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策略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张新改
张新改
一、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从语言学的角度而言,语言的价值体现在交际过程中。我国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发展其利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班杜拉认为学习是在环境、学习者、认知行为这三要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协作学习的形式,灵活地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自然、互动的环境,使他们的认知行为在交际中得到顺利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主动的。人们的交往就构成一种大环境,对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他认为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会使学习者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不同时,会激发学习者进行思考,因为同伴之间相互平等,一个学习者不会简单地接受对方的想法,而是试图通过比较、权衡进而得出自己结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权威的角色,学习者会养成被动接受“正确”答案的习惯,丧失自主探索的机会。而相对平等的小组协作学习则会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二、协作学习的实施
(一)小组组建
既然是协作学习,首先就涉及分组问题。组建协作小组不是分层次,而是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点等组建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同伴间通过共同完成某一项目或任务,共同游戏竞争,互帮互助,在交际中解决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分组的时候,应该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其一,均衡。组建小组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小组成员间能力水平、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均衡。避免小组内部成员由于差距较大而让个别学习者产生自卑心理。各小组的学习者人数尽量均等,每组人数以4~5人为宜。关于性别比例,应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尽量做到男女混搭。这样的配置,既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顺利交际,也利于小组成员间的人员分工。小组和小组之间可以展开各种形式的竞赛,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其二,自愿为主,适度调整。写作小组组建完成后,很多学习任务需要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彼此之间互相信任、相处愉快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均衡的大前提,尽量让学生自愿选择组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进行调整。其三,稳定与变化。协作学习小组组建完成后,很多学习任务需要组员相互协作完成。大家彼此互帮互助,增进情感交流。所以,小组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任务内容,对小组作出实时的调整,组成临时小组,完成某一任务,促进学习者间的包容和与新人合作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走上社会,接触不同的人群。
(二)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融入项目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共同完成某一项目的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协作学习的顺利实施是基于教师对课程理解透彻,明确教学目标,而后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之上的。协作学习主要体现在两大时段:其一,课堂中的协作学习。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需要给各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内部通过分工组织材料、讨论来共同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激发学习者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达到英语学习的基本目标。比如,词汇学习中,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让不同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写出以某个字母为首的单词,然后各小组间进行评比。这样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小组成员间积极协作,互问互评。或者在阅读教学中,小组成员中进行讨论、总结、汇报,小组之间进行提问。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而且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频繁交流,从而促进学习者英语各项技能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小组成员内和小组间的相互协作和竞争,创设积极有趣的情景并引导学生进入其中。教师还需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协作,主动参与到协作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信任学生,在有效的指导下放心也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会做好。罗森塔尔的实验也说明,教师只要诚心诚意地寄希望于学习者,那么学习者将会按照教师的期望去发展。这就是“期望—效果”教学法。在协作学习中,教师要激励学习者去完成那些具有挑战性、超出他们原有水平,但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学习者才会觉得有吸引力。教师要不断地对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过程和阶段成果给予肯定和赞赏。其二,课堂外的协作学习。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其学习过程也应延伸到课堂外。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课堂外的这些学习活动都属于自学过程。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交给教师,由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分析或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多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三)评价
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小组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其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教师进行评价和褒奖,以使各个小组和各个学习者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知道改进的方向。成绩的给定要以写作小组为整体,集体的成绩就是小组内成员的成绩。这样避免出现个人与个人之见的恶意竞争,使暂时落后的学习者产生自卑心理。集体成绩的给定可以促进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视小组成功为个人成功,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三、协作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资本。协作学习策略恰恰使这些目标成为可能。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要想自己得到进步,必须要和其他成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善于思考,敢于表达,虚心吸收他人意见。协作学习创造了一种相互平等的轻松的学习氛围,消除了一些学生不敢开口、怕被人耻笑的心理。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协作学习的设想和实际实施总有些差距。有的学生依然不主动,依赖小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也有的小组出现“能者多劳”的情况,一些任务只由一个或两个成员完成,其他人坐享其成。协作学习策略在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要求教师提前熟知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设置不同的协作学习任务。还要懂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等。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协作学习这种形式要求教师课下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增大了工作量。但是,尽管有一些不足,协作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以后的实践研究中,协作学习也将会越来越完善。
[1]唐卫海,杨孟萍.简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2]孙清祥.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2(1).
[3]唐秀宁.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11).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关键概念辨析[J].江苏高教,2009(6).
[6]陈素培.新课程改革英语教学中的协作学习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