五种技能,通过教师指导、上一级师兄师姐的“传帮带”,进行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实践,系统地把新闻专业五项基本技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在优秀校友的采访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组长组织组员自行跟优秀校友候选人进行联系,商量采访事宜,前期收集候选人信息、拟定采访大纲;采访中的摄影摄像、录音,采访后的写稿、编稿、音视频后期制作等,全部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完成。
(二)以强化技能为目标,举办一系列比赛
通过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版面设计大赛、新闻采访大赛、主持人大赛、专业小论文大赛、记者节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学生专业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化水平,训练和强化学生新闻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出能满足媒体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设想和举措,我们推行的“五四三二一”人才培养模式力求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教育理念上的突破
改传统的理论认知教育理念为实践教学的教育理念,把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转变成易于操作、利于观测、便于推广的指标体系,形成知识—素质—能力同步提升与高效转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习模式上的探索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形成“我要学”的观念,我们将逐步推行“从阅读开始,吸纳知识,启发心智;从写作提高,长于思考,磨砺理性;从实践强化,培养能力,学会创造”的学习模式,全方位促进人才创新品格的养成。
(三)培养机制上的创新
通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链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