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分析与研究

2013-08-15齐梅

财会通讯 2013年4期
关键词:滞后效应研究企业

齐梅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鞍山114005)

研发是指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简称,英文缩写为R&D。《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与开发费用》中规定,研发费用包括所有应直接归属于研究和开发活动的费用,或在合理的基础上能够分配给这类活动的费用。绩效来源于英文单词“Performance”,从会计学角度讲,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而展现出来的有效输出。在本文中绩效是指企业为实现目标所取得的成果。本文主要通过梳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造成二者之间不同作用的原因。

一、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分析

(一)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早。George Libik(1969)通过研究企业技术研发和企业价值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在航空、电子等这些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Hirschey等(1985)在研究企业研发投入与市场价值的关系中,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市场价值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mir等(1999)在研究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信息能否为投资者提供相对于财务报告而言的增量信息时发现,研发投入相对较大的公司能提供较多的增量信息。Aboody和Lev(2001)以美国化工产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化工行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Han和Manry(2004)以韩国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研发投入和股价的关系,发现二者显著正相关。(2)国内研究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学者们愈来愈发现到研发投入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国内学者也关注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邱冬阳(2002)以199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科技、研发投入对企业会计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朱卫平、伦蕊(2004)采用高新技术企业为数据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对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粱莱歆、张焕凤(2005)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中发现,研发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程宏伟等(2006)研究发现研发强度与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显著正相关,且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存在滞后性。王君彩、王淑芳(2008)以电子信息行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我国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任海云、师萍(2009)通过对71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不存在时间滞后性。游春(2010)以深圳中小企业为数据样本,研究得出研发投入对每股收益有显著影响,且研发投入与企业会计绩效之间不存在滞后效应。同年,史欣向、陆正华以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为数据样本,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研发产出和企业经济绩效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性 国内学者根据中国的实情,针对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是否具有滞后性做了大量研究。何玮(2003)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研发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实证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产出确实存在滞后效应,且滞后期表现为3年左右。程进等(2005)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实证证明了我国技术引进创新确实存在时滞性的问题。朱有为、徐康宁(2006)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研发产出效率与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研发投入的滞后性与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外资产权和国有产权比重对研发投入的滞后性也存在反向作用。邓进(2007)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数据样本,实证分析了对研发产出产生滞后效应的因素,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和利润可以降低研发产出的滞后效应,从而提升研发效率,而国有产权和税收则会显著的增强滞后效应,降低研发效率。罗婷等(2009)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当期股价变动不相关,与未来一年股价变动正相关,即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与企业市场绩效正相关,且存在1年的滞后期。刘海洋、马靖(2012)采用2005年至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得出研发投入能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

(三)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二者关系差异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未能得出的一致的结论,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无显著影响;二是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不存在滞后效应;三是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存在滞后效应。导致结论不一致的具体原因从以下方面分析。(1)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中的定量研究方法,经济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和单位产出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成为了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增加研发投入,发展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样,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能够增加利润,而竞争却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利润。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或者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新古典理论中认为资本收益是递减的,随着资本积累,实际利率下降,当它等于目标实际利率时,经济增长就停止了,但新增长理论认为不存在使经济停止增长的机制。随着资本积累,实际利率并不受影响,只要人们可以进行使实际利率高于目标利率的研究与开发,实际利率可以无限高于目标实际利率。因此,从投入产出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分析来看,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应该是一个正相关关系。(2)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效应分析。从企业一开始的研发投入到研发成功,并最终获得利润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研发投入的收益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甚至可能由于研发的失败,导致公司效益的下降,并且不同行业对研发投入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种滞后效应的程度往往也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分析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效应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一是研发活动本是一个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受到基础理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研发时间的长短以及研发最终是否能成功都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效应。二是研发活动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研发的效率,如果研发技术路线不正确、走弯路、研发资金不充足等,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效率,从而对企业绩效带来滞后效应。三是研发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商业上的成功。企业研发成功获得新技术后,还需将新技术应用于市场,有一个商业化的过程。而最终企业实现研发投资的收益往往又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从研发投入到企业最终获得研发投资收益这一过程越长,它对企业绩效的滞后效应就越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为三大类:一是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无显著影响;二是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不存在滞后效应;三是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存在滞后效应。并从投入产出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两个方面,阐述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从理论上得出两者应该具有正相关性。

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滞后性的改进对策

(一)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本文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性的结论具有科学性。为此,加大研发投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然而,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时刻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是企业技术研发的根本保证和必要前提,更是高技术产业得以起步、生存、发展、壮大的血液。净营运资金单一因素就可以解释企业研发投入额度的68.9%。由此可见,我国高技术投资的供求差距相当大,投入不能满足需要,资金缺乏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影响高技术产业研发活动的最重要因素。研发投入应包括政府资金扶持、企业自身投入、信用贷款。政府不仅要加大对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而且要制定稳定的增长机制。企业自身不能产生等、靠、要的思想,也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使研发投入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绩效反过来为研发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立风险机制,积极申领研发贷款资金。有了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企业可以进一步完善研发制度、体系,完善研发成果的服务功能,促进研发成果的推广,提高研发成果的转换率和使用率,并且要及时升级换代。

