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对话:幼儿园教师培训的理念与实践转向
2013-08-15侯建平
侯建平
(吕梁学院 教育系,山西 离石033000)
幼儿园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幼儿园、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未来民族素质的提升。由于肩负着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与培养工作。新近先后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直接体现了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的高度重视。
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至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制约培训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暴露了出来,培训者是绝对的权威,是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受训者是无知的,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与学是分离、对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教,没有学。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模式虽有利于维护培训者的尊严和受训者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却抑制了受训者的内在追求和发展,抹杀了受训者的生命自由与自主选择,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一、幼儿园教师培训走向对话的必然性
对话教学“是融教学价值观、知识观和方法论于一体的教学哲学”[1],“是指师生在真正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以言语、理解、体验、反思等对话方式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提升人生品位、境界及价值的教学形态”。[2]幼儿园教师培训走向对话是时代的要求,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一)走向对话是时代的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和技术至上的时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成就,但其知识的确定性、唯一性、权威至上等特性却不利于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发展,也不利于人个性发展。后现代主义关注现代社会扭曲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事实,主张一种开放宽容的民主氛围。同时,它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提出了一种平等的、建设性的模式。后现代主义认为每个人的经验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人人都有话语权。认识是多元的,开放性、不确定的,教育必须是基于个体的。进入后现代思维意味着从绝对的独断论中挣脱出来,一切都由对话而沟通,一切意义都由解释而生成。对话有利于师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幼儿园教师理解和反思等终身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走向对话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走向对话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基本理念。因此只有把幼儿园教师真正视为活生生的“人”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园教师在专业情感、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唤起幼儿园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已有认识和热爱,只有通过对话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反思和研究能力,只有通过对话才能促进其逐渐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把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三)走向对话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幼儿园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水平和能力上的差距,还表现在同一地区内城市与农村幼儿园教师、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教师水平和能力上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幼儿园教师经验、能力和水平等各个方面。由此导致同一内容和方法用于不同经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园教师是非常不合适的。而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中,主要采用以理论的集中教授为主,有的培训者的培训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考虑和照顾幼儿园教师的已有经验和水平层次。虽然,也出现了订单式培训等照顾到幼儿园教师发展的形式,但培训整体上是以培训者的“灌输”为主,很少照顾受训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而对话则是基于受训者的实际需求而展开,所以能满足不同经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幼儿园教师的需要。特别是目前培养和培训农村急需的教师,围绕其面临的问题和“能听懂的话”[3]展开培训,能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二、幼儿园教师培训走向对话的可能性
幼儿园教师培训走向对话不仅有其发展的必然性,而且也具有可能性。有相通性和相互理解的基础才能使对话成为可能,而幼儿园教师的经验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正使对话教学成为了可能。
诺尔斯(M.Knowles)的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学习的独立意识提高;积累了丰富的有个体价值的直接经验;成人学习需要源于实际生活和工作所承担的职责和面临的问题,为了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而学习;时间观念发生了变化,由将来运用知识转为即时运用知识,体现成人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学以致用,提高能力的倾向性。[4]我国学者陈程也进一步证实成人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心理成熟;理解力强,记忆力弱;自我意识强烈;社会经验丰富。[5]
幼儿园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其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学习的目的就是为能很快地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幼儿园教师的这些经验和问题意识是培训者和受训者的对话基础,使幼儿园教师培训走向对话成为可能。
三、幼儿园教师培训走向对话的实施建议
幼儿园教师培训“走向对话”的进一步实现需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环境,需要培训者的理论、实践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及培训者对对话教学实质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走向对话的前提
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存在意义上应是依存的关系,在人格意义上应是平等的关系,在过程意义上应是互动的关系,在情感意义上应是相融的关系,在发展意义上应是相长的关系。[6]115-117民主、平等、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环境是对话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受训者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敢于与异己的观点展开辩论,否则就会造成受训者有言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造成对话的形式化。
因此,培训者应有平等师生关系的思想以及践行新型师生关系的自觉性。培训者应能容许受训者合理的、不合理的想法和认识的存在,培训者应能认识到对话是促进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的阶梯。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激发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为师生共同对话提供前提条件。
(二)内容的经验性和问题性是走向对话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有很多贴近一线教师活生生的实践案例,非常具有教育价值。我们要找到各类典型案例,作为对话教学的内容素材。而案例中的情况应是每位教师都会面临的,应带有一定的问题性。包括生活中的教育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幼儿交往问题的案例、师幼互动的案例和家园合作的案例等。案例可以直接来源于受训者的困境问题,可以是某些专业刊物上精选的案例(如《学前教育》),也可以是培训者多次培训后总结出来的各类案例。具体案例的选择应根据培训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引导是对话教学的关键
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是对话教育的最早渊源。苏格拉底在讨论知识和伦理道德等各种问题的时候,惯于采用问答法,双方一问一答,通过诘难,使对方陷于矛盾,承认其无知,逐渐修正意见,从而导致真理。[7]128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就是通过诘难问答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真理的。
对话教学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但是平等并不意味着对话只是一种简单的经验交流,培训者的主导作用及引领功能在对话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培训者首先要引导受训幼儿园教师发表各自的观点,继而引导幼儿园教师相互交流,并分析其优缺点,最终,引导教师形成专业理念和专业实践行为。
对话不是越多越好,对话不是形式,引导是关键。对话的目的是通过引导提升经验,提高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指导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对话的过程就是引导受训者反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对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反思。”通过个体和群体经验和思想的相互碰撞,促进反思能力的成长。
(四)提高培训者的理论和实践素养是对话的保障
对话教学对培训者的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培训者既要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训中,要面对不同经验层次的幼儿园教师,面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幼儿园教师,需要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需要动用所有的智慧和经验,才能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
但在目前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培训者素养参差不齐。有些培训者是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能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自由驰骋!由于能力的限制,只能“灌输”,不敢对话交流。这必然会影响对话教学的效果,会影响对话教学的实现。
因此,对培训者培训的重要性已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加强培训者的培训,应加强培训者在情感、知识、能力方面的再教育,应加强培训者实践经验的积累,更应加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对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把握能力。这样才能在实践和经验之间游刃有余,才能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培训走向对话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但其发展会受到诸因素的影响,所以应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全体幼儿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1]张华.对话教学:涵义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8,(6):7-16.
[2]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77-80.
[3]朱家雄.对幼儿园教师培训问题的再思考[J].幼儿教育,2012,(4):4-5.
[4]帅良余.多视阈中的成人学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2):90-97.
[5]陈程.成人学习心理特征与任务型教学法[J].继续教育研究,2012,(2):33-34.
[6]余文森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第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