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让教师成为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

2013-08-15陈鸳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3期
关键词:智慧儿童老师

陈鸳红

陈鸳红/厦门六中高级教师(福建厦门361000)。

成尚荣先生说:“教师是派到儿童(学生)世界的文化使者,这是教师的最本质的专业身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最高境界。”[1]从这个角度看,老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起到传播文化、沟通文化的功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作为“文化使者”的职责缺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从语文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理解。

现今教育虽然已经进行了新课改,然而高考的指挥棒几乎是所有“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核心。在“高考”这一中心话题之下,素质教育、生本教育、人文教育几乎都成了“伪命题”。语文课堂上,飞扬的不是文化气息之美,而是对文字无情的肢解与剖析,老师讲授的不再是唐风宋韵的精彩,而是解题模式、解题规范与答题规律。甚至于名著(福建省高考要求考七部中外名著)的解读,已经用“精缩本”、“简读本”代替原著,因为那样来分数快。在社会评价体系上,“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教出高分就是好老师,考上名校就是好学生,这几乎是所有领导和家长信奉的教学成果准则。面对中国人习惯把升学看成是未来工作、前途最重要的敲门砖的现状,教师不得不把高考置于一切之上。

这样在高考模式没有本质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能否寻找一条路,既保证学生能在现行的考试体制下考出好的成绩,又能在精神文化的领域里构筑一个高尚的精神家园?能否在当今浮躁与功利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真正的传播文化的使者,把儿童(学生)引向高尚的心灵家园?笔者认为,教师要警惕自己成为文化杀手。请牢牢记住:尊重,才能让老师真正成为“派到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

尊重是什么?尊重就是无论贫富贵贱,给予平等,是一个人的内涵与修养的体现。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一名教师,他的内心首先要有“尊重”的概念,要会尊重自己、尊重学生、尊重自身的职业、尊重教育的规律,是做一名好教师的前提,是成为名师的重要一步。

一、尊重自身的生命个体是做好文化使者的前提

尊重自身的生命个体,这是所有尊重出发的前提。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也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老师,若连自己都不会尊重,又如何谈得上尊重他人?又怎么能够成为传播文化的使者?在我看来,尊重自己的重要一点是提升自身的内在,让自己的生命层次提升,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让自己成为有丰富的内在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的人,才是能够真正担当文化使者的前提。书读多了,内化在自我,就有可能直面自己的内心,对“我是什么,我该怎样做,我的生命价值在哪里,我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等问题才可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从而拥有不平庸的人生;外化在课堂上,就可能有生动丰富而有趣的课堂,只有博学多才而有激情的老师,才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也容易被教师的激情所感染、所折服。当教师看到学生们充满灵气地走进自己所引领的文化世界中时,他的自身价值不是得到体现了吗?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善于感受因自己专业教育而带来的幸福,并以此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而实现在儿童(学生)世界里传播文化的教育理想。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这样的学习尤其重要,不能做“没文化”的文化使者。“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语文老师要善于从各个方面包括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激发教学的智慧,真正把儿童(学生)引进文化的殿堂,才能激起老师对自身职业的热情与执爱,才可能享受职业带来的成就感,才会让教师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实现自身生命个体的价值。尼采说得好:“你们要做个未来的创造者、耕耘者和播种者——真的,要成为一个无价的贵族!因为一切有价的东西都值不了什么。”(《尼采格言集》)

二、尊重自己的职业是做好文化使者的基本

很多老师会说,我非常热爱我的职业,我非常热爱我的学生。但实际上,教师这一职业的教育对象是非常单调的,学生的共性问题与教育常规工作的共性事务年年相似;教育部门的各类检查层出不穷,在繁重的教学任务背后,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应付重复的无谓的检查;教学工作的枯燥与无限重复,社会上对教育观念的五花八门的误读与对教育的不尊重,教师工作中因挫折而产生的角色期待感的失落,让大部分的老师已经丧失了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挚爱。因此有人开玩笑说,高中生读书是三年有期徒刑,而教师的工作却是无期徒刑。这话固然说出了教育工作的反复、枯燥而无趣,却从另一方面看出部分教师在对待自身职业的心态上的失衡。当教师这一职业的使命感已经消失,当把教育事业喻成刑罚的无可奈何时,教师对“教师”这个身份与职业又怎能谈得上尊重?

所以,教师要真正担当起进入儿童(学生)世界文化使者的使命,一定首先要尊重教师这一职业。尊重教师职业,就是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这一概念的界定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法律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中国古代的文学家韩愈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理念层面、技能层面、知识层面界定了教师职能。他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儿童(学生)世界的使者的教师,他应该首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就像舞台上的戏剧,至少要先演好自己的角色,才会换来观众的掌声。在角色期待中,做好自己,遵守教师职业要求,并努力按照这些要求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教师才有可能充当好传播文化的使者。

三、尊重学生是做好文化使者的必要条件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里,“尊重”被放到很高的需要层面上。任何一个人,内心的被尊重感都是非常强烈的。学生是教师实践教学活动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对象,但学生更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存在。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不管内心的想法怎样,都必须把尊重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要学会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选择,了解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倾听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完成文化传播的使命。

但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之中,师道尊严是个根深蒂固的概念,教师习惯于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在语文课堂上,随处可见语文教师自以为是的满堂灌,却不管不顾讲台下的审美疲劳与听觉疲劳。也看到许多老师在讲课当中喜欢用“秘笈”“宝典”把学生唬得一惊一乍。在德育的工作中,许多教师更习惯于自以为是的思考,包办学生的一切,包括他们面对错误与挫折的体验。学生的个体需要都要屈从于班集体与教学任务、考试任务的需要。且不去议论教育教学的方式,请更多地考虑:一个学生的成长更需要的是人文的引导、智慧的思考、时间的沉淀。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能够平等,教师能够尊敬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燃起他们进步的火花,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由衷的爱和尊重,从而顺利完成撒播文化到学生世界的使命。

四、尊重教育智慧是做好文化使者的具体体现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事实上,在这个年龄,理性对他们有什么用处?”一个孩子的成长,既有品德的成长,也有个性的成长,他们受到的文化引导与文化浸染是他们成长的很重要的因素。他们的成长需要教师用教育的智慧呵护。

什么是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智慧是教师把握教育科学规律与自身实践结合的产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是教师所表现出的一种现实与超然相结合的内在教育境界。教师爱学生是源于尊重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与促进他们的智慧得以发展。在尊重之中产生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再以教育智慧唤醒与培育学生的智慧,培育新一代有智慧的社会公民。这正是教师职业伟大与神圣之所在。”[2]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与千变万化的教育事件,就有可能产生千万种教育的智慧。老师要学会用教学智慧构建智慧的课堂,再培育学生的智慧。这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方式,一种教育手段,是教育实施过程的具体的外在体现。它的手段非常多,归结起来,会倾听、会关爱、会保护、会尊重,是教师完成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倾听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声音,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敏感地发现课堂中的事件,谨慎地处理教学事件,这是一个智慧的老师应该做到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彼此的尊重、信任、包容、鼓励、善意。放下你的师道尊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内心真诚的微笑与温暖,哪怕是给一个鼓励的微笑,给一道鼓励的眼神,给一个肯定的点头,对于学生,可能就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教师能时时把握教育尊重,就可以以文化铸造自己的心灵,为儿童培育、积蓄、增强文化能量,与他们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真正担当起儿童(学生)世界的文化使者的重任。

[1]成尚荣.教师——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J].人民教育,2010,(9)

[2]李奕.尊重:是生活态度,也是教育智慧[J].北京教育,2006,(1)

猜你喜欢

智慧儿童老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