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赵树理小说中的民间文化

2013-08-15郝力乐马海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赵树理民间文化立场

郝力乐,马海娟

赵树理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与评论,钱理群等曾这样说过:“无论是从新文学发生以来就一直在探索的大众化课题来看,还是从解放区文学与当代的历史联系来看,赵树理的出现都是重要的一个文学史现象”[1]。正因为赵树理小说选择民间文化立场,他的小说创作题材才具有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鲜明特点,也正因赵树理一直站在农民的立场,以民间文化为本位进行文学创作,才使得他的小说语言、叙事风格、人物形象、内容都极具民间文化色彩[2]。

一、赵树理小说的民间性概述

(一)民间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民间文化是人民大众在实际生活及生产中逐渐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随着时代的变化,绚烂多彩的民间文化不断被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文化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

1.民间文化的内涵

民间是指20世纪中国社会已出现的一种现实文化空间[3],而民间文化则是指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这一空间里不断创造、继承、发展而成的文化形式,它广泛存在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民生活之中,所以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从社会分层角度来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人民大众自发创造的文化,它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色彩。

2.民间文化的特征

民间文化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所以能够透露出符合群众特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黄永林认为民间文化形式具有随意性、活泼性,它所传达的是人民大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希望与忧虑、欢乐与痛苦交错的真实写照[5]。民间文化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是由集体创作、集体传承、集体享用的文化成果,故具有集体性特点。此外,民间文化还具有传承性特点,它是时代传承的产物,是从上到下、从古至今的纵向延续性产物。

(二)赵树理小说的民间立场

赵树理是一位具有北方农民气质、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与有着农民许多相通之处的作家,他的小说始终将农民的需要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赵树理小说的民间立场是指他站在农民日常生存利益尤其是物质生存利益的立场上来应对时代社会的种种变化,并且体现在这种种变化中的农民在原有生存形态上形成的价值观念的变迁,还体现在这种种变化中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位有着自觉民间立场的农民知识分子,他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向外传递着来自民间的声音。这种独特的民间文化立场使得他的小说广受农民的喜欢。

二、赵树理小说创作与民间文化的关系

(一)赵树理小说民间文化的源泉

1.民间传说的影响

赵树理的故乡沁水县,是传说中愚公决意要铲除的太行王屋的交界处,那里是“精卫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等民间传说的发源地。沁水县还是岳飞抗金的战场,当地人民为了迎接岳家军,建起了“岳将军砦”,在其死后还创造了岳家军连台本戏,用以纪念他。这些传说中的爱国英雄锻造了赵树理的爱国情怀,忠良才俊传承他弃高官、亲布衣的古风,这为赵树理小说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6]。

2.民间宗教氛围的熏陶

赵树理自幼生活在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母亲是“清茶教”的信徒,祖父祖母是“三圣教道会”的信徒,结婚后他与老婆一起加入太阳教。宗教家庭中的饮食、仪式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的民间宗教氛围对赵树理的人格发展及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3.地域性文化的渲染

自战国时起,山西一带的作家一贯秉承和发展着歌谣诗体的创造风格,南北朝时期的《拟行路难》是七言歌谣体;元代时出现了杂剧和散曲作家,吸收群众口语反映民众生活;到了明代,罗贯中创作了《三国演义》,流传至今。山西地域的“俗文学”显示出共同的追求通俗化、平民化、现实性的文学精神,而赵树理也深深受到这种文化精神的影响[7]。

(二)赵树理民间立场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赵树理的民间立场,不仅促使他的创作为当代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做出贡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文学创作,进而导致他的小说出现某种模式化、公式化的倾向。

赵树理民间立场贯穿他的整个小说创作过程,正如赵树理自己认为的那样:“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思想、创作还是工作生活发生什么变化……都始终来自同一个体系的”[8],而这一体系正是他所秉持的民间立场,使他的小说成功开创了新文学大众化、民族化的创作风格,写出了能够反映底层农民的真实生活、深受农民喜欢的文学作品。但同时由于赵树理固执地秉承自己的民间立场,对五四运动以后新兴起的文学采取一种批评的态度,坚持将中国民间文化作为正统,进而导致他在文学创作上出现狭隘,导致其小说创作难以朝向博大精深的道路发展。

三、赵树理小说中的民间文化

(一)富有民间色彩的人物形象

赵树理笔下所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极具民间气派,那么这些人物形象中是否具有自己的民间审美品格?下面我们主要从肖像、姓氏及性格三个角度阐述赵树理笔下富有民间色彩的人物形象。

