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爱精神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浅析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3期
关键词:辅导员精神大学生

殷 清

一、高校大爱精神的基本内容

近几年来,“爱”、“大爱”之类的词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青睐,自200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把“大爱”一词引入我国高等教育界以来,“大爱精神”便与高校教育相伴相行。他提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大楼”、“大师”与“大爱”;他认为,让人们拥有一个安心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氛围就是大爱;他表示,所谓大爱,就是“爱国家,急国家所急;爱人们,做好公民;爱真理,求是崇真;爱科学,激励好奇心;爱师爱生,营造环境,点燃火种”。[1]所谓大爱,可以理解为人对人的自身价值、前途和命运的自觉持久的关爱精神和高度负责行为的统一:从精神方面来说,大爱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爱精神,也就是常说的“爱心”;从实践方面来说,大爱是指主体对客体行为上的高度负责。大爱精神就是人们对人类的自身价值、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关爱、高度负责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大爱精神就是爱心、爱人之心、大爱之心,这里的“心”就是精神的意思[2]。总而言之,“大爱”精神是以“仁爱”、“博爱”、“兼爱”等为精髓的中华至爱文化与新时期高校教育理念的结合。用大爱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管理服务,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高校辅导员怎样在工作中弘扬大爱精神。

二、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弘扬大爱精神的现实意义

1.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生源的整体质量与之前比较相对存在差距。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觉悟不高,专业思想不够稳定;行为上表现为道德意识和修养缺少,学习动力不足,进取心有所缺失,团队合作精神缺乏;意识上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卑心理较为突出,“爱社会、爱校园、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缺乏。与此同时,在高校部分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缺乏“爱”的现象,教学上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学习的意识不强,思想上表现为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理论引导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生活上表现为为人师表的人文修养缺乏。上述这些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教师身上,但足以带给学生许多负面影响,并且会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对此,高校从校园文化建设出发,以大爱精神为指导,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努力构建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使学生放弃自卑、重拾信心,使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师德素养显得尤为紧迫。

2.高校辅导员老师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部分高校在管理教育上面临着许多难题。招生规模的扩大在给高校提供充足生源的同时,也使高校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完善学校管理上。在高校日常管理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是辅导员老师,这也是最能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群体。而在新形势下,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高强度与低价值、高责任与低待遇、高付出与低认同等原因,使许多高校辅导员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做好学生工作,给大学生提供一方吸收营养的沃土,使大学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是一项复杂而又光荣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拥有大爱——以爱岗敬业、宽容大度、公平正义之爱做好本职工作,也唯有拥有这种“大爱精神”,辅导员老师才可能在诸多压力下以充满激情和动力的状态投入工作,从而使自身获得显著的进步和更大的提升空间。

3.大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大学生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诸多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正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临着一些腐朽和落后文化的侵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缺乏,价值观念扭曲等不良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以大爱精神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等。正如温家宝同志2006年在东北大学对大学生说的:“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对祖国和人民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对国家有献身精神,这三点的基础还是爱”。[3]这样,在大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才能以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状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并在实践中深化大爱精神,传播大爱精神,提高整个社会的“大爱”意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爱精神契合之探索

1.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将大爱精神融入管理中。校风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引领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一个学校的校风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校风学风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思维和行为,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辅导员要把大爱精神融入到管理中,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积极奋进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良好校风学风环境下茁长成长。首先,要树立“大爱”的情感管理理念。在当今大学生思想多样性和需求多元化的现状下,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有效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在管理过程中,若不顾及学生因人而异的情感需求,就容易造成打击一大片的情况。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以情感人”的大爱精神,通过不同的沟通管理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精神上的愉悦与快乐和生活上的活力与激情。其次,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大爱”管理模式。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认为“大爱”是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4]。“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就是要以“大爱”精神为指导,一方面,用“大爱”精神调节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状态,培养他们乐观向上、宽容理性、自尊自爱的心态,引导他们以这种心态调节学习工作中的消极负面情绪;另一方面,用“大爱”精神化解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冲突与矛盾,维护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管理的工作效能。

2.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将大爱精神深入关怀服务中。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心智略显成熟的青少年,这一特殊时期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关键。对学生的大爱精神是一种重要的育人力量,它能把不同思想、知识、性格的师生联系起来,建立有效持久的沟通,从而有利于解决问题、消除误会、达成共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大爱育人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责任,高校辅导员要把“大爱”精神贯穿于关爱学生、为学生服务的始终。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关爱学生的人格塑造。要以博爱兼爱为原则,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默默感化学生,这是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健康人格,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人的有效沟通引领方式。其次,要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生的智商相差不大,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习动力和方法上,辅导员老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专业思想,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促成其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上进心,激发其奋斗前进的意志;第三,要关怀学生的生活困难。辅导员老师要在国家对生活困难学生资助的基础上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关心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好各类奖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切忌简单化,避免功利性。同时更应当密切注重他们的思想动态,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关爱,用温暖的语言鼓励他们,用热情的行动引领他们,为他们驱散可能因贫困而产生的自卑的心理阴霾;第四,要关注学生的就业发展。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辅导员老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耐心、细心地做好就业观的教育、应聘技巧的培训和就业信息的传达,努力做好各项创业就业服务工作,把大爱贯穿到全部工作中去。

3.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将大爱精神渗透到集体活动中。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他们能够传达老师的要求、反映学生的心声、引领同学的言行举止,发挥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是辅导员老师的得力助手。优秀的学生干部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集体,发挥好学生干部作用,将大爱精神通过集体活动深入渗透到广大同学中是辅导员老师的重要职责。辅导员老师在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将大爱精神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干部自身的“大爱”精神。学生干部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要使学生干部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榜样意识,认识到其自身不仅代表学生干部整体形象,而且他们的行为还关系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要让学生干部感受到大爱精神的魅力,领悟到从点滴传递“大爱”精神正能量的神圣荣誉感和使命感;其次,要让他们明确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增强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要培养学生干部的整体意识、大局意识,使其高屋建瓴地把握“大爱”精神,始终把同学们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要让他们做到顾大局、识大体,时刻都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在他们的带动下,使同学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来自群体的爱,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向上、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再次,辅导员老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大爱”精神。在辅导员老师的鼓励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下,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感知“大爱”精神,相信“大爱”精神,继承“大爱”精神,践行“大爱”精神。

总的来说,“大爱”精神已经成为推进当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体现了高校辅导员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只有很好地将“大爱”精神与辅导员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1][4]杨福家.有“大爱”才有一流大学[N].新京报,2004-06-05

[2]王少安,周玉清.“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刘洪生.温家宝在辽宁与百姓共度春节[EB/OL].(2007-02-18)http://news.tom.com/2007-02-18/0127/51858846.html

[5]黄玉.“大爱”精神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中旬),2008,(4)

[6]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7]周海燕.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研与对策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04,(1)

[8]黄保金.浅议大爱精神与人才培育[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339-341

[9]郑伦仁.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大爱精神[J].文教资料(中旬),2009,(2)

[10]王少安.论“大爱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11]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杨福家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武香俊,王俊芳.大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J].世纪桥,2010,(1)

猜你喜欢

辅导员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