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2013-08-1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辅导员心理健康

王 伟

(长春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项教育开展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其个体的素质结构中处于中介地位,是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的核心构件和基础层面,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基础和载体。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其他各项教育的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他各项教育顺利实施和优质高效的基础。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摆脱离家求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同时可以强化他们的自理生活能力,使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断完善自我。事实上,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还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首先提高心理素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1.发展性功能

发展性功能指帮助高校学生认清自身的潜力以及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并充分发掘个人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并能自我调适、主动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承担生活的责任,过健康、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2.预防性功能

预防性功能指针对大学生在各时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所面临的成长课题,主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能够自主地应对由挫折、压力、紧张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防止心理疾患产生,保持心理健康。

3.矫治性功能

矫治性功能指帮助学生排除或化解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矫正学生的种种不适应的行为,消除或减轻学生身上存在的轻、中度的神经性的症状。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困扰,进而保证学生恢复常态,继续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上对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学生与家长求助于心理咨询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使“德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化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通过认知心理辅导的方法,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个体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影响。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影响

家庭对人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家庭影响主要包括环境氛围、父母的教育态度及家庭构成以及经济状况等几个方面。环境氛围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情况及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每个成员的心理状态,进而对处于成长状态中的大学生产生特别的影响。此外,家庭组成结构的变化,如父母离异等因素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易产生自卑感、失落感等。

(二)学校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升学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即使在智育中,也偏重于分数而忽视能力,偏重于智力而忽视非智力因素。高等学校往往没有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功利化。大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心理压力很大,不少学生出现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同时,社会经济的利益杠杆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变化,大学生的“考证热”正是学习功利化的直接表现。

3.业余生活单调。大学生生活环境主要在课堂、食堂和宿舍,生活相对单调。大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好奇心强,精力充沛,对业余生活的多样化要求迫切,但常常不能满足,因而感到枯燥无味和压抑。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4.不适应大学生活。从中学到大学,环境改变很大,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需要重新适应。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在生活上,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生活转化为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容易产生一种无助感、孤独感,导致心理压力增大,产生焦虑心理。在经济上,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三)社会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的普及、报纸杂志的增多、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整个社会信息量急剧膨胀,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新技术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由于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生理和心理在迅速变化,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社会的变化和冲击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

(四)自身影响

大学期间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处在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内心既敏感又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突与矛盾时有发生,极易出现心理障碍。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工作网络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应该如金字塔状,具体如下:

底层一级网络——学生本人。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和报告会等,培养其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识别他人心理异常的能力,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二级网络——寝室长。寝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基本的场所。对寝室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寝室成员的心理问题,能妥善开导解决小的心理问题,如遇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及时地向老师反映,并协助老师解决问题。三级网络——班级干部。对班级干部进行心理培训,使其能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妥善处理班级内部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向老师及时汇报并协助老师妥善处理问题。四级网络——辅导员。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强化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其能积极组织学生接受心理培训,创新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遇重大问题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报告,并能作出相应处理。顶层五级网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组成,负责统筹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底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为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治疗。

(二)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途经,并形成合力。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已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外,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选修课、活动课、班会或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安排进教学教育计划。

2.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教师担任咨询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跟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对有关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并妥善处理,引导学生步入正轨。

3.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教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例如,开办“倾听”座谈会栏目,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当场作出回答,并做好引导工作。座谈会使老师能够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其各种需求及心理问题,便于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有效地预防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活动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教育。

4.强化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辅导员与学生有着广泛的、直接的接触,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体察出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须对辅导员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与辅导,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

(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期望较高,但抗压和抗挫折的能力较弱,脆弱的心理使他们更需要得到心理帮助。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成为缓解其心理危机的直接力量。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包括筛查、干预、跟踪三个环节。

1.普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每年都须在新生入学后马上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根据普查结果,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积极同各学院辅导员协作,共同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危机预防与转化工作。

2.干预。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辅导员要经常同心理危机高位个体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同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尽量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并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对于突发心理危机的个人或群体,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所在学院获知信息后要及时展开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心理援助,有关负责人应视情况的紧急程度及时报告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3.跟踪。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生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危机当事人的跟踪援助工作,积极帮助当事人解决各种问题。对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对经专业机构治疗后返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要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同时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辅导员应定期与之谈心,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并向校心理咨询中心报告其心理状况。

[1]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2]段鑫星.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J].江苏高教,2005(2).

[3]钱焕琦.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2(1).

[4]孙跃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问题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王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