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三民主义”和“建国三时期”

2013-08-15张晋林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宪政建国

张晋林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21)

我国著名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其主要的革命口号。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他又提出了国民党建设国家的施政纲领“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三时期”。这些关于革命和国家的政治理论,作为一种集大成的思想精华,在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借“三民主义”和“建国三时期”中“民”和“权”这样的核心概念,将其引入到英语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新颖独到地阐述和重构了英语自主学习的理论空间,亦再现了孙中山思想的普世价值。

一、基本理论概览

(一)英语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是相较被动学习的一个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引导、自我激励和自我监控。Benson and Voller[1]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行为和技能;是一种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心理动能;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所行使的责任和权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整。

(二)孙中山革命治国方略简介

“三民主义”和“建国三时期——军政、训政、宪政”是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民族危亡关头提出的革命和建国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并且通过军队夺取政权、政党辅助政权、最后还权于民的过程,实现真正的宪政状态。邓小平曾指出:“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成了世界著名的‘东亚病夫’,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2]

1、三民主义

本文中的“三民主义”意指“新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项内容。其基本内涵是:民族主义,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2、建国三时期——军政、训政、宪政

“建国三时期——军政、训政、宪政”为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于1924年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集中阐述的国民党的施政纲领[3]。其基本内涵是:国民党先用武力征服各省,一面用兵力扫除国内障碍,一面宣传三民主义以开化全国人心,此乃“军政”;一省一旦被国民党占领,即开始“训政”时期,政府派训练合格官员辅助一省展开自治行动,逐渐熟悉宪政实施、民权实现的过程;当全国半数以上省份都在国民党辅佐下实现了和谐自治的宪政状态后,全国即进入“宪政”阶段,制定统一的宪法,由人民选举产生新的中央政府。

(三)英语自主学习理念和孙中山革命治国理论的契合

1、英语自主学习和“三民主义”的契合

“三民主义”具体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有城乡校际差别;不同学生英语基础和语言天赋也千差万别。这种英语自主学习开始之前即存在的差异性,是英语自主学习对应的“民族”差别。而英语自主学习过程,就是要从这种差异性出发,将不同特点的学生统一在自主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之下,通过科学合理的学习过程,最终消除这种英语水平上的“民族”差异。

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与传统英语教育模式的主要差别在于,将主导学习过程的权力,由教师手里转向了学生手里。学生作为真正需要获得英语知识的人,掌握了自己获得知识和具体如何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这样的权力过程的转移,真好契合了“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权力在民的理念,人民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力来管理自己的国家。

民生主义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主要表现在土地和资本两方面,具体原则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际上地权仅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民权的具体体现。相对于英语自主学习,学习中的“时间自主性”类似于“地权”,时间是自主学习的物质基础;没有时间上的自主性,学生即丧失对英语自主学习的掌控。在资本方面,即不能任由资本任意发展,在设计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要实行国家所有制,类似于“国家社会主义”。[4]相应地,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资料及方法,就是一种“资本”。在自主学习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往往是盲目的(类似于资本的盲目性),所以需要作为“国家”能力代表的教师来推荐给学生适合的学习材料和方式,并加以正确引导。

2、英语自主学习和“建国三时期”的契合

“建国三时期”实际上是在国民党组织带领下建国,然后逐步放权于民的一个过程。国民党在军政时期用武力占领清朝旧省,宣扬民主共和理念,准备实行宪政;如果将英语教师看作起引导作用的“党”,英语自主学习的提倡和引导应由其来完成。首先将学生带领到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来。在训政时期,国民党用正确的方式,派受过正统民主训练的合格官员到各省建立民主政府,实行民主选举,组建有自治权的地方政府,逐步行民权,培养人民通过选举和议会实现民主权力的能力。教师在此阶段应逐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教材、工具书的选择,有针对性的程序步骤设计,循序渐进的词汇语法积累,定期的写作训练等等。等到第三阶段实行“宪政”,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技巧和程序,可以借助教材、工具书、网络等有益手段自主开展任何一个英语领域的自我引导和学习。

二、移植孙中山的革命治国理论到英语自主学习过程

(一)移植“三民主义”到英语自主学习

1、理念移植

要想将“三民主义”革命理念推而广之到教育领域,开展一次英语自主学习的“革命”,首先要准确把握“三民主义”传递和倡导的理念。“三民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主权在民”。故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和坚持,将学习自主权交于学生的理念。

