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润心田 情感教育谱新篇

2013-08-15赵凤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赵凤华

语文教学润心田 情感教育谱新篇

赵凤华

《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教育,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本文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赵凤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教中心高级讲师,学生处副主任(辽宁朝阳122400)。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开启、激发、唤醒、提升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纵观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讲究开讲艺术,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新课导入”这一关尤其重要。上课伊始,如何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在课前准备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或竞猜一个谜语,或播放一段乐曲等,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均有良好效果。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兴奋点。例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对秋都有不同的感受,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生机勃勃,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静谧,李白的“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壮观美丽,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豪壮,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来感受一下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进入到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二、挖掘教材内涵,引导体味情感

中学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内心情感以及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借助画面,传递情感。先进的科技手段是熏陶学生情感的捷径,借助音乐、幻灯片、影视等手段,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有效地营造课堂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心入其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我先播放了《水浒传》的一段视频,片中豪迈的歌曲和雄浑的画面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使他们争相探讨课文的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把握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从而感受到林冲心地善良、忍辱负重、奋起反抗的矛盾性格。更深刻地理解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明确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再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明确人物的语言、行动,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我播放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影视片段,并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将文字与画面内容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分小组讨论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刻地体会到林黛玉的细心多虑与自尊,贾宝玉的蔑视功名利禄,凤姐的泼辣和虚伪等。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便自然而然地被学生领悟了。实践证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情感氛围,融入情感教育,既可给学生更直观的感性体验,又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扮演角色,体验情感。表演式教学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也是形象化教育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站在人物的立场深入体会情境中的见闻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雷雨》、《茶馆》等课文时,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课本剧形式,要求学生在把握好人物角色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展开表演。表演过程中学生们尽情发挥,自由演绎。通过学生真实的表演,周朴园的自私冷酷、阴险狠毒和王利发的机敏从容、精明能干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方式打破了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活动的界限,使课堂变成了舞台,教师在舞台上自由引导,学生也在角色扮演的体验中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更容易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实践证明,此法运用得当,确实可起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内化学生情感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3.展开讨论,明晰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也才能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因此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中学生喜欢讨论的心理特点,通过辩论这一形式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

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中夏洛克的语言讨论夏洛克是爱钱还是爱命?在学习《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通过学生各抒己见的热烈讨论,不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还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不断拓展思维能力。

4.拓展想像,升华情感。想像力直接关系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富有想像力的学生很容易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体验,运用联想和想像,把作者描绘的书面文字在头脑中还原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达到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目的。

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文章从广远的时空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就自然联想到“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作者的四个生活图景: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寄托了对家人的思念,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表达了对新娘的留恋,那未来的一方坟墓表达了对逝去母亲的深深怀念,而浅浅的海峡却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思乡之情,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在想像中得到感情升华。

三、强化拓展延伸,贴近生活情感

1.写作教学,内化情感。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而作文教学作为表情达意和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要求学生以课文为范,以生活为本,内修灵性,外练文笔,抒情写意,求实创新。它不仅是展示和检验语文素养的平台,更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和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作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最大优势是使学生由爱的体验者向爱的传播者转变。它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无限宽广的社会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爱的存在,父母的关心、老师的安慰、路人的宽容、同学的谅解等都会让人感到温馨和快乐,都值得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写。老师要切实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让其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新生开学之际,学生对新学校和新环境充满新鲜感,可让学生通过作文及时表达。比如学习《我的空中楼阁》后可以抒发自己对亲情的看法,学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后可以描写对伟大祖国的感怀。这样,对课文的情感体验自然同化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感积累,激活了生活中的素材,写起来不但得心应手,情真意切,还反过来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关注社会的思维导向。

2.赏识教育,收获情感。赏识引领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充分赏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以赞赏、鼓励为评价手段,让他们在积极的情绪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其内心的潜能。比如,当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时,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一句由衷的赞语,让他们在活跃的气氛和兴奋的情绪中捕捉住灵感的信息;当学生因为紧张而辞不达意时,教师切不可表现出着急或懊恼甚至影响所有学生的情绪,此时一个高明的教师应该涌现期待的眼神和赞许的微笑,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情感就融化在教师的关怀中和主动探索的乐趣中,从而使学生能在相互信任的教学环境中更快乐、有效地学习。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陶冶情操,滋润心灵,体验美丽,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培养出真正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1]肖雯.情感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王娥.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1

[3]王春颖.实施情感教育,激活语文课堂[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李学强.浅谈中学语文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32)

[5]范艺霞.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2008,(26)

G62

B

1671-6531(2013)08-0146-02

贺春健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