1.人物肖像中的民间色彩

小说中的人物肖像通常是具体到人物的体态服饰、音容相貌等描写,肖像中的民间性不仅体现在人物的衣饰,还体现在不同文化区域的习俗特点。肖像的民间色彩在赵树理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小二黑结婚》中“看看仙姑”这一情节:“区长传三仙姑到区公所去,她照例穿着绣花鞋,镶边裤,头上戴满了银首饰,来到区长而前……偏这回沉不住了,一道道热汁在脸上流。这时恨不得把脸理进土里去。”作者在塑造三仙姑这一人物形象时,从头至尾都没有离开过传统文化与民俗根基,字里行间仿佛流露出山西农村清新亮丽的风俗画[9]。

2.人物姓氏中的民间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姓起名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家人往往通过姓名来给予孩子更多的希望和祝福。而在赵树理的小说中,起名现象更多地表现在给小说人物起绰号上,这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同时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农村给别人起绰号是一件很普通的现象,赵树理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现象,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如《三里湾》中有这样一段话:灵芝说:“你爹叫糊涂涂,你娘叫常有理,你大哥叫……”有冀说:“你爹叫翻得高,你娘叫……”这些绰号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同时也展现了农村的生活习惯。

3.人物性格中的民间色彩

小说中塑造一个人物不仅依靠姓名、肖像、称谓等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人物有血有肉的鲜明个性。民间性小说对人物的塑造关键是将人物的内在性格融入其中,成为支配人物行动、展现人物特征的内在机制。这种内在机制决定着人物的音容相貌,就像提到猪八戒就想到笨懒,提到诸葛亮就想到聪明机智。赵树理的小说中,人物形象有着内在的性格特征,如老杨性格里有着清官形象,三仙姑等妇女有着其言行所体现的“泼妇”形象。

(二)民间说书式的叙事风格

赵树理小说所采用的叙事风格是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他在说唱文学为基础上,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结构方式及表现手法进行摈弃与创新,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1]。这种叙事风格不仅拉近了人民大众与文学的距离,还对民间文化的展现和传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风格以片段的形式对人物进行描述,注重人物的心理活动,贴近民间内容和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风格。他在创作过程中,发现外来的小说形式不被中国老百姓接受,而他们更喜欢和熟悉的是章回体式的通俗小说。赵树理小说的叙事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如《登记》中有这样一段:“诸位朋友们,今天让我来说个故事,这个故事叫《登记》,要从一个罗汉钱说起。”这样一种对话场景,增加了故事的亲切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叙事者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与评价,这种主观色彩的介入会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和真切。

(三)丰富而深刻的民间故事

赵树理小说总是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目的明确、主题鲜明,并在传统叙事基础上加入了独特的情节性故事内容,这抓住了农村读者爱听连贯故事的心理。

赵树理小说的开头,总会详细介绍故事里的人物背景,以符合农村读者阅读习惯和直率的性格,如《李家庄的变迁》以一场诉讼开场,首先介绍了村子里的基本概况,并将小说中大部分重要角色一一引出,之后在故事的铺展中,赵树理通过新颖的题材、离奇曲折的情节、巧合的时间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进而勾起读者起伏的情绪、满足猎奇的阅读心理。此外,赵树理时而安插戏剧性的场面、激化人物矛盾,使得故事变得波澜跌宕;时而营造喜剧般的情境,为故事增添幽默色彩。在结尾处,赵树理常以大团圆的局面收尾,如《富贵》中的富贵经过生活磨难后开始过上安稳生活,《小二黑结婚》中小芹和小二黑通过自由恋爱的追求最终成为恋人。

赵树理本着赤子情怀置身于民间文化之中,充分了解人民大众的思维倾向和生活状态,将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用民间的语言、习惯和模式进行小说创作,为读者展现文化本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作品的传播意义。他的小说作品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反映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这构成了其小说中民间文化的核心。因此,赵树理小说是对民间文化的全新阐释。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75.

[2]刘海刚.民间文化与赵树理小说[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3]陈思和.民间的沉浮: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陈思和自选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07-208.

[4]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5):5-6.

[5]黄永林.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

[6]戴光中.赵树理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25.

[7]余翠华.论赵树理的民间立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8]赵树理.赵树理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2126.

[9]王雨露.赵树理作品人物形象的民间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赵树理民间文化立场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论赵树理小说的农民性
扬 善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吉林民间文化作家采风活动掠影
纪念赵树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