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路径选择
2013-08-15邢娣凤
邢娣凤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多方合作,就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实训条件等方面全过程参与,并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举措,是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训练能力为主的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资源和依托企业的实训资源优势,并将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应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寻求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必然选择。
1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当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推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与企业合作办学,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通过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的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1)校企合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正面临着区域发展非均衡化和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趋势。以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引发了区域性学生就业岗位竞争加剧,推动了高职教育在变革与发展中求生存,在市场中博弈。与此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合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直接体现和反映出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用人单位也是通过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来考虑其聘用与否。由此看来,学校与市场的对接,与用人单位的共同合作,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有效手段。
2)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都是由地方或行业兴办,主要是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的需要,直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经济效益等直接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以及发展速度。区域经济中制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产业结构及变动趋势,区域经济的特色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等,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调整与设置方向、专业调整与专业设置的方向、以及职业教育的特色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人才需求的能力标准。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语言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和实践技能综合能力结构的平台,共同完成以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内容重组的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平台。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校企合作是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需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是由高职院校办学性质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是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和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最终走向社会达到共赢的重要举措。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拥有的科技信息资源、提供的学生实验实训设备以及规范的教育服务体系等,为学生在校学习创造了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但学校缺乏的是企业生产实践的场所和经验。而企业为了提高在行业中的整体素质、用人标准和企业竞争力,每年都要补充一部分有知识、有实践技能的大学生来充实企业员工队伍。因此,无论是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还是企业为学校搭建实践平台,其最终目标就是让双方都获益。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2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1)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需求存在差距。目前,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合作,由于种种原因,开展得并不理想。如学校联系企业难,许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用人企业对聘用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异议;学生在选择实习企业时还存在一定误区等。虽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以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运作方式,可以满足社会市场化的一定需求。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的反馈中发现,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是非常有局限性的。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职业素质等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着较大的差距,造成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对接之间的距离。
2)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经历。随着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多数人都取得了“双师”素质资格或考取了某行业的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大。但实际上,目前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有85%~90%的教师是英语语言学或文学专业出身,尽管他们在驾驭语言能力上具有优势,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强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和充足实用的商务知识、以及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能力的应用性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和实践性。教师不仅能运用英语解释商务专业术语及相关理论知识,还能用英语讲述商务活动,以求培养出懂理论且能完成英语语言环境中商务活动的学生。但目前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经历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来自企业的既懂英语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学校也很难请到他们来校上课。因此,教师在课堂虽然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情景训练,学生却很难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难以形成未来工作岗位中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的缺乏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校企合作的一大障碍。商务英语专业是文科专业,学生培养的方向大都是外贸业务员、外销员、单证员、涉外文秘等行业。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实习、实践往往都是到中小型外资、民营企业。对于企业而言,工作条件有限,人才需求量也较少,通常1~2名即可满足需求。有时,这些岗位也可以由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代替。这种状况使得相关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也造成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对企业缺乏吸引力,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4)企业的参与度与职业教育的利益驱动不大。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合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追求利益最大化双重目标的使然。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互促共进。而目前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对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学校也缺乏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大多数企业把接收学生的实习看做是一种负担,并会对企业的生产和日常管理带来干扰,而企业本身并不能从中获利。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合作大都停留在请企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等层面上,很难有较为深度的校企融合。
3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路径选择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与技能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培养途径与方法,实行校企合作的运行环境等,它集中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来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契合点。
1)突出高职英语语言+技能教学的职业特点。专业是企业与学校的结合点,是学校发展的评价标准之一,也是学校社会竞争力的关键点之一。从学校服务于社会的角度来看,专业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闪光点,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所在。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大部分是以商务英语为主的专业或专业群,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文化知识,能较熟练地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交流,并掌握一定的外贸商务知识等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符合时代要求,在专业设置上既要考虑企业的特殊需求,也要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实际水平。除培养学生在专业上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外,还应开设相关的商务、贸易课程,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并且还要了解相关企业及其运作方式。在专业特色建设上,应以商务为背景,以英语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要加强实践环节,开发相关的实训课程,充分利用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语言实训室等校内实训设施,进行有计划、有内容、有实效的校内模拟训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除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来校讲课外,还应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分时间段或分学期到企业进行实践。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校内外实践的机会和了解企业的途径,为学生上岗实现零距离对接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同时,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还要考虑企业对人才的一些特殊需求,积极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能力证书,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2)多途径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在职提高方式,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的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它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调研和学习。要重视提高教师的职教理念、专业能力、实训指导和项目开发的能力,把握企业用人标准,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及时调整、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达到学校教学和企业用人需求的零对接。与此同时,还应聘请或引进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担任兼职或专任教师,承担部分相关课程的讲授、教材的研发等工作;共同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答辩工作;开展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如召开恳谈会、专业论证会和企业成功大学毕业生的经验交流会等。要经常听取企业家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收集专业信息,促进教学改革,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通过沟通、交流、互助与协作等方式,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让企业也能享受校企合作带来的成果和利益,增加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3)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职业素养。在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作为教学的主体,应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机制,在充分尊重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更切合实际的学业、职业发展平台。在学生入校时,就要让学生明确在校期间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制定三年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每一阶段的成长都能学习目标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准确,为将来实现就业和创业奠定知识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应不断接受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较强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实训环节,应向学生灌输良好的企业文化,学习优秀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环境,并获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为就业、创业做好充分的思想上、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要关注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建立优秀毕业生档案、信息库等,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鼓励、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培养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外语人才。
4)建立校企双向互动实现合作共赢。校企合作既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一个是人才的输出者,一个是人才的接收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校企合作应该是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建立校企双向互动就能产生合作共赢的“双赢”格局。一方面,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是校企双向互动的结果,学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建立由学院专业带头人、校外专家、学者和企业、行业(兼职教师、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开发和建设、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学生学习领域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以及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等诸多内容共同进行研讨、修订和论证。建立一套教学实施的保障机制和操作规程,使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并能够在不断调整、完善中更加适应市场需要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依靠合作企业提供的资源优势,安排学生的实际岗位训练课程。由企业、行业专家担任教师,把他们请进学校,进入课堂讲授相关知识;再让学生到企业亲身体验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岗位综合应用能力。这样,既能够引导企业形成对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认同感和参与职业教育的使命感,也能够使企业在参与学校教育的同时,对来企业实践的学生进行人才的优先选择和后续培养。
5)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的最终结果应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互促互进。依据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的互补性,把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相结合,寻找校企利益的平衡点。一方面,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学习和引进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实践或执行中学习到企业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获得企业给予实践实训场地的支持,以及来自企业的有关教育质量、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信息反馈与建议。另一方面,学校应根据市场需要提出双赢的校企合作方案,使企业产生兴趣并愿意合作。学校应该保质保量地为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让合作企业择优挑选毕业生。而学生作为企业的新生力量,投身企业的发展建设中,为企业注入活力,提高企业的知识层次和文化层次。这样,学校既开发了企业的实践资源,也为企业补充、挑选人才创造了条件。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以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是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无疑是主要载体和重要途径。但要找到一个更好的契合点,攻克校企合作办学的瓶颈,还需要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共同努力来实现。
[1]程郁,李红梅.论校企合作式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4):15-16.
[2]赵一标,单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2):27-28.
[3]陈向平.关于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0):26-27.
[4]刘青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素质结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