2、细节移植

首先,是“民族主义”到英语自主学习的移植。前文已述,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有城乡校际差别,本身英语水平也千差万别。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一方面,教师要坚持的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因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而有所偏好;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具体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时,推荐不同的材料、制定不同的方案等。这在“三民主义”中的体现是,首先强调国内外各民族地位平等;但现实的差距使得各民族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那就得采取措施去促进平等,比如废除清朝的旗籍、汉族妇女不再缠足、与国外通商、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等等措施[5],都是促进国内外民族平等的具体措施。

其次,是“民权主义”到英语自主学习的移植。孙中山先生“民权主义”主要包括“权能区分”和“五权分立”两项国家运行的基本制度设计。“权能区分”意指,人民有治理国家的“权力”,但并不是所有人民都有实际“能力”来治理国家,所以治国的“权力”在人民,而治国的“能力”掌握在由在野党组织的政府手中。相对英语自主性学习而言,每个学生都有绝对的主导自己英语学习的权力,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能力去实现自主学习,这时就需要有能力的教师出面,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此谓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权能区分”。具体到“五权分立”即所谓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考试权彼此独立运作,并相互监督制衡,这样才有助于一个国家平稳有序地良好运转。这非常类似于英语中听、说、读、写、译五项具体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五项能力作为一个和谐运行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偏废了其中任何一项,其他项的能力发展定会受到影响,英语学习的“国度”也就不会轻易建立起来。

最后,是“民生主义”到英语自主学习的移植。孙中山主要在土地和资本两方面做了文章。土地作为国之根本,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自主学习中,学生的“时间自主性”就是这个“土地”,即什么时间学什么由学生自己决定。传统教学中,课堂内时间安排由教师掌控,课堂外学生还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参加各种考试,时间上的自主性非常低。倡导自主学习中“时间自主性”并不是让教师全盘撒手,而是在选定适当的材料和方式方法后,给学生最大程度上的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权力。在资本方面,孙中山倡导的“节制资本”实际上是对资本自由发展的一种限制,避免资本盲目流动而带来负面影响,在重要领域实行资本国有制度。故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在学习资料、方式方法的选择问题上,也应该坚持有适当的节制,这种节制是由有经验的教师代表“官方”来引导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二)移植“建国三时期”到英语自主学习

1、理念移植

“建国三时期”提出的理论前提是,要实现民主宪政完全自由运转的国家状态,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来实施。在建国期间,从军政、训政到宪政,人民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国民党对民权运行的干涉越来越小。本着这样逐步“放权于民”的理念,在英语自主学习中,要逐步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而不是一提到自主学习就等同于教师全盘放手。

2、细节移植

首先,“军政”时期到英语自主学习的移植。孙中山所指“军政”时期,是国民党用武力占领清朝旧省,在所占领地方强制推行民主宪政。英语自主学习中,教师决定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就要把这种理念和方式从一开始就灌输给学生。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没有这个统一的前提,自主学习方案很难和教学计划中的教材教学配套起来。

其次,“训政”时期到英语自主学习的移植。国民党在该时期内向各省派驻受过良好民主宪政训练的合格官员,帮助不熟悉民主宪政的人民来熟悉权力运行过程,自己选举议员,自己管理民生大事。这阶段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重点是,教给学生怎么自己学,自己学往往需要借助哪些方法和手段,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的标准是什么;具体地,写作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练,听力应该如何由简到难地逐步提高等等,即“授人以渔”。

最后,“宪政”时期到英语自主学习的移植。该时期国家统一,基本的民主制度已建立,人民明白该如何行使民权,即实现了孙中山理想中的完满状态。英语自主性学习中,学生如果能在前期教师的帮助下慢慢熟悉学习步骤和过程,不需要教师主动出击去干涉,即实现了英语自主学习的“宪政”状态,学生知道自己有学习自主权,并且知道该怎么自主地学。

三、结语

笔者采用隐喻的视角,将孙中山先生理论中的概念喻为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契合度很高,可加以比较,并条分缕析。本文从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三民主义”和“建国三时期”二维角度,阐明了时间自主性、“听说读写译”五权均衡、逐步放“权”等理念。囿于理论水平有限,疏漏之处难免。望藉此文,打破英语教研领域沉闷气氛,拓宽视野,以渐新风。

[1]Benson P,Voller P.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马忠.孙中山国民心理变革论研究——变革时代的思想重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黄明同.孙中山的儒学情结——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超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黄明同.孙中山的儒学情结——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超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宪政建国
Flow separation control over an airfoil using continuous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actuator
三民主义说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论晚清宪政运动与民治精神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黄建国小小说欣赏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Yarn Quality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Based on Rough Set and Knowledge-Bas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