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之生态因子浅析
2013-08-15钟岚
钟 岚
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之生态因子浅析
钟 岚
本文对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该现象的生态因子加以浅析。文章认为高职院校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较为普遍,其生态因子中学生英语基础、学习兴趣和动机等内环境因子最为基础和重要,教师、课堂班级规模等外环境因子也不容忽视。
英语课堂沉默;生态因子;内环境因子
钟岚/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东广州510300)。
课堂沉默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从广义层面上讲,它包含课堂教学中所有沉默现象,而狭义上单指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沉默[1]。本文中的英语课堂沉默研究的是狭义上的概念,指学生不参与课堂活动,不发言的情况。
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往往是沉默和被动的[2]。事实上,高职英语课堂沉默导致学生的“哑巴”英语现象,学生不会、不敢开口说英语。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社会需要能够实际应用英语的人才,沉默英语课堂出来的学生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研究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并寻求应对策略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拟探讨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现状,浅析造成该现象的生态因子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现状
本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的形式,并结合一些已有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研究结果,对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我们遵循选择与英语关联性不同的班级都有所包括的原则,随机选择了一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并选择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师生访谈。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下列发现。
1.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普遍存在。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一致,如王华在其研究“小议高职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及应对策略”中指出,现在的许多高职英语课堂,要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是非常困难的,许多学生在问题面前缺乏主动性,即使知道问题的答案,也同样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让课堂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3]。课堂沉默已经成为损害学生语言学习积极性和降低英语课堂效率的元凶[4]。
2.相比较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比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更为严重。非英语专业中,与英语关联性较强的专业的英语课堂相对而言沉默现象较少。总体而言,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上英语课时表现虽不太活跃,但大多数有在听老师讲课,有的学生埋头做笔记,有少数学生在看其他课外书,老师提问点到名的学生会回答,但其他学生较少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大多数非常沉静。课堂上有大部分学生低下头在各做各的,小部分学生在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在听老师讲课。老师在讲台上说个不停,学生反应缓慢,对老师的提问很少主动回答,被点到名的或简单说几个字,甚至经常有学生直接回答不知道。更有一些学生书本都不带。
二、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之生态因子浅析
(一)生态因子理论背景
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Haeckel)首次为生态学下了较明确的定义,即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20世纪以来,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延伸至社会科学领域,并衍生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教育生态学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生态的、道德的、生理和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5]。
生态因子 (ecological factors)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6]。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其中一个因子发生了变化,其它因子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英语教育中,生态因子指在英语教育环境中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教育环境要素。在本文中,指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选择沉默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教育环境要素。
(二)英语课堂沉默之生态因子及其关系和影响
我们分别随机选取了一些不同专业的学生和几位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其原因的看法。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归纳出以下一些导致英语课堂沉默的生态因子:学生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话题的选择、问题的难易、教师的授课风格和课堂组织、课堂班级的规模大小、班级学习氛围、学生专业与英语的关联性等。
这些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和影响。首先,如果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差,他会因此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影响他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此类学生的课堂上的消极参与,也即课堂沉默,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同学的参与。课堂沉默现象严重又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状态,影响到整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而课堂沉默现象则会更严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学生也有一定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时,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授课风格对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则很重要。如果教师比较擅长于课堂组织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英语能力也会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反过来又使课堂和班级产生一个良性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环境。反之,如果教师授课很少将学生参与到课堂,那么,英语课堂沉默成为必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受影响。
英语课堂班级的规模越大,课堂上不能参与的学生越多,课堂沉默现象越难以避免;班级学习氛围越好,课堂沉默现象便相对较少;学生专业与英语的关联性越大,学生主动参与性便强,课堂沉默现象也不那么严重。
教师方面,在课堂活动组织、话题的选择、所提问题的难易方面把握得好,也有助于缓解课堂沉默现象的发生。
(三)内环境因子的作用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以上所述生态因子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生个体内部的因素有关,我们称之为内环境因子,另一类是学生个体以外的外部环境因素,我们称之为外环境因子。
在生态学上,内环境指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对生物体的生长和繁育具有直接的影响,且不能为外环境所代替[6]。在本研究中,内环境因子包括学生英语水平、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
因此,当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沉默时,首先需要分析他们的内环境因子是否有问题。比如说,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又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机,那么不管外环境如何,他的英语都难以提高。这时就需要改善内环境。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给他所需要的养分。对于英语水平差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给他补上英语基础部分,而对于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学生而言,则要找出其根源。当然,要改善内环境,我们也要通过一定的外环境的改变,但一切围绕改善内环境为目的。否则,内环境因子状况得不到改善,学生的英语难以得到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考虑将内环境差的学生和内环境好的学生分开进行英语教学。
在学生内环境差的英语班级上,教师将教学进度放慢,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补充,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活动的组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供良好的外环境,帮助提高学生内环境。而在学生内环境好的英语班级上,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也就比较容易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沉默现象一般不会太严重。当然,其它的外环境因子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教师在课堂活动的组织方面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班级规模尽量控制不要太大等等,否则,外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内环境的改变。
[1]骆晓玲,张艳琼.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成因及解决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1)
[2]李巍.关于大学课堂中的“沉默”症[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3]王华.“小议高职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及应对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9)
[4]张娟娟.教师提问——打破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沉默的关键点[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5]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122
[6]李洪远.生态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0-11
G71
B
1671-6531(2013)08-0140-02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2011TJK095)
贺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