(二)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领导研发意识 部分企业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长期影响,其观念及既定思维方式并没有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发生本质性的转变,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由于长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维持现状,不愿意冒险,一味追求稳定的企业发展模式。不进者退,将会逐渐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为此,使企业充分认识研发投入对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加大研发投入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三)提高资产负债率,拓宽融资渠道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关系,即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从企业股东的角度看,在生产经营中企业借入的资金与股东投入的资金在生产经营中可以发挥同样作用,如果企业负债所支付的利率低于资产负债率,股东就可以利用举债经营取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因此,企业股东可以通过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有限的代价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企业产权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高,研发投入越多。一般来讲,如果企业产权比率高则是属于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企业因承担高风险产生的收益也应该较高。同时,由于受到高收益的刺激,企业追逐风险投资超额收益的欲望更加强烈,同时以换取风险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研究开发上的投入意愿也更加高涨。同理,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低风险只获取低收益,在缺乏高收益驱动的情况下,企业的研发投入意愿也十分有限。高技术产业本身就是财务风险较高的产业。高技术产业的高财务风险、高收益与高投入并存。因此,适当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对提高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四)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集聚创新人才 企业要与专业院校联合,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针对性和技术性的企业创新人才,来满足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联合院校应以全面满足联合办学企业的需求为目标,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编写特定的教材和实验环节,使理论教学内容达到与企业实际应用的高度统一。同时,可以利用实训,有效增加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技术的感性认识,实现在企业不能实现的随机改变工艺参数等便利条件,使学生即能够掌握核心专业技术,又能够有所创新。学生通过操作这些具有生产功能的的实训,不仅达到学生进了企业就能顶岗、顶了岗就能胜任的就业角色转换,而且实现企业引入创新人才速成的效果。由于有了毕业学生产生的纽带作用,企业将来如果在生产、科研等环节中出现了难题,就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这条渠道,寻求校方的支持,及时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在企业设立研究基地,利用企业的装备对科研成果做进一步实验,从而加速其产业化速度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

(五)提高创新人才待遇,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完善技术创新的奖励机制,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让科技人才踏踏实实为企业建设服务。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主要是从提高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退职待遇三个方面入手。建立科技人才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并建立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建立科技人员身份进步机制,给科研成果出色的科技人员打开一条上升的政治通道;建立科技人员退职保证机制,使科技人员退职有保证,干好有奖励,退职有所养。要提高科技人员待遇问题,还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实际生活中充分落实,充分认识到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倾听科技人员队伍的呼声,重视科技人员队伍待遇的落实问题。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薪报酬,使科研人员的工薪报酬与企业绩效挂钩,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六)集聚创新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既是遇机遇又是挑战,我们正在走前人没走过的道路,没有模仿,也没有退路。改革需要大智大勇,企业需要创新人才,市场需要创新产品。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我们要紧紧抓住创新发展战略的有利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集聚创新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一种机制,它应该符合两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个人来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制是人才发育、生长的摇篮,是激励他们树立崇高的个人志向,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的熔炉,是刻苦学习、不断进步的动力来源,也是他们得到帮助,受到肯定,感受激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从整体来讲,培养创新型人才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运作系统,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不断地推出契合时代特征的人才。上述两个方面紧密结合,以形成具有优良传统与现代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人才成长机制。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虽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选择。提高创新能力是适应世界竞争环境的需要,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企业竞争力的较量,决定企业竞争能力最根本的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特色产品,企业竞争力就失去了内涵和载体,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企业必须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七)规范研发支出的确认标准、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在开发阶段,判断可以将有关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条件中的第二条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要求企业管理层应能够说明其持有拟开发无形资产的目的,并具有完成该项无形资产开发并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的可能性。这只是一种设想,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的实现这一意图,如果不能实现,将开发支出资本化,必定虚增资产。所以,本人认为“研发支出”科目下增设待处理支出,应将没有实现原定用途的开发支出先挂账于研发支出下的待处理支出,待到开发成果已经按原定用途使用时,再将待处理支出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否则应费用化,记入管理费用。第三条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这一条要求如果有关的无形资产在形成以后,主要是用于形成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企业应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市场情况进行估计,应能够证明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这只是对市场的一种估计,估计的准确与否跟专家经验息息相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认为与上述处理方法相同,也应在没有实现经济利益之前挂账研发支出下的待处理支出,待真正实现收益时,转入无形资产。关于研发费用披露问题,由于研发费用信息的披露属于非强制性信息披露范畴,所以,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不完整、不规范,使得现有的研发费用的信息不能反应实际情况。目前来看,上市公司披露了研发投入总额的数量不多,而详细进行披露资本化金额和费用化金额的公司数量更少。严重影响研发支出实证研究结果。对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来说要注重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及披露的业绩引导性。

[1] 邱冬阳:《上市公司科技、R&D投入与业绩的实证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 粱莱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3] 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

[4] 王君彩、王淑芳:《企业研发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基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5] 游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南方金融》2010年第l期。

[6] 史欣向、陆正华:《研发效率队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7期。

[7]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1期。

[8]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 George Libik.The Economic Assess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anagement Science,1969.

[10] Amir,Lev,Sougiannis.What Value Analysts? Working paper,Tel Aviv University,New York University,and University of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1999.

[11] David Aboody and Barueh Lev.R&D Produetivity in the Chemieal Industry,Joum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

[12] Bong H.Han and David Manry.The Value-Relevance of R&D and Advertising Expenditures: Evidence from Korea,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4.

猜你喜欢

滞后效应研究企业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企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环境